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还要“熊”多久?南向资金连续9天净买入,别只看到相关基金受拖累,已有公募逆势布局

  12月6日,恒指弱势震荡收跌1.76%,恒生科技指数跌3.34%盘中创新低。如果将时间拉长,今年年初至今,恒生指数跌幅已达到了14.25%;更为严重的是恒生科技指数,其年内跌幅达32.0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幅也达到了26.14%。

  港股的大跌,也使得不少重仓港股的公募基金受到拖累,相关产品发行甚至出现了因“投资者不买账”而延募的事情。不过,或许是因为港股市场逐渐走向底部,反转的力量也在集聚。数据显示,聪明的资金已然开始行动,截至12月6日,南向资金已连续第九日净买入。

  诸多不利因素叠加下,港股目前投资机会几何?是否已经进入布局区域?财联社就此采访了多位基金经理,他们多认为港股市场政策底、基本面的预期底、估值底都进一步明朗,并不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某些公司对应明年的估值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价值被严重低估,可以考虑分阶段布局。

  截至12月6日收盘,港股再度收跌。其中,恒指弱势震荡收跌1.76%,恒生科技指数跌3.34%,盘中创下新低。板块方面,医药、科技、汽车、教育板块跌幅居前,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下挫近6%,药明生物领跌蓝筹。

  “打到香江去,夺取定价权”言犹在耳,港股在年初的的上涨行情却至今一去不复返。今年年初以来,港股无疑已成为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差的市场。

  就全球重要指数涨跌来看,恒生指数“妥妥”垫底,以14.25%的跌幅在一众重要指数中“躺平”。

港股还要“熊”多久?南向资金连续9天净买入,别只看到相关基金受拖累,已有公募逆势布局

  表现更为糟糕的是恒生科技指数,其年内跌幅达32.0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幅也达到了26.14%。

港股还要“熊”多久?南向资金连续9天净买入,别只看到相关基金受拖累,已有公募逆势布局

  不过,整体看,港股的“熊”,仍然是结构性“熊”。年初至今,和科技、互联网、医药等板块相比,港股公用事业板块、能源板块等少数板块呈现出相对较好的态势,相关指数有7.52%至17.79%不等的涨幅。

  由于港股市场波动引发投资者担忧,南向资金在七八月份开始明显流出。随后数月里,南向资金都保持着一定水平的净流入。

  11月下旬以来,南向资金连续回流势头渐起。仅12月6日一天,南下资金全天净买入港股便达37.16亿港元,为连续第九日净买入。其中,沪港通净买入15.11亿港元,深港通净买入22.04亿港元。同日,北向资金仅流入3.9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年初流入积累的流入规模依然显著,年初至今南向累计流入港股仍有3465.73亿元,但这一规模相较北向资金流入的3588.15亿元,仍有逾100亿元的差距。

  随着港股的持续下跌,也使得不少重仓港股的公募基金受到拖累,相关产品发行甚至出现了因“投资者不买账”而延募的事情。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一大批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跌幅超过了10%,科技、互联网、医药、消费等方向的基金净值跌幅普遍达到10%-20%。

  其中,张韡和陈健玮共同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今年以来净值跌幅达到25.55%,胡尧盛旗下的创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费精选年内跌幅为20.48%,王丽军和赵隆隆共同管理的上投摩根香港精选港股通、王士聪和熊潇雅共同管理的和南方香港成长年内跌幅均达到了19.47%,刘伟执掌的泰康中证港股通地产年内跌幅为17.56%,晏青管理的永嬴港股通品质生活惠选年内跌幅也有16.28%。

  鉴于恒指、恒生科技等指数“跌跌不休”,部分主投相关板块的新基金发行也不明朗。仅12月3日一天,便有鹏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和平安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两只基金宣布延募。

  此前的11月8日至11月9日期间,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浦银安盛中证沪港深游戏及文化传媒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三只产品也先后宣布延长募集期限。

  更早些时候,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平安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富国中证沪港深500ETF、华安中证沪港深科技100ETF等多只产品也曾公告延募。

  从今年年初,华创证券某研报喊出了“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之后,市场就掀起了“港股热”。公募基金也在这股大浪潮中,不断布局投资港股的基金。

  财联社根据Chocie数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在恒生指数还走向漫漫下跌之路之前,今年成立的名称中包含“港”、“恒生”的各类新基金共有45只。

  自7月起,一直被认为“估值洼地”的港股持续下跌,但从下半年来新成立的基金数量来看,公募机构并未减少对相关主题基金的布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下半年以来成立的名称中包含“港”“恒生”的各类新基金共有49只。

  部分基金公司持续布局投资港股的基金。比如广发基金,在今年5-6月连续成立了广发沪港深科技龙头ETF、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和广发沪港深价值成长3只基金,8月和11月又先后成立了广发沪港深科技龙头ETF联接基金和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

  天弘基金则在今年下半年先后成立天弘恒生沪港深创新药精选50ETF、天弘沪港深物联网主题ETF、天弘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和天弘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等4只基金。

  万家基金则是在万家沪港深蓝筹混合基金首募当天以自有资金认购该基金1000万元。据悉大手笔自购是万家基金看好旗下港股基金中长期投资价值。

  此外,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在不断将港股纳入到投资范围。今年9月份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更名为“易方达优质精选(QDII)”,将港股市场挂牌交易的企业纳入投资范围;10月,擅长低估值策略的基金经理丘栋荣明确表示看好港股中的价值股,中庚价值领航近期将召开持有人大会,在基金投资范围中增加港股通标的。

  对于短期港股大跌的原因,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经理江勇表示,近期港股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近期在南非检测出名为Omicron的变异毒株,短期引发了全球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流出对港股市场造成扰动;其次,近期互联网平台金融支付、广告等领域的管理规则变化,对于港股资讯科技板块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压力;第三,关于美联储TAPER甚至加息的预期,对发达市场股票和债券的影响均偏负面。

  创金合信港股互联网3个月持有期基金经理胡尧盛表示,近期在新病毒、美联储偏表态的影响下,全球市场共同波动,美股短期下跌幅度相对较大,中国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离岸市场流动性进一步被压缩,再叠加中美一些政策的扰动,放大了市场波动。我们认为市场近期的表现,特别是港股互联网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恐慌情绪,短期的下跌速度和下跌幅度都符合这一特征。

  对于今年港股的长期下行走势,汇丰晋信基金海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程彧指出,主导港股走势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企业盈利。盈利决定了市场的方向,其他的因素只是沿着由企业盈利所决定的方向去放大或缩小波动的幅度或者涨跌幅度而已。

  “而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互联网新经济迎来规范管理、新冠疫情又数度打乱全球供应链等,这些不利因素都改变了港股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 程彧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在今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估值出现大幅回落,不少研究港股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已经是布局港股的好时机。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李耀柱认为,目前无论是横向对比其他主要权益市场,还是对比自身,估值分位均处于相对低的位置。虽然明年国内经济增速或有可能趋缓,但宽松政策的空间较大,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后中下游企业的活力修复,预计明年港股的配置价值会显著增加。

  胡尧盛表示,市场政策底、基本面的预期底、估值底都进一步明朗,并不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某些公司对应明年的估值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价值被严重低估,可以考虑分阶段布局。

  江勇指出,相较于海外,互联网龙头的估值处于近年低点,远低于美国同行。其次,持续受益政策,科技创新仍是未来投资主线,政策仍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表示互联网和金融平台相关问题的整改取得一定进展,缓解了市场对于监管不确定性的忧虑。第三,生物科技行业高景气度不改。部分公司已奠定各自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经过前期调整,性价比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