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个别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目前,调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如调查发现银行存在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罚问责。如调查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相关方也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案件侦办工作正在开展。
发言人表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金融服务业务,在便利企业支付结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也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有章不循、内控失效等问题。为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强化了票据业务监管制度建设,并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近年来,银保监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等工作,均将票据业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督促商业银行强化内控建设,加强员工行为管控,强化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统一授信管理,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要求,加强质押存单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合理性审核,规范票据交易行为,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
各银行机构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严把业务准入标准,既要充分满足金融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又要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侵害商业银行及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11月1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前10个月,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资金供给合理充裕,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其中,房地产合理贷款需求得到满足。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答:前10个月,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资金供给合理充裕,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制造业贷款增量超去年全年规模。前10个月,制造业贷款新增2.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其中82.6%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二是信用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企业类信用贷款新增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明显高于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三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10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27.6%,预计全年“两增”目标可以完成。四是民营企业贷款规模、覆盖面持续扩大。前10个月,民营企业贷款新增5万亿元,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比重53.5%,较年初上升1.8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长28.2%。五是房地产合理贷款需求得到满足。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此外,前10个月,贷款成本持续下降,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7%,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32%,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年化利率3.94%,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
二、近期,媒体报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存单被商业银行用于为银行承兑汇票提供质押,银保监会对相关事件是否了解,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近期,个别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要求相关银保监局组成工作组,进驻银行开展现场调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如调查发现银行存在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罚问责。如调查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相关方也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案件侦办工作正在开展。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金融服务业务,在便利企业支付结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也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有章不循、内控失效等问题。为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强化了票据业务监管制度建设,并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近年来,银保监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等工作,均将票据业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督促商业银行强化内控建设,加强员工行为管控,强化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统一授信管理,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要求,加强质押存单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合理性审核,规范票据交易行为,严禁机构和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
各银行机构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严把业务准入标准,既要充分满足金融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又要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侵害商业银行及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近年来,银保监会在丰富老年人保险产品供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打算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
答:近年来,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服务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丰富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出台长期医疗险相关政策。引入费率调整机制,规避因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保险产品定价风险,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和患病人群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25款投保年龄超过70岁的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
二是丰富老年人保险供给。引导保险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开相关产品投保年龄和续保年龄上限。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产品超过1000个,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
三是编制老年人常见重疾病种发生率表。对各病种发生率表扩展至高年龄段,并首次编制两种老年人常见病种(严重阿尔茨海默症和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发生率表,为老年人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定价基础。
截至目前,全国有1.07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业保险保单,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人口总数)为41%。老年人保单件数2.26亿件,占保险业全部保单件数的11%。“十三五”期间,老年人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万亿元,承保人次、保费收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投保积极性明显提高。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督促保险机构积极对接老年人保险需求,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积极引导和规范专属养老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展提供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满足长期养老资金管理需求;优化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支持政策,为失独、单身高龄等老年群体盘活养老资源。二是优化老年人保险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对老年人群的投保年龄限制、允许老年人在既往症不赔的前提下带病投保、提供保证续保。充分运用现代服务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简化理赔流程。三是丰富老年人健康险供给。引导开发以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等老年人高发的特定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产品,加强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融合。
四、请问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展,下一步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银保监会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不断推动提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服务水平。
截至今年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机构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超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7亿吨。应该说,绿色信贷的发展不但有助于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促进金融业提质升级,而且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减排效果。在保险方面,我们支持保险机构规范创新推出符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目前,在近零碳车险、强降雨巨灾指数保险、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产量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和清洁能源保险等方面已有一些探索,对重点领域、行业的保险保障和风险补偿功能不断强化。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提高政治站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形势分析,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之以恒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一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意义、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件必须要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情,银行保险机构责无旁贷。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绿色金融监管办法,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指引,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指导。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加强与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清洁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和碳减排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保险这个工具,提升对防灾减灾的风险保障水平,增强企业和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四是坚决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不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对符合条件的煤电、煤炭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信贷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加强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促进更多资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五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联动,为市场活动提供稳定预期,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更好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我们也支持地方在满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五、近年来,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了很多工作,请问现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情况如何?
答:近三年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体系,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不断提高。一是公平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要求银行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二是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要求明确民营企业服务年度目标,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对于表现突出的分支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三是要求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激发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
近三年来,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与户数稳步增长,2021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3.1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15万亿元;有贷款余额的民营企业户数7762万户,较2018年末增加2584万户。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21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53.5%,较2018年上升2.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一是要求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担保方式以及实际风险水平等因素科学定价。二是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要求银行机构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三是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持续规范银行信贷、增信和考核环节收费管理及行为,严肃查处资金“空转”套利、违规推高企业融资成本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要求银行机构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研发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产品,有效满足企业接续融资需求。
近三年来,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比重上升,2021年9月末,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14.7%,较2018年末上升5.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下降,2021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5.3%,较2018年下降1.6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不断优化。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帮助困难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要求银行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一企一策”采取支持处置措施。推动银行机构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演出企业、旅行社、线下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等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银行机构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通过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方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推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