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联赛夺魁,1次欧冠登顶,总共37座冠军奖杯。照理说,罗本即便真的在2019年7月选择退役,他的职业生涯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但他并没有那么做。第一次退役359天后,他决定为自己16岁时效力的第一支职业俱乐部(格罗宁根)复出。回归首秀,罗本只踢了29分钟就因腹股沟旧伤复发提前下场,之后是长达半年的康复期,直到今年四月中旬才勉强复出,替补登场15分钟。可就当俱乐部计划与他续约一年之时,罗本脆弱的身体再度亮起红灯。
“我不再对自己身体机能充满信心,但我的大脑和心灵都不希望如此,我想要继续踢球。”因此,他在社交账号如此写道,“选择退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爆满的球场里度过一个美妙的赛季,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
21世纪的前10年,诞生过许多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球星,罗本无疑是其中极为特殊的一个。他能够扮演罪人和英雄的双重角色,能同时让人倍感惋惜和欣慰,在他身上喜剧和悲剧能同时上演。但罗本对此不以为然,因为罗本习惯了我行我素。
2019年7月4日,也就是罗本第一次宣布退役的当天,德甲联赛在自己的官方媒体上表示:过去十年,罗本改变了德国足球。几乎就在同一天,成长于荷兰的《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撰文写道:罗本改变了荷兰足球。
贝杜姆从不是一座足球城,在罗本之前,这座城市历史上从未产过任何著名球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小镇最出名的一座整体倾斜的教堂塔楼。当地人经常吹嘘说,这座塔楼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倾斜角度还要大。
儿时的罗本在一支名叫VV贝杜姆的草根球队效力,他的天赋太高了,以至于俱乐部根教不了他什么本领。教练员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队友将球传给罗本,让他解决问题。加之荷兰东北部常年大风凛冽,将球控在脚下,或许是罗本最理所当然的足球风格。
在罗本长大成人的那个年代,一名荷兰国脚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共性:出生在阿姆斯特丹及附近,小学时便得到阿贾克斯青训营垂青,继而接受系统化的“几何式”足球教育。他们态度经常有些傲慢,因为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将他们视为“全攻全守“的正统接班人——斯内德、范德法特、德容就是这样的球员。巧的是,这批同时出生于1983、1984年的孩子,与罗本、范佩西一起构成了荷兰队黄金一代。
但凡罗本成长于荷兰西部,他的盘带天赋必然会被“全攻全守”抹杀得一干二净。一位出自阿贾克斯青训营、成长于荷兰足球体系的退役球星曾告诉我,那一代的荷兰足球,对盘带有一种近似禁忌般的抵触:对那些胆敢在比赛持球超过5秒的球员,教练一定会在场边大声怒骂:“注意一点!别给我带球!”
这般政治正确带来的后果是,几乎每个8岁荷兰男孩都知道“球永远比人跑得快”。但罗本不同,他来自偏远的东北部,从未接受过类似的系统训练。因此他的成材经历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倒写——一部荷兰版加林查养成记。
2000年11月的某一天,罗本在学校上课时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他以为是自己刚结交的女朋友贝纳迪恩,于是便偷偷溜出教室查看。打开消息,内容大致如下:你将在下一场进入格罗宁根对阵特温特的一线队大名单,参加荷甲联赛,此时罗本年仅16岁。
一年后,在荷兰国青队前往阿根廷参加U20世界杯(当年的冠亚季军分别为:阿根廷、加纳和埃及)的大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了罗本。不仅因为这个北方佬长着一双叉型腿,还因为他是队内年纪最小的那个。
领衔那支队伍的,是永远绷着一张扑克脸的前体育老师路易斯-范-加尔。众所周知,足球场上的范厨师是个人主义的克星,在他的足球哲学中,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汇是“集体主义”。然而在镜头前他丝毫无法掩饰自己对罗本的偏爱,“我从未见过像罗本这样的天才。”
埃因霍温发现了罗本与众不同的天赋,于是毫不犹豫地花费900万荷兰盾(约合430万欧元),将这个身材瘦弱的中学毕业生招致麾下。在那个年代的荷兰,花100万欧元在年轻球员身上,就是难以置信的巨款。因此更衣室的队友将罗本戏称为“九百万先生”。
加盟传统荷甲豪门后,罗本身上没有发生丝毫改变。他依然是别人眼里那个永远彬彬有礼的北方佬,有些落伍还有着着浓重的北方鼻音;每天参加训练,他依旧穿着老校服,而不像其他队员那样时尚名牌傍身;他的女朋友(之后的妻子)——就是他以为在课上发消息给他的那位,依然在他身边。说起这位女朋友,罗本真是煞费苦心:为了等待她完成师范学业,罗本宁愿放弃了早一年加入切尔西的机会,坚持留在了埃因霍温,为的就是不与贝纳迪恩分居。
荷兰裁判迪克-约尔至今仍会不时讲起当年罗本的一段往事:一场荷甲联赛前,罗本主动上前握手,并招呼道:“您好吗?”值得注意的是,罗本使用了荷兰语中的敬语“您”,而非“你”——在如今的荷兰,这种说法基本已绝迹。
在场下,罗本是一个完美绅士。可在场上,针对他的质疑声从没有停止过。在荷兰这样一个全民热衷于讨论足球整体技战术的国度,罗本这个个体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意外:“因为他踢球,不太需要队友帮忙。”
只有极少数人懂得欣赏他,比如荷兰足球教父克鲁伊夫。在世时,教父就经常在电视采访为罗本辩护:“这支荷兰国家队就是由10名球员和1名左边锋组成的。”
2004年欧洲杯,是罗本参加的第一届国际大赛。小组赛对阵捷克,罗本几乎凭一己之力,撕碎了那支史上最杰出的捷克队,比赛中他先后送出2次助攻。
下半场,时任荷兰主帅迪克-艾德沃卡特将罗本仓促换下。很显然,此时教练换人是因为罗本过于专注进攻,防守时未对捷克后腰进行有效压迫。讽刺的一刻出现了,罗本下场时场上比分是2-1,荷兰领先;但终场比分变成了2比3,捷克逆转获胜。这场失利,在荷兰足球历史上被称为“De Wissel” (换人事件)。
2006年世界杯,罗本同样经常游离于国家队的防守体系外。他的队友范佩西抱怨道:“有时他在场上的决定只考虑自己,根本不考虑球队。”换而言之,“罗本,你不许再盘带了!”
25岁前,罗本始终以骄傲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示人。那之前,他偶尔还会为自己场上的一意孤行向队友道歉。但25岁之后,他开始发生了改变,他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左右一支球队的命运。拜仁理解他的转变,于是坚持用如今看来极为低廉的价格(2500万欧元),从皇马将他引进。
也正是在拜仁,罗本练就了一副更容易抵御伤病的强壮身躯。大约十年前,球迷们难以想象,像罗本这样的“玻璃人”,职业寿命竟然能延续至37岁。他甚至还能退役后再复出,并在顶级联赛效力。
2009年8月29日,也就是罗本代表拜仁出战德甲的首场比赛过后,场边的球迷甚至开始觉得德甲联赛有点配不上罗本的水平。他替补出场45分钟,梅开二度。要知道,在这场比赛前,他只参与了一次球队合练。
德国《明镜周刊》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人们期望很高,但罗本的表现超过了人们预期”。自此之后,德国足球开始记住罗本这个名字。
2012年,他在与多特的联赛冠军争夺战中罚失了关键点球。几周后,他又在与切尔西的欧冠决赛中罚失点球。拜仁在短短3周内,连丢2座奖杯,罗本成了替罪羊。自此之后,甚至有一部分拜仁极端球迷会在比赛中向罗本报以嘘声。
但一年后,拜仁球迷原谅了他。正是他在与多特欧冠决赛的第89分钟攻入的制胜进球,为球队带来了阔别已久的大耳朵杯。这粒进球除了让他与拜仁球迷的关系得到和解,还为他带来一个新昵称:温布利先生。
熟悉罗本的球迷都知道,罗本是典型的一招鲜吃遍天。《法国足球》杂志,特意给罗本的招牌动作起了一个名字“Le Robben” (The Robben),并将其称为21世纪足球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从右路突进,佯装走外线传中,但此时左脚一扣进入内线,一个加速横趟后立刻起左脚兜射球门远角。后卫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但就是防不住。用克鲁伊夫的话说:“如果你只是想跟上我,那你永远都太迟了。”
罗本为国家队效力的十年间,荷兰队唯一有效的战术就是依赖罗本。以范加尔为首的荷兰足球观察家们甚至不留情面地点明:这支荷兰队就像一条依附于罗本的“寄生虫”。
荷兰传统的全攻全守逐渐失效,属于荷兰队的高光时刻竟然来自快速防反——而防反的支点,就是罗本。2008年欧洲杯上4-1横扫法国这场就是典型例子。
此外,2010年世界杯上2-1逆转巴西的下半场,以及2014年世界杯上5-1屠杀西班牙里的20分钟,更是将这种快速防反写进了教科书。
罗本甚至原本有机会永载史册。2010年南非世界杯,罗本几乎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将那支球风突变的荷兰队带进了决赛。决赛中,他一度有机会杀死比赛:第62分钟,比赛一度陷入僵局,此时比分0-0。斯内德倒地送出一脚绝妙直塞,罗本插上形成单刀尝试一脚兜射,卡西利亚斯扑向左侧后,几乎放弃抵抗(卡西利亚斯语)。但此时,西班牙人的脚趾神奇地将球挡出了底线。
后面的故事,我们无须多赘。西班牙足球就此登上巅峰,而荷兰足球却开始一蹶不振。2014至2017年间,荷兰队陷入了真正的低谷期,他们还缺席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罗本对荷兰队有多重要?在这3年低谷期,罗本出场的比赛,比他缺席的场次平均多1粒进球。但他依然不是领袖,甚至都不是官方意义上的战术核心。傲慢的荷兰人,就是不愿承认,一个人有时就是能代表甚至大过一个群体(出自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诗选)。
反倒是德国人,至今仍在反复传颂着属于罗本的传奇。今年4月,得知罗本养伤半年后复出,前拜仁队友穆勒就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表示:“罗本在适当的时候复出了,快来跟我们一起踢大巴黎吧。”当之后拜仁被巴黎圣日耳曼淘汰后,拜仁名宿绍尔又抬高了一把罗本的地位:“萨内的射门得分能力相比于罗本,实在差太远了。”
上赛季在家乡球队,罗本其实也有过高光时刻。那是在对阵比勒菲尔德的比赛中,他完成过一记18米的标志性左脚兜远角破门,尽管那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热身赛。
大约6年前,罗本在一次采访中,被媒体要求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想了半晌,不善言辞的罗本憋出这样一句话:“我要感谢足球,足球真是一项伟大的运动。”
是的,足球之所以是项伟大的运动,是因为与它相关的点点滴滴,日后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岁月会侵蚀一个人的身体,却无法抹去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