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债券基金煞费苦心地化妆成QDII,跑到海外,最终搞了一场假“海淘”,大手笔囤积国内房企的美元债。
这样一条公募基金输血房企、垃圾债造富的产业链,近来随着众多房企美元债的暴跌,最终在基民面前被暴锤现形。
年内最惨纯债基金非“鹏华全球高收益债”莫属。这只“纯债基金”,因重仓多只地产债, 10月8日更是创下了单日净值17.63%跌幅的战绩。
截止11月17日,鹏华全球高收益债最近三个月净值回撤41.86%,位列全市场同类产品倒数第一,年内最高跌幅一度达到50%。巨幅重挫下,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已回吐自成立起全部涨幅,累计亏损接近12%,最终,将全部由基民买单。
根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该基金目前前五大重仓股均为中国房地产公司发行的美元债,合计持仓占比18.82%,而禹州集团、中南建设等5家企业债券现价在20-40美元区间,以100美元的标准票面发行价对比,相关地产债最少也有6成的整体跌幅。
通常而言,债券的利率和自身风险成反比。高利率债券在带来可能高回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信用风险, QDII基金名称中的高收益债,其实质是将资金投入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即垃圾债。
以“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为代表性产品,在投资策略中表示,其表示将通过信用策略选择收益率较高的债券,辅以积极投资策略,以高收益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力争获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
但另一方面,在持有债券评级方面,该基金未持有A级以上债券,在其重仓基金中,SUNAC 79508/08/22(融创)、KAISAG 8 1/206/30/22(佳兆业)惠誉评级分别只有BB和C。
鹏华不只全球高收益债一只涉房企的垃圾债基金,整个公募市场,也不只鹏华一家投资了房企垃圾债。房企海外发债,公募拿QDII认购,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数据披露显示,年内共有54只公募债券基金(A/C分别计算)跌幅在5%以上,合计规模288亿,其中QDII基金29只,占比超过5成。
整体跌幅方面,尤柏年管理的鹏华全球高收益债等QDII基金包揽年内亏损前6席位,相关产品全年亏损均超45%。
此外,公募基金的定期报告,并不能完全反应基金的持仓情况,若机构在两季报告间完成短期债券操作,则其持仓和真实收益水平将存在一定误差。
如金鹰添盈纯债债券A,该基金持有73.69%的国开1702债券,其余5%仓位则为21国债01,但在近三个月,其整体跌幅超过7.5%,k线走势同其他重仓地产债基金颇为相近,而它重仓的国开1702,即使自5月初104.80元高点阴跌至今,跌幅也只有5个百分点。
对此现象,有私募人士坦言,为谋求高收益,有公募基金选择刀口舔血,在踩雷后,为避免信批时显示持有违约债引发大量赎回,会被迫不计成本卖出,从而加大回撤幅度。
相比股票及灵活型基金,纯债基金因投资标的集中在国债、金融债等安全性较高的固收类资产和评级较高的企业债及公司债,通常被认为等同于保本产品,即使短时间回撤,也不至于出现大额亏损。
在房企近两年早已进入密集监管期、多家房企债券评级极低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公募债基集中持有房企美元债,本身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3季度末全市场有超过70只债基前五大重仓股包含地产债。而在近三个月走势中,除了鹏华系的几只债基,就数民生加银添鑫纯债跌幅最大,其中A类份额跌23.00%,C类份额跌幅23.10%。截止本月17日,该基金连续27个交易日处于下跌趋势,净值仅有0.8257元,成立至今跌幅超过18%,不足3亿的合计规模较年初也减少了7成水平。
仓位构成上,民生加银添鑫纯债年内曾持有多只地产债券,其中二季度该基金前五大重仓债均为地产债,分别为20时代09、20融创02、20奥园02、20宝龙02、20大连万达合计占比37.13%;在三季度中,中国奥园与万达未出现在持仓名单中,地产在在基金前五大持仓占比中也略有降低,但20宝龙02、20华远地产、20时代09三只合计仍占有超过20%的仓位。
基金经理方面,掌管民生加银添鑫纯债的胡振仓是一位拥有超过12年从业经历的债券投资老将,在2017年加入民生加银,而仅仅接手民生加银添鑫纯债132天后,这只基金就以近23%的跌幅让他翻了车。由于净值跌幅巨大,民生加银添鑫纯债11月3日已对外公告,暂停个人投资者和代销渠道机构投资者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除开民生加银添鑫纯债,民生加银旗下还有多只债基因重仓地产爆雷而暂停申购。其中李文君管理的民生加银平稳添利近一个月跌去11.93%,抹平全年业绩增长,民生加银鑫享债券则因持有融创、万达致使年内亏近7%。民生加银汇鑫、民生加银鑫享近一个月回撤也均处于市场倒数。
先锋基金旗下也有两款债基不幸踩雷,其中博盈纯债A、汇盈纯债近三个月跌幅分别为15.42%、12.10%,同类基金排名倒数第6、倒数第9。在两份基金的三季报中,均提及相关基金在当季进行了高等级信用债波段交易,并增仓了短期债券,由于债券市场波动较大,造成基金净值回撤。
在银行、信托等融资渠道监管和审核趋于严密的背景下,房企通过美元债融资,一度成为一条看似宽松的捷径。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0月末,中资地产离岸债存量620只,规模达到2100亿美元,恒大、佳兆业、碧桂园三家存量美债超过百亿美元级别,对应规模分别为175.75亿、153.85亿、117.94亿,约占全部市场20%;融创、世茂、华润、禹州、海外、金茂6家规模则在50亿美元级别以上,合计占比17%。
从公司层面来看,若利用“存量美元债规模/全部有息债务”衡量国内地产商对于美元融资的以来程度,建业、禹洲等公司占比超过了50%,而花样年、瑞安、佳源、弘阳、远洋集团、朗诗、时代等房企对美元融资依赖程度也超过了3成。
融资利率上,有23家地产商最高融资利率都超过了10%,碧桂园方面集团平均融资利率也超过了5%,最高利率为7.25%,这些高利率债券,频繁出现在巨幅回撤的国际债基重仓名单中。
10月起,花样年、新力集团、当代置业美元债先后违约,目前全市场多家地产债价格已跌至30元左右区间,而流动性不足又进一步加速了债券价格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未来两年即将到期的中资地产美元债分别为519.4亿美元和450.8亿美元,其中2022年1、3、4、6月为高峰期,到期规模分别为75.1亿美元、61.7亿美元、69.9亿美元、64.7亿美元。
一边是房地产频繁的到“海外”发债,另一边是大批的公募债基出海“海淘”房企美元债。庞大的融资生态链上,多家公募债基、或者一家基金公司的多只债基共同囤有同一家房企巨额美元债的现象,也不是个案。这背后,更多的美元债路演故事,今后或将在司法判决文书里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