美媒:欧洲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吗?

  本周,欧盟推出一项总规模为3400亿美元的“全球门户”基金计划,以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人士称,该基金旨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但欧洲竞争得过北京吗?

美媒:欧洲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吗?

  欧盟表示,其“全球门户”计划将为高质量的数字、气候、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光纤电缆、公路和铁路以及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该基金将在2027年之前提供相当于340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大部分是贷款而不是援助。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乔纳森·霍尔斯拉格分析说,该项目显然与地缘政治有关。“欧盟委员会表面上不想这么说,但‘全球门户’背后的主要目标其实是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多欧洲公司都遇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巨大竞争。他们也看到,各国正在滑向中国的轨道。”

  欧洲的3400亿美元足以与北京竞争吗?霍尔斯拉格认为:“考虑到各方面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这是杯水车薪。与中国的投资规模相比,它也相当小。”

  中国的财力本周在老挝展现出来。老挝正式开通一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铁路,它将该国首都万象与中国的昆明相连,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中国贷款。这条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启动的数百个项目之一。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通过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修建港口、铁路和其他设施来扩大贸易。中国还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

  分析人士说,欧盟看到北京进入其“后院”,于是希望提供一个替代方案。欧盟本周表示,其“全球门户”计划可与美国在今年6月与七国集团(G7)其他成员共同推出的“重建更好世界”基础设施基金一起运作。

  但霍尔斯拉格认为,欧洲可能不会以与中国相同的条件进行竞争,“我们还必须观察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兴趣接受欧洲贷款的附加条件,比如环境可持续性、透明度等方面。我认为他们更愿意让不同的出资方相互竞争。”(作者亨利·里奇维尔)

  印度《The Week》杂志12月2日文章,原题:为什么美国和欧盟正在寻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本周四,中国方面淡化了可能面临的挑战,称中欧的两项倡议可以相互补充,加强全球互联互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中方欢迎一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发展的倡议。中欧双方在互联互通大方向上有诸多共识,完全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陈俊安译)

  然而,欧盟的“全球门户”想要达到的效果,可不是“造福发展中国家”、促进全球的互联互通这么简单。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全球门户”计划,截至2027年,欧委会、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将力争筹集3000亿欧元公共和私人资金,支持全球包括数字、交通、能源、健康、教育等项目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美媒:欧洲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吗?

  上海社会科学院维谢格拉德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轶尘表示,“全球门户”计划是欧盟对2018年出台的“亚欧互联互通”计划的升级。

  尽管12月1日欧委会发布的关于“全球门户”计划的声明通篇没有提及“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但外界却可以从中察觉到“竞争”的意味。

  “以公平和优惠的条件提供融资,以限制负债风险”的说法,其实迎合了多年来西方舆论所谓“一带一路”倡议使对象国产生“依赖”、陷入“债务困境”的无端指责。而将所谓“民主和高标准”、“善治和透明度”作为“全球门户”计划的关键原则,在戴轶尘看来也意有所指,“其中的地缘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鲜明”。

  根据欧委会的声明,3000亿欧元中将有一部分资金将用来帮助欧盟企业争夺在对象国的基建项目,因为“在那里它们越来越需要同获得政府大力支持的外国竞争对手竞争”。

  戴轶尘指出,面对13万亿欧元的全球基建投资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取得的实际性成果,曾忽视了这片热土的欧盟在当下推出“全球门户”意图补短板,要与中国争夺影响力。

美媒:欧洲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吗?

  但排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仅仅靠“全球门户”计划以及美国协同G7国家推出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3W),显然是填补不了全球的基建投资缺口的。在13万亿欧元缺口面前,“全球门户”计划的3000亿欧元简直是杯水车薪。

  布鲁盖尔研究所经济学家兼副主任玛利亚·德默齐斯认为,“没有必要排挤中国的投资。”她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强调,她非常不希望“全球门户”计划本身旨在,或者被视为“试图以某种方式取代中国”,“没有人会受益于此”。

  “一些国家有着接受中国投资的经验,它们需要更好的不一样的选择。”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用“一个真正的替代方案”来形容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但她的自信或许来得太早了些。

美媒:欧洲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吗?

  在戴轶尘看来,“全球门户”计划可能会在欧盟的周边找到机会,但其试图绑定价值观标准等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不见得能被对象国所接受。乔纳森·霍尔斯拉格也这么认为:“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国家希望自治高于一切。它们会拿走我们的钱,但不会自动拿走我们的价值观和规则。”

  提起中国投资,参与竞争的欧洲企业总是喜欢谈论其弊端,什么中方修的道路一年就坏了,水坝不起作用了。“但情况并非如此。”霍尔斯拉格撰文指出,中国企业可不是欧洲可以轻松胜过的“鲁莽投资者”。“今天的中国企业能够处理复杂的项目,有快速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融资方面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正如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他们专注于公私关系,并更多考虑当地的需求。”

  反倒是欧盟,或许会因为其内部有关“东进”还是“南下”的分歧,以及各成员国政府更迭,在内部协调能力和其作为“长期投资者”时的可信度上打折。戴轶尘表示,对于西方世界挑起的竞争,我们需要重视,但不用过于担忧。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人类对互联互通有了更多需求的背景之下,发展中国家乃至人类需要的是更加纯粹、不带附加条件的基础设施投资。正如霍尔斯拉格写到的,“公平、合作伙伴的可持续性以及世界上所有人的长期利益”应当是这一切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