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呈现断崖式下跌。按基金成立日口径统计,11月以来,新基金总发行份额仅1100多亿元,和此前单月2000亿元以上的发行规模大相径庭。规模腰斩的背后,是基民认购热情的降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底,部分资金对于年底重要会议以及未来经济政策定调持观望态度,所以整体存量博弈迹象比较明显。
四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降温趋势显著。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发行规模较低的是4月份和5月份,都在1300亿元左右,其他单月发行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值得注意到是,四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快速下滑,其中10月份较9月份的2343.66亿元下滑超1000亿元。截至11月19日,11月份以来,新成立基金有102只,发行总规模1177.80亿元,对比此前单月2000亿元以上的发行规模几乎腰斩。
一位银行渠道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这段时间,二级产品的募集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难的时点,很直接地感受投资人对权益类产品的犹豫。上一次这样的募集遇冷,发生在2018年的年底。二级投资的逆人性之处,正体现在这里,在顺风局时,很容易卖出产品,然后可能要经历比较难的维护;而在逆风局,正好相反。眼下权益类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如何做好逆风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渠道价值的重要之处。
另一位银行客户经理也坦言,基金销售确实变得困难了,与其说到了冰点,不如说感觉基金销售就像股市一样,分化更加严重了。投资者变聪明了,好的基金产品还是比较好销售,但是不太好的基金一点都卖不出去,不像去年,无论多好多差的基金都能卖成爆款。以我所在的银行为例,去年的爆款基金大概能销售四千万,去年的普通基金大概销售额在一千万。今年的比较好的基金销售约1200万,今年不太好的基金只销售约50万。
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表示,四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降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行情比较平淡,无论是抄底还是追高,都没啥机会。其二,风格速切,热点板块熄火,投资者观望叠加基金公司暂缓发行。其三,关注到从7月以来证监会批复速度有所放缓。
华富研究发展部负责人、产业升级基金经理陈奇认为,临近年底,部分资金对于年底重要会议以及未来经济政策定调持观望态度,所以整体存量博弈迹象比较明显,股市跷跷板效应每日上演,且低位超跌、偏小市值标的的主题投资更加活跃。但这些是阶段性现象,投资最终要落脚到能释放真实业绩的企业基本面上。
兴业基金副总经理、兴业兴睿两年持有期混合拟任基金经理钱睿南表示,从过去的经验看,中短期维度上政策对A股影响较为明显,在政策即将偏向宽松的时点,仍需积极看待市场投资机会。历史上“经济下行+稳增长政策尚未发力”阶段,A股行情多呈现“先抑后扬”,因此年末时段将是布局市场的较佳机会。行业方面,钱睿南聚焦具备中长期发展逻辑的领域。在他看来,市场中大的投资机会多数来自于产业结构变迁,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是他投资布局的重要方向,如双碳领域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医药消费产业。
汇丰晋信研究总监、基金经理陆彬表示,对于市场的判断相较于年初更加乐观。一方面,某些高估值核心资产行业的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不少优秀的公司用业绩持续增长和股价回调消化了估值风险。另一方面,未来几个季度宏观经济增速或趋缓,尤其是在全面降准以后,整个流动性环境展望比年初更加积极。当前,整体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处于中枢偏上位置。当前重点关注市场上的4个方向。第一,消费、医药、新能源、半导体及军工等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第二,以金融和地产为主的价值领域。第三,PEG成长股,投资机会主要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计算机、汽车电子以及环保设备等,其中的优质公司可能有1~2年投资机会。第四,周期行业,大的投资机会可能已经进入尾声,偏上游、碳中和、农业相关的周期股会有一些投资机会。
华富研究发展部负责人、产业升级基金经理陈奇表示,A股中长期有望呈现长牛格局,但和以往情况不同的是,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日益成熟和注册制的深入推进,市场四五千只股票同涨同跌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产业趋势和企业基本面变化驱动下的结构性行情将是主流。双碳目标驱动下的能源革命线,工业端生活端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的智能网联线,安全诉求驱动下的国产替代线以及部分消费升级领域,或将酝酿结构性投资机会。
蜂巢基金研究部总监吴穹表示,展望未来,市场尚未到交易衰退的地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能持续成长的碳中和、高端制造等行业才能获得超额回报。景气度高的优质赛道,如新能源、电子以及相关的化工机械有色等板块,业绩仍然能维持高速增长,估值仍有空间。对于医药和白酒两大长期龙头赛道,我们的观点维持不变,虽然面临着基本面的长期向好和短期估值高位的矛盾,不过基于长期发展的力量,在当前点位逐步逢低布局,虽后续仍有下跌风险,但已足以提供可观的长期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