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每周都有一个高能喜剧节目的节奏在热搜上持续散发着它的吸引力,《互联网体检》《时间都去哪儿了》《父亲的葬礼》等等片段都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讨论,米未这档新综艺也持续带来一个又一个爆点。
上半年播出的《奇葩说》第七季不论口碑还是讨论度都遇到瓶颈,下半年《乐队的夏天》又缺席,全军出击、筹备许久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能否成功,不光直接影响米未这一年的成绩和未来的影响力搭建,对于创始人马东而言,也有不一样的意味。
作为相声大师马季的儿子,马东对喜剧和语言类艺术感兴趣,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但马东和中国相声圈的距离并不远,郭德纲在表演时经常要念起的那首定场诗,“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其实是马东在澳洲留学期间写就的。
在脱口秀大会迅速发展的几年里,马东也早早地就和李诞建立起合作,从《奇葩说》第五季开始邀请李诞做导师,再到现在一起制作《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李诞也在节目一开始非常客气地说:“马东老师每年都给我一个向业内学习的机会。”
近期,马东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接受了公开采访,他说米未想要做喜剧的心思早在2017年就开始萌生,其标志就是签下了喜剧演员金靖。
米未的喜剧基因不光长在马东一个人身上,米未的另一个灵魂人物,联合创始人、COO牟頔曾经是央视两档喜剧综艺《喜乐街》《谢天谢地你来了》的总导演。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喜剧”是他们放不下的执念。
在此之前,米未曾两度组建节目组,一次尝试是即兴喜剧,一次尝试情景喜剧,招兵买马,声势浩大。但最终,两次筹备都在正式录制之前被叫停,项目组两度解散。后来,“喜剧”暂时被搁置,团队转身去做了《乐队的夏天》。这次为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米未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前期筛选选手、建立工作坊,《奇葩说》延后,《乐队的夏天》缺席,一切都为这档节目让路。
徐峥,目前仍然是国内由演员转型导演的最成功案例,始终活跃在喜剧电影的一线,同时还有丰富的话剧舞台表演经验。
李诞,作为国内脱口秀行业的代表人物,他和他所在的笑果文化,把《脱口秀大会》做到了第四年,影响力越来越大,直接带动了脱口秀行业,相比于徐峥和黄渤,李诞不光从年龄上,过往经历,还是关注领域上,都能提供有别于二人的差异化的视角。
单立人喜剧的核心人物之一六兽,最初以演员的身份参赛,却在第一阶段就惨遭淘汰。最初,现场表演经验丰富的六兽并不服气,直到他加入了米未的workshop,看到诸多专业演员的表现,觉得自己的剧本从未被如此精准地表达过,完全接受了单纯以编剧的角色参赛。从结果上来看,显然编剧的身份也更适合六兽,在第一轮比赛中,六出了最多的剧本,既有质又有量,吸引了徐峥直接上台邀请他加入自己的编剧团队。
演员方面,被业内热捧的喜剧女演员金靖、开心麻花的功勋演员刘思维、孟京辉剧团的台柱宗俊涛等专业演员都来到了这档节目,和编剧与其他演员一起共创喜剧。
节目形式上,米未延续了自己过去擅长的做法。从《奇葩说》到《乐队的夏天》,米未都是选择了一个原本相对小众的形式,把围绕着该形式的内容、文化、代表人物推向市场。
喜剧,从形式上来说,是米未迄今为止做过的最大众的内容,或许是为了和市面上已有的喜剧综艺做出区别,或许是为了把节目拉回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在众多的喜剧类型之中选择了几个比较小的切口,比如素描喜剧、默剧等,并像《乐队的夏天》所做的一样,在必要的时候对涉及的专有名词给予解释。
但总的来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于作品类型没有什么限制,但脱口秀被排除在外。以至于第一期李诞半开玩笑地发了一句牢骚:“只要不是脱口秀就行呗。”
与其说要和脱口秀划清界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可能更担心观众联想到大家更熟悉的喜剧形式——小品,以至于最后他们提出了“新新喜剧”,并把参赛选手称为“新新喜剧人”。
在2014年,以《笑傲江湖》为代表,近20档喜剧类综艺呈井喷式出现,次年,《欢乐喜剧人》播出,第一季就获得了高口碑和高影响力,并成为一档延续7季的长寿综艺。岳云鹏、宋小宝、沈腾和贾玲等人及他们身后的德云社、本山传媒、开心麻花和大碗娱乐,都不同程度地在这档节目上获得了助力。
同样在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上线。虽然《奇葩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综艺,但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可能比很多电视台的喜剧综艺更具娱乐性。
之所以在这里不得不提《奇葩说》,是因为该节目的意义重大,不仅在于这是第一档爆款网综,还打破了当时人们对于网综的偏见,让行业和观众认识到的网综也可以有高水平的制作能力,大牌的明星才愿意参与到网综的制作当中。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和竞争逐渐加速,网络综艺的制作规格和成本逐渐逼近台综,2017年,同样携带喜剧综艺制作基因的笑果文化制作了网综《吐槽大会》。最初,艺人吐槽艺人,明星跨界说脱口秀是节目最大的看点,但随着《脱口秀大会》的及时跟进,笑果文化的脱口秀演员们也渐渐成为了明星,到了今年,《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已经成为全年最有热度的综艺之一,且不限于喜剧领域。
喜剧综艺类目下最有影响力的节目,也随着行业的此起彼伏,经历了从电视台时代到“台网两开花”再到网络平台的转移。
2021年年底,《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几乎和《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形成了接力,希望唤起新的一波喜剧综艺热潮。
困难在于,在生产力一定的情况下,选择all in 《喜剧大赛》就意味着米未必须搁置已经成熟的《乐队的夏天》,推迟《奇葩说》。正确在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或许才是更能承载米未未来的IP。
《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都不同程度地走到了瓶颈。《奇葩说》面对的瓶颈是大家对话题的收紧,观众对于节目形式的疲劳和新老奇葩的青黄不接。《乐队的夏天》面对的瓶颈是国内可以参与的乐队本身就数量有限,摇滚乐在突破圈层方面又具有天然的“劣势”。米未急需一个可以接替《奇葩说》的节目,这个节目很难是《乐队的夏天》。
尽管马东说,他们做《奇葩说》、做《乐队的夏天》都是在做喜剧,“以乐为主”,但这种说法更多的还是笼统地从一个宏观角度来描述他们希望达成的节目效果。
但把整个节目做出喜剧效果,甚至做成喜剧,和直接对喜剧下手还是有所不同的。后者才能直接对整个喜剧行业施加影响。
近些年来,辩论、说唱、街舞、摇滚乐,脱口秀、话剧、音乐剧,诸多小众的文化形式都被综艺的放大镜放大过一遍,其背后的行业也受惠于成功的综艺节目。
比如,《乐队的夏天》之后,参加过节目的乐队演出费用纷纷上涨,各个城市争相举办音乐节,livehouse票房提升,如果不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下演出的上涨趋势会更加明显;《声入人心》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这其中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笑果文化,他们通过两档成功的综艺将自己的品牌和“脱口秀”高度绑定在一起,其他脱口秀厂牌即便不服也不能否认,是笑果文化对于近两年来全国脱口秀演出市场的火爆居功至伟。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不光是米未着力为后续几年打造另外一档王牌IP,也希望这档节目能为喜剧行业和喜剧人做出一些贡献。
在马东看来,喜剧行业的结构并不均衡,观众对于笑的需求是很大的。一方面,头部喜剧演员如沈腾、黄渤、贾玲,在大银幕和小荧屏上连轴转,另一方面,有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从事喜剧创作表演的人在底层打拼。
喜剧作为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类型,这个行业本身不需要再被放大了,但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人还需要被综艺这把放大镜照一照,只要有机会被看到,他们就可以自然地被输送到电影、电视、综艺等各个平台。《一年一度喜剧大会》想把更多“脚部”演员送到腰部,甚至头部,而帮助他们向上攀爬的梯子,在米未看来,是编剧。
编剧可以用自己的才华把“欢乐喜剧人”们的表演沉淀成为作品,也可以通过创作避免喜剧人被同一种方式反复榨取消耗。
举个简单的例子,金靖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的喜剧演员了,但近两年最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喜剧天赋和表现力的舞台,不是影视综艺,而是李佳琦的直播间。一方面,行业一直在说喜剧演员,尤其是女喜剧演员是稀缺资源,但另一方面,她们又缺乏塑造作品的真正机会。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着重强调了编剧的作用,每次表演结束几乎都会问演员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嘉宾本身都是创作者,因此也会对创作过程格外关注。希望通过匹配编剧和演员,为底部的演员建立一个向上的阶梯。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如果成功,无疑会对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但对于米未来说,是否又是一次给他人做嫁衣?
目前国内喜剧行业,四大厂牌的局势已经相对稳定——德云社、开心麻花团队、笑果文化和本山传媒。虽然四大厂牌在南北、电影电视、台综网综方面各有强弱,但各自也都形成了自己相对坚固的基本盘和土壤,四个厂牌的“一哥”“一姐”基本是也是这个领域里最有代表性的艺人,尤其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线下剧场,线上内容的火热可以直接带动线下的演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很多演员平时都隶属于某个线下剧团,节目结束后观众可以去剧场观看他们的演出。但对于没有自己的喜剧厂牌的米未来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于米未,会不会又像《乐队的夏天》一样,最后,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摩登天空。
对于喜剧行业来说,马东领导的米未是一个“资深的后来者”,很多人可能不记得,马东在央视期间曾经担任过一届春晚总导演,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他曾经走到过小品创作的山顶,他了解中国观众的喜剧口味的最大公约数。
现在国内喜剧行业短期内局势已定,米未要想后来居上,却只能提出创作“新新喜剧”,发掘“新新喜剧人”的口号。
就像六兽在采访中用iPhone和其他手机类比“新喜剧”和“小品”——“你觉得iPhone是手机吗?iPhone不是手机,但是当它叫自己是手机的时候,诺基亚就不是手机了。同理,我们新喜剧出来以后,你叫我小品无所谓,一旦我们成为小品,那小品的定义从此就不一样了。”
米未或许可以通过《喜剧大赛》重新定义“小品”,还如果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喜剧厂牌,对于马东和米未来说,还是只做完了“半个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