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备战艺考需关注这些变化

  无论是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工作的指导意见》,还是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分别对艺术教育考核评价、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后,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也纷纷转型,投身其中。很多家长更是将艺考当作低分上名校的捷径。据统计,2020年全国艺考生人数117万人。那么,在新艺考政策出台,新发展规划发布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准备艺考?艺术培训机构的红利又真的来了吗?本期北京晚报《教育》周刊将邀请相关专家、从业人员与各位一起聊一聊。

  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明确: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对此,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姜源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规范艺术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控制社会不规范的高价速成培训。同时,为全国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提供了标尺,让各个院校招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此外,《意见》更加重视省级联考,最大范围减少了校考,也有利于减少考生和家长的压力。“当然,随着文化课在整体成绩中占比的增加,艺考生就是文化课分数不高的刻板印象也会得到一定改观。”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和书法等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此外,本刊也注意到,“双减”政策发布后,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也转型,投身艺术培训。为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艺术培训的“红利”来了?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看来,“双减”的政策导向是要增强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的能力、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拥有健康身体、积极心理又有提升、加持作用,所以,可以说“双减”政策助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次,全国很多地方的中考政策中体育的分值都有所增加,可见目前各地已经尝试通过改变评价的方式来调整体育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下一步,如果艺术教育也被纳入到各地中考政策中,势必也会对相应学科增加比重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此外,国家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加强监管,也让原来被相关培训占据的周末、假期时间空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艺术培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上述情况固然对从事艺术培训的社会机构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双减’政策也对相关机构的管理机制也进一步加强了。比如,‘双减’政策发布前的艺术培训机构只需完成工商注册就可营业。而在‘双减’政策中,艺术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确定为文旅部门。不仅如此,相关政策对机构的场地要求、资金要求等方面也都做出了规定。因此也可以说,机构在享受利好消息的同时,还需要逐渐完善、优化自身的运营能力、专业水平,以满足最新政策要求。此外,我们相信以后机构的市场行为会得到更加规范的管理。”成刚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这主要是由于其学科特点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诉求决定的。”从事多年艺术培训的华先生(化名)介绍说,国内艺术类考试主要是校考和省级联考两种模式,其中,校考是由不同高校根据自身招生情况进行的,考试时间、内容由学校确定。所以,国内从事艺术考试类的培训机构很难像学科类培训机构那样进行统一授课。“其次,艺考培训的基础常识、技法是可以统一培训的,但是每次艺考获得高分的作品,相比学科类考试更为感性,需要阅卷老师多轮几次审核,优秀作品的评价方式相对多元。这也是相应机构经营受限的原因之一。”

  “双减”政策中虽然对艺术类培训机构设置了主管部门,但是对其师资管理方面好像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

  通州区潞河中学金帆书画院负责人周东岭表示,相关产业若想得到健康良性发展,相关机构要想做大,一定也要有稳定、专业的师资队伍。因此,加强艺术类培训机构资质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十分必要。当然,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对于机构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娟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产品好,形成口碑,这是做大的前提;二、管理好,市场宣传和销售服务都很到位,这是做大的基础;三、前景好,符合教育本质或者家长认可度高,这是做大的保障。

  据统计,2020年全国艺考生人数117万人。除了高校扩招的因素外,近年来很多家长借艺考“弯道超车”也是造成考生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艺考中脱颖而出,很多家长在备考期间,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很多艺术培训机构也会打出“培训包过”“不过退费”的名义进行招生。

  对此,华先生表示,艺术考试包括表演、播音、美术、设计等等很多细分品类。虽然每个细分品类都会对考生的先天条件以及后天的素养进行要求,但是,每个细分品类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像美术、设计等更会侧重对考生的后天素养。华先生还表示:“家长不要轻信培训机构以短效速成、保过包过的名义进行招生,那些显然是培训机构出于利益驱动编造出来的话术。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艺术类考试也属于国家考试,对于评判标准、评判老师的要求也都非常严格,因此,如果有机构打着可以托人的名义进行招生,也请家长注意,切勿上当受骗。”

  对于备战艺考,徐悲鸿中学校长周小林建议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准备:首先,由于疫情影响,很多考试可能改为线上进行,因此要做好线上参加考试的准备。同时,由于线上考试在准备工作、考试环境等方面都不同于线下,因此应该提前适应线上考试。其次,要时刻关注各个学校招生简章的变化。这包括学校的招生计划、培养方向、历年录取分数线等。再次,随着国家对省级联考的重视,考生还应该多重视省级联考的变化,加大对文化课的投入力度。不要因为只顾校考,忽视省级联考,最终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美术部副主任李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艺术作为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首先是需要由兴趣来决定的,学生如果不喜欢艺术而将来却要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首先就会缺乏热情,也不会有大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人生的幸福。至于考试升学,不喜欢艺术的学生学习艺术的效率将非常低,考取优质高等艺术院校的可能性会更低。所以在决定是否走艺考这条路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慎重考虑。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徐悲鸿中学从课程、活动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课程方面除了开设素描、色彩、速写、设计、艺术鉴赏讲大师等五门专业必修课外,同时还开设了艺术绘画类、实用美术类、立体艺术造型类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校本课程。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类比赛展示活动让学生获得锻炼和成长,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升了美育工作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在充分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还将学科知识视点与审美视点有机融合,借助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充分发掘美育资源,将文化学科与美术专业有机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家关注课程,主动学习,强化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文化教师也更好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使命,不断创新教法,创新特色课程,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审美的视角,加强主动建立不同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开拓思维,开阔眼界。

  在该校美术组主任张群看来,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前提,是考生和家长正确对待艺考以及艺术教育,不应该将其功利化。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艺术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参加艺考,参加艺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弯道超车”,而是通过学习艺术,让自己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艺术学习和创作作品还要贴近时代主题、回归生活、融入社会。 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