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还很差?脑科学:中文阅读靠书写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提出并指导全国实施“双减”政策,其中一条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具体细则为:

  对于以时间量化书面作业的做法,一派观点表示认同:此举从根本上减轻了低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鼓励孩子更多地走向户外,参加体美劳活动,利用更多时间进行笔头以外的探索。

  另一派观点对此表示堪忧甚至反对,其中不乏一些教师和脑科学工作者。他们表示,一二年级正是儿童习惯养成和思维构建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贪玩”“健忘”,没有科学、严格的训练和督促,孩子根本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知识点的掌握也会大打折扣。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会获取更大量的信息,发育迅速。书写尤其是汉字书写,因其包含音形义即发音、笔划、结构等特点,符合孩子的短时记忆特征,对“外脑”功能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布伦达·拉普表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花时间在纸上书写。很明显,如果你练习手写,你的书法会不错。但既然有了智能设备,那么谁会在乎(书写)呢?”

  的确,在中国一线城市不少中小学校的课堂上,pad教学已成标配,其强互动、强趣味、场景化的特色被极力推荐。但这对于那些执着于板书教学、看重书面作业的老教师而言,充满挑战——书写教育真的没用了吗?

  研究人员让42名成年志愿者从头开始学习阿拉伯字母:一部分人在纸上写出来,一部分人在键盘上敲出来,还有一部分人用外语App学习(就是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手机上完成测试)。

孩子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还很差?脑科学:中文阅读靠书写

  结果显示,“手写组”不仅更快地学会了字母,他们还能更好地在其他场景运用这些“新知识”。例如,组成新单词、识别新单词,甚至用以写作等。

  工具类App的教学应用在识别阿拉伯字母方面也很有效,学习者在练习后很少犯错,但平均而言,“手写组”需要更少的练习就能达到良好的标准。

  研究小组表示,简单的手写行为,提供了一种感知运动体验,将学习字母的音、形、义和规律统一起来,这反过来又创造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学习。

  在后续实验里,科学家们还发现,手写对语言学习的其他领域也有优势,即知识通过书写得到了更牢的巩固。这与“双减”细则中,可以在学校安排书面作业进行巩固练习的说法是呼应的。

  负责英文阅读的颞顶区靠近大脑听觉区(听力输入),负责中文阅读的额中回靠近大脑运动区(如书写动作)。

  这就是为什么说,学中文靠写,六七岁的孩子,手部已经发育成熟,上小学后,一个汉字要写十遍、百遍,每天都要写一两个小时,不然很难记住。

  但学英文则不同,懂英语启蒙的父母无不知晓,学英语要先磨耳朵,优先级是听,确保听力输入的可理解性词汇量足够大,才能解锁接下来的动作。

孩子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还很差?脑科学:中文阅读靠书写

  国际神经科学学会主席、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团队,曾做过书写和阅读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现实是,孩子们必将更多地使用pad、手机、电脑来替代书写,且中国孩子更有可能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如全拼/双拼、微软拼音、智能ABC等),因为拼音是小学低年级学习汉字的主要辅助手段,那么两者叠加,会让阅读能力和智力恶化到什么程度呢?

  来自山东德州的50个儿童,参加了谭力海团队在北京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并经父母和学校同意参加了脑成像实验。将儿童分成两组,一组儿童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输入法>65分钟,另一组儿童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输入法<9分钟。

  通过磁共振设备扫描发现,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输入法超过65分钟的儿童,其主要阅读中枢的活动显著少于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输入法不到9分钟的儿童,两者左脑额中回的结构和功能均存在显著差异。

孩子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还很差?脑科学:中文阅读靠书写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拼音输入法输入一个字,如“谭”字,“Tan”和“言西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天天用拼音“Tan”,还会写“言西早”吗?还知道“谭”字的意义吗?

  综上理解,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主要靠书写来形成和维持。如果没有书写或书写不够,阅读能力无从发展和提升。

  同时,一二年纪的小朋友恰好掌握了拼音,在操作智能产品时,又该如何限制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同样令人担忧。

  正如谭力海所言,几十年以前,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成功解决了汉字的数码化问题,但现在的研究发现,智能拼音输入法的使用,会影响中国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甚至是智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理由建议在儿童使用的电子设备中,要自带书写功能,可书写也可拼音,自由切换可能是最好选择。

  总之,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如何兼顾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值得各方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