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的风靡,人们似乎淡化了对公共自行车的关注。昨天,这样一则消息引发市民关注——6月1日起,厦门市公共自行车业务将停止运营。
在厦门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中,公共自行车功不可没。那么,公共自行车为何日渐式微?已规划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是否会进行改造再投用呢?
昨日,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自2022年6月1日零时起,该公司公共自行车业务停止运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负责运营的是岛内的公共自行车。
据了解,岛内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是政府主导、公益服务、行业管理、财政补贴,2014年开始运营。公共自行车可以说是厦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中的一次尝试,其拥有绿色标识的专用车道、智能化的租车系统、专门的停放站点,使用1小时内免费,而且与一般自行车相比,它还拥有一个优势——有普通款和亲子款两款车型,可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天湖路97-99号一楼的天湖营业厅,现场有市民正在办理退款。“公共自行车刚投用的时候,我们每天骑车上下班。后来我搬家了,新家附近没有站点,就没办法骑了。得知公共自行车要退市了,我赶紧来退款。”市民刘先生说道。
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的原因是当下共享单车快速发展,已能满足市民短途出行需要。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主要有3家共享单车企业,分别是哈啰出行、滴滴和美团,单车总数控制在15万辆左右。
面对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公共自行车也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例如扫码支付骑车;推行白鹭分政策,高于680分可享受骑公共自行车免押金服务;站点建设不断铺开,投用后仅两年多时间,就建成筼筜湖片区、前埔片区、湖里片区、莲前西路片区、金尚路片区等公共自行车道路。
然而,公共自行车因便利性差一度被人诟病。不少市民表示,按照布点规划设置,有桩模式的公共自行车骑行范围及方向相对固定,方便交通管理。但随着城市各类设施的建设,公共自行车的这些特点却逐渐成了缺点。
早在2018年,《海西晨报》就曾报道过厦门公共自行车迎来“退卡潮”,站点无人问津这一情况。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站点分布不够合理,无法真正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2020年,厦门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宣布退出运营。受不少提升改造项目影响,近来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也陆续拆除。
陈女士:公共自行车有亲子座,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周末我经常载着孩子去筼筜湖周围骑行,看看城市风景,吹吹海风,可惜以后没办法再骑了。
张先生: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上下班骑基本不用收费,很划算。不过现在一些共享单车也有免费福利,这一优势就不明显了。
徐女士:公共自行车的投用推动了厦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很有价值。希望停止运营后站点不要浪费了,能另作他用。
线下办理:带齐身份证、银行卡,前往天湖营业厅(天湖路97-99号一楼)、禾缘社区营业厅(五缘西二里68号禾缘社区居委会一楼)办理(工作时间9:00-12:00、13:30-17:00)。
停止运营后,公共自行车现有的站点会如何规划呢?记者了解到,公共自行车目前还剩下近500个站点,后续如何使用,暂未有明确规划。
岛内公共自行车于2014年开始运营,曾有超过2.5万名市民办卡,5100部公共自行车投用,设置500余个站点。
公共自行车是铝合金材质的,重约20公斤,骑行时更平稳。由于没有链条,靠轴来传送动力,所以可以降低损坏率,市民在骑行时不会遭遇“掉链子”的尴尬,也不必担心被油污蹭脏裤子。(海西晨报记者 彭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