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林泽宇】日本《读卖新闻》20日报道,访问印度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9日晚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双方随后在共同声明中写入“严重关切乌克兰冲突和人道危机”。岸田文雄还宣布日本今后5年内将会对印度投资5万亿日元(约合2668亿人民币)。《产经新闻》称,岸田的目标是,把不愿谴责俄罗斯的印度留在与日美等国合作的路线上。
《读卖新闻》报道,日印首脑共同声明中,提及乌克兰核电设施安全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人道主义危机,并强调立即停止战争,必须通过对话与外交解决纷争。报道称,声明中明确写道,“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纷争,而不是付诸于武力恐吓与行使武力,企图单方面改变现状。”此外,报道还声称,针对乌克兰局势以及中国,两国首脑就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合作达成一致。不过,报道称,在共同声明中未能写入点名批评俄罗斯的内容。
此外,在会谈后,据报道,岸田文雄还宣布日本今后5年内将会对印度投资5兆日元(约合2668亿人民币),两国首脑还就日本向印度提供3000亿日元(约合160亿人民币)政府开发援助贷款、在能源等领域进行合作达成一致。报道称,本次访问印度是岸田文雄第二次外访,第一次则是2021年11月访问英国。
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分析称,与莫迪进行会谈时岸田文雄的目标是,把不愿谴责俄罗斯的印度留在与日美等国合作的路线上。报道还声称,如果印度过于倾向亲近俄罗斯,旨在于抑制中国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内的团结可能会出现不协和音程。报道援引外务省高官的话称,“与日本对话后,印度的对俄立场不可能完全改变,让印度拿出点积极态度就行。”报道还称,岸田周边消息人士则透露,“美国也希望同在亚洲的日本承担起将印度留住的职责。”
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将石油打折出售。印度官员日前透露,已与俄罗斯达成了采购300万桶原油协议,将于5月份交货。该官员还透露,未来印度可能会买更多。
印度这一最新举措自然引发欧美国家的不满,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质问印度“想站在历史的哪一边?”不过,她也说,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不违反美国的对俄制裁。
其实,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部长普里(Hardeep Singh Puri)15日在印度议会发表讲话时就表示,印度政府正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谈判。
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教授黄迎虹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政府之所以提前公之于众,是想制造舆论氛围。对外可以向美国及其盟友施压,除非帮助印度解决高油价问题,否则就不要在此问题上过度苛责印度;对内可以显示出政府解决物价上扬的努力,为最终的决策留下空间。
15日,普里表示:“谈判正在进行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比如有多少石油可以供应。”他还表示,印度政府正在权衡保险、运费和付款条件等问题。
这300万桶原油由印度石油公司向俄罗斯石油公司购买。有一名印度官员称,俄罗斯原油的报价比全球基准价格低20%左右,而且由卖方承担保险和运输费用,条件十分优惠。
印度政府希望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油价飙升带来的影响。野村证券分析师在近期一份报告中表示,就印度而言,原油价格每上涨10%,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降低约0.2 %,经常账户赤字将扩大0.3%。
印度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有85%的石油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很高。不过在过往,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度并不高,在进口石油中仅占2%~3%。
印度“趁机”购买俄罗斯石油,让美国及其一些盟友又气又急,如韩国媒体日前批评印度,是“坐收渔翁之利”。其实美国对于印度也早有要求,据印度媒体报道,在乌克兰局势升级前,美国就表示,希望印度站在它的一边。
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卢(Donald Lu)2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的第二天,美国就已经和印度接触,“我们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服印度在联合国大会投票”。
不过印度一直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次投票中,印度都投下了弃权票。印度与美国有“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有“战略伙伴关系”。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教授表示:“在历史上,不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中选边站,是印度的传统战略。在这次俄乌冲突中,延续传统既是印度的审慎做法,也是最易掌控后果的做法。”
在防务领域印度和俄罗斯有密切的合作,印度是俄罗斯武器最大的买家,在2016至2020年,俄罗斯向印度出售了价值66亿美元的武器,占俄罗斯武器出口份额的23.3%。
在乌克兰局势升级后,印度总理莫迪先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莫迪还告诉普京,他愿为尽快调解俄乌冲突提供任何帮助,试图发挥一定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6日发表题为《为何如此多国家想置身新冷战之外?》的文章,作者为印度作家潘卡杰·米什拉。文章摘编如下:
在俄乌冲突发生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声称,西方“正挺身迎接挑战。”以弗朗西斯·福山为首的一批评论人士声称即将在全球见证所谓“自由的一次新生”。
这种说法很危险,念叨这种说法的通常是经历过冷战末期那些令人兴奋的日子的人。这种说法可能再次让西方国家误读世界以及自己塑造世界的能力。
当今的地缘政治现实甚至比冷战时期还要混乱。美国求助委内瑞拉甚至可能求助伊朗来缓解油价压力,这已经在挖空美方的所谓“联盟”。
更重要的是,一大批国家看起来准备置身于一场“新冷战”之外。这场冷战在匆忙重新团结起来的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展开。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说,巴西“不会选边站队”。在一项谴责俄罗斯的联合国决议投下弃权票的17个非洲国家中,南非是最大国家。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尼则属于拒绝制裁俄罗斯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组成的阵营。
这些中立国当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印度。印度与莫斯科的长期关系仅能部分解释印方拒绝与其“四方安全对话”伙伴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站在一起的原因。
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府对俄罗斯关键出口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感到担忧。出于所有这些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印度不会背离不结盟这一印方基本地缘政治战略。
坚持“要么与我们在一起要么与我们作对”的冷战勇士们,从未真正认识到处于不结盟思想核心的不断变化的交易性关系。
印尼人至今还记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次危机被普遍归咎于西方投资者。亚洲和非洲对伊拉克2003年遭入侵以及西方在利比亚的灾难性干预行动仍然记忆犹新。
由于孟加拉国拒绝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立陶宛便取消向其提供一批新冠疫苗。伴随着此类草率行为,这种怨恨将加剧。
当然,随着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的美元储备,以及苹果公司、美国运通和麦当劳等标志性企业退出俄罗斯,世界各国都在重新考虑自己对西方商品、技术、金融和支付系统的依赖。
冷战1991年终结,当时人们对西方的所谓“道德威望”和地缘政治能力抱有太多幻想。始于更多此类幻想的第二场冷战即使不是走向明确的失败,也会走向一个毁灭性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