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开始了解到“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立刻想到将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的层面上,并给其取名为“灵境”。他认为,灵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扩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结合的体验,使人与计算机的结进入到深度结合的时代。
据人民网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开始了解到“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立刻想到将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的层面上,并给其取名为“灵境”。钱学森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
11月26日,钱老为VR取名一事引发网友热议,被网友评价为“来自科学家的浪漫”。而事实上,不只灵境,学贯古今的钱学森还创造译定了激光、航天、航宇等科技名词。
11月24日,网友北冥乘海生发布了一条微博称,30年前,钱学森关于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的展望,还起了个名字叫“灵境”。
博文中还附带了三张钱老先生的手稿,手稿内容展示了钱老对灵境技术的展望。钱老表示,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在附页图表中,钱老还指出了其中的具体关系。图表显示,灵境技术将推动人的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促进大成智慧,由此推动科学和文艺的大发展,最终引发科学革命和文化革命。
实际上,关于为何将VR取名灵境,钱老先生也曾在1998年6月18日给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附上的《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短文中作了具体解释。钱老先生表示,“Virtual Reality”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向接受的人输送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至嗅觉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亲身临境。这里要特别指出:这临境感不是真地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而已,所以是虚的。这是矛盾。
“而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境’好”。钱老称,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所以用“灵境”才是实事求是的。因此,钱老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新中国航天科技的星空上,钱学森无疑是一颗最闪亮的“星”。不仅如此,学识渊博的他还为科学界贡献了多个精彩的科学名词。此次灵境取名一事引起关注后,有不少网友提出,不仅是灵境一词,激光、航天、航宇等词都是钱老提出译定的。
1985年4月,钱学森在名词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我们科技名词定名时,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最好用汉语精炼地表达中科学技术名次的涵义。“要根据汉语习惯定名,要让人一看就有中国味。”
激光的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
起初,我国科技人员根据英文全称将它译为“光受激发射”。钱学森觉得译名太长,建议改称“激光”。而这一名次很快被相关各学科和社会接受,实现了名词统一。
而钱老提出的航天、航宇等词,更是让人感到专业又具古典味。钱老在1987年9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会议上说:space这个词有的译为‘空间’,给人感觉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据毛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建议把它订为‘航天’。‘航天’连同‘航天飞机’,一并被接受了。我考虑在太阳系飞行叫‘航天’,在空气中飞行叫‘航空’,将来在银河星系以及大宇宙中飞行可叫‘航宇’。”
“钱老既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又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无论在科技发展还是科学名词的定义上,都有着远超常人的眼光。”有网友如此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