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春风送新景 文化暖民心——特殊春节里的中国年
妙趣横生云端赏,四海同乐贺新春。虎年春节,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无论是在家或就地过年的群众,还是封控区居民,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
猜一生肖图
大年初七,河南省鹿邑县文化馆内热闹非凡。在直播镜头前,非遗项目观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梁加付正表演剪纸艺术。梁加付手指翻飞间,一张张红纸在剪刀下变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老虎”,让人啧啧称赞。
猜一生肖图
“每年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我都会创作一些与节日相关的作品,烘托节日气氛。”梁加付说,虎年春节,他创作了100幅以生肖虎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喜迎虎年的到来。
面对镜头,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王春良缓缓下笔,三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跃然纸上。正月初一,一场“如虎添‘艺’福到万家”美术创作鉴赏直播活动将虎年的祝福传递给千家万户。1月25日至2月15日,西安中国画院举办6场直播,将年俗文化与传统书画相结合。
“原来金橘还有吉祥招财的寓意!”参与线上游戏后,山西省太原市小学生薛子晨惊喜地说道。逛花街观年花,游灯市猜灯谜。虎年春节,太原市很多小学生参与了山西省图书馆推出的“云上新年游园会活动”,活动将民俗知识制作成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参与者在玩耍的同时记住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
天津市各级文化单位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推出一系列戏曲、朗诵等作品,在线发声,让文艺作品以另外一种形式润民心。
就地过年不影响精彩新春。除夕,一场充满年味的“文化进万家”新春文化慰问活动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欢聚一堂,体验古琴、京剧脸谱、杨柳青木版年画等非遗文化。
今年是来自葡萄牙的伊丽莎在天津过的第二个春节,也是她来到中国的第四个年头,为了求学,她不得不和家人暂时分离。“中国的春节文化让我倍感温暖,我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准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伊丽莎开心地说。
“首先,我代表我的家人向孔奶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咱们的‘家庭春晚’正式开始……”西安市高陵区的王康政将独自在家的邻居孔菊梅接到自己家中一起过年,还一同表演了“家庭春晚”。
通过“i高陵”和“文化高陵”微信公众号,这场“家庭春晚”走出“小家”,呈现在“大家”面前。“2022年春节,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中,高陵区引导就地过年的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春晚’,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展示。据不完全统计,浏览量超过了18万人次。”高陵区文化馆馆长甄陵说。
为迎接虎年新春,鹿邑县文化馆邀请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鹿邑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为一线抗疫工作者书写并赠送了行草隶篆等各种字体、风格各异的春联,致敬最美抗疫者,向他们送去新春的问候和祝福。西安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也创作了100副春联、30幅“福”字和10幅剪纸送给春节期间留守在西安城市建设一线的工人们。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三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小女孩一边弹奏着天琴,一边唱起了歌。春节期间,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虎年春节系列活动。壮族民歌、二胡演奏、独弦琴弹奏……系列民族表演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拍照。
来自法国的鲁·罗曼也带着儿子走进博物馆,开启了一次同历史、民族文化的对话之旅。“我很喜欢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带儿子过来参观,在这里能了解很多中国的民族文化。”鲁·罗曼说。
一张张少数民族服饰图片、一条条颇具民族特色的壮锦……在民族文化陈列展厅,鲁·罗曼目不转睛地看着少数民族服饰。“每个民族都不一样,但大家互相尊重、相处和谐。”鲁·罗曼说,他在民族博物馆进一步感受到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和而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退,温暖在新春悄然蔓延。与奥密克戎病毒“硬刚”20多天后,天津的壬寅虎年春节更显珍贵。
春节前夕,天津市津南区居民齐子健收到了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赠送的“中国梦”新春礼盒,内有春联、“福”字、窗花、红包、台历、吊钱儿、灯笼等文化用品。
“我们小区是天津本轮本土疫情的封控区,人出不去,快递也进不来,大过年的想把家里布置一下也没办法。这礼盒太棒了,非常及时。”齐子健说。
为了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营造安定和谐、全民同乐的节日氛围,天津用国旗、中国结、传统造型灯笼、树挂串灯、实景造型等扮靓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记者李紫薇、黄庆刚、蔡馨逸、周润健、翟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