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号!地产融资“解冻”:多家房企在银行间市场密集发债,总额近300亿元

  保利发展在银行间市场启动20亿元中票发行、招商局蛇口宣布拟发行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金地集团完成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上海建工拟发行的中票规模为20亿元……近期,多家房企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5日,包括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北京城投等在内的超过20家房企在银行间市场发债,金额3亿~30亿元不等,融资总金额近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波密集发债之前的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了房企代表座谈会,这被业界看作是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政策松动的信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这波房企的发债情况来看,不仅参与的房企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金额也挺大。这对于房企的经营等有积极作用,对于年底两个月的销售回款等也是有利的。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众多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方式之一。公开资料给出的解释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依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进行交易,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可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超级短期融资券等。”

  尤其是11月11日至12日,就有20余家房企披露拟发行或完成发行短期债券和中期票据。包括招商蛇口、保利发展、金地集团、上海建工、北京城投、济南城建、光明地产、厦门建发集团、栖霞建设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债的企业以国企和央企为主,且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的等级均较高。此外,从上述房企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偿还发行人于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近期房地产融资紧缩、市场悲观预期蔓延的背景之下,银行间发债向部分房企开口子,不仅能传递正面积极信号,也能在实际层面缓解房企的现金流压力,能够防止负面情绪在整个地产行业蔓延。

  要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在销售业绩普遍下滑的同时,甚至还有部分房企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情况。

  据克而瑞统计,10月份百强房企中超八成单月销售业绩同比下降,其中44家房企同比降幅大于30%,另有37家房企同环比皆下降。此外,在债券市场,包括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控股在内的多家企业出现债务违约。

  对于近期多家房企通过银行间发债的消息,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房企的发债情况来看,不仅参与的房企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金额也挺大,比如保利、招商蛇口两家房企就涉及了将近50亿元的融资,这说明发债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

  在严跃进看来,此次银行间发债向部分房企开口子,表明债务融资政策有所放松。“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说明在银行信贷放松的基础上,出现了第二波的放松,即债务融资政策开始放松,这是较大的信号。对于房企经营等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近期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同时对于年底两个月的销售回款等也是有利的”。

  央行11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央行用有力数据“维稳”:房企融资正恢复正常,居民购房意愿也已出现边际提升。

  此外,从10月15日开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国家外汇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主持召开了代表性房地产企业的座谈会,表达了对房企经营层面的热切关注。

  在资本市场,地产股市和债市上周也双双出现了一波连续上涨的行情。从11月以来,包括万科A、保利发展、金地集团等在内的多家房地产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拉升,其中万科A上涨6.53%,保利发展上涨15.37%,金地集团上涨8.87%。

  在申港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中,分析师曹旭特指出,“在地产行业多重利好的作用下,地产行业的政策底已经夯实。未来地产行业有三条可以关注的主线,分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缓解,以及优质企业的长期取胜。”

  面对地产行业正在到来的政策利好,该研报中也同样指出,从政策底传导到房地产的基本面发生改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或将在明年年中时发生显著改善。“从历史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与货币环境宽松是刺激行业基本面改善的重要原因,当前市场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仅依靠需求端需求正常释放会导致基本面探底时间较长。我们认为市场探底或将持续到明年年中”。

  针对近期房企的融资环境变化,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企业来说,融资环境松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短期的现金流压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得看销售及回款,这对企业来说是最可控的。而融资环境的变化,体现了相关机构对行业和企业信心的提振,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高位回调、风险出清,预计2022年市场将经历修复阶段并逐步回归平稳,市场信心也将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