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年少时初看《大宅门》,觉得白家大爷白颖园顾全大局、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是一位难得的好人。
20年后再看《大宅门》,始觉得白颖园,他是位好大夫,但是他活得很窝囊,他身边的很多人也因为他过得很辛苦。
白颖园是白家的长子,他觉得自己作为家中的老大,有照顾好整个家的义务,所以他总是把“顾全大局”四个字挂在嘴边。
白颖园知道这件事后,考虑到如果让大家知道了,京城里大名鼎鼎的白家,出了白颖宇这样一个中饱私囊的败家子,有损白家的颜面,所以他决定自掏腰包,将白颖宇这事给兜住。
可这并不是白颖园第一次自掏腰包为白颖宇堵窟窿了,对于白颖园的做法,白家老二白颖轩甚至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好面子的白颖园,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维持表面上的和睦与体面,哪怕他自己难一点,他也要让别人觉得他们兄友弟恭,觉得他们白家和睦兴旺,觉得他们家根本不可能存在钻到钱眼里的败家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我们在研究犯罪中发现,犯罪率最高的,是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
而白颖园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惯坏了弟弟白颖宇了,还在于他的“扶”弟行为,导致他自己家的生活一地鸡毛。
白颖园是白家三兄弟中医术最好的那个,但他却是三人中最穷的那个,因为他的钱,基本上都给老三白颖宇擦屁股了。
为给账房补上白颖宇上去安国办药所赔的两万两银子,白颖园在家里翻箱倒柜地各处找银子,他妻子白殷氏阻拦,他却要动手打她。
白颖园明明知道,因为他一直拿自家的钱给老三白颖宇收拾烂摊子,他的孩子们连做一件新衣服的钱都没有,但他却并不觉得他对不起妻儿,反而仍旧十分坚持的要替老三凑两万两银子。
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为了让外人看到白家的繁荣,不惜自掏腰包一次次粉饰自己不争气的弟弟,却让妻儿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白颖园这么做,对自己的妻儿真的很残忍。
白颖园对老二白颖轩说要替老三白颖宇还钱,急得白殷氏说了一句:“咱们大房替三房垫了多少银子了”。
在白颖园心里,他的兄弟们是比他的妻儿们重要的多的,他更是多次把这杆不公平的秤,毫不掩饰地拿出来给白殷氏看。
可悲的是,白殷氏对白颖园情深义重,但白颖园对白殷氏薄情寡义。而白颖园一再帮老三白颖宇垫银子,老三夫妻俩却对他无半点感恩之心。
白殷氏离世后,二奶奶去整理遗物,边整理边感叹道:“怎么穷到这样?这些日子,我才知道大房过得是这么苦。”
他为了不成器的兄弟,为了白家的面子,不顾妻子的感受,不管孩子们的冷暖,他看似无私,实则无情。
更何况,百草厅的名气,白家人的面子,从来都不是靠粉饰来的,而是靠白家几代人高明医术与高尚医德换来的。
白颖园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却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表达爱。白颖园的母亲也知道她的大儿子一直在为她着想,可在她眼里,他总是做什么错什么。
白颖园担心母亲晚上去厕所不方便,就专门找人定制了一个大敞口的夜壶,结果把老太太气坏了,直接当着白颖园的面将夜壶摔了个粉碎。
白颖园知道母亲喜欢吃点心,特意去兰馨斋给母亲买了一些,可老太太对白颖园买的点心看都不愿看一眼,反倒是津津有味的吃着老三白颖宇同样从兰馨斋买来的点心,气的白颖园直接把点心扔给了下人,让他拿去喂狗。
白颖宇看着母亲吃了他买的点心,却根本看都不看大哥白颖园买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回家后就对自己的妻子说:“老太太那脾气你还不知道,你是越让她吃她越不吃,你得哄着她吃。”
白颖宇很懂他的母亲,他知道如何讨母亲欢心。他也很懂他大哥白颖园,所以他能让白颖园一次次地为他收拾烂摊子。
相反,白颖园其实活得有点稀里糊涂的,他根本不知道母亲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他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真的为了他的兄弟好。
白颖园的母亲不喜欢他这个愚孝儿子,白颖园的父亲倒是欣赏潜心从医的白颖园,但他父亲的死,或多或少又和白颖园有脱不开的关系。
白颖园被判斩监候之后,他父亲的本就衰弱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白颖园妻子的死亡,则直接气的老爷子彻底成了风中秉烛。
对于妻子,白颖园从未真正关心过她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他未陪伴他们到成人;对于父母,他未给他们养老送终。
白颖园这一生活的是窝囊的,对于家人,他是有亏欠的,但稍有安慰的是,他是个称职的医生,是个扶危济困的热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