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IT]5000名软件工程师大招聘:托普2002年大溃败始末(转载)

各位看官:

   咱们IT界人士想必都耳闻目睹过托普,对5000名软件工程师大招聘的闹剧也还记忆犹新。刚刚在网上看到一本最近出版的《托普检讨》,把2002年的有关内容贴过来,特别是“托普高管大闹双流国际机场”一节,好热闹!大家一起瞧瞧!哈哈!

  《托普检讨》

    ●又一个“形象工程”流产

    在托普“十周年大庆”之时,宋如华为自己找到的解决“托普问题”之道得意不止,为自己新近调整的托普集团的发展战略构想兴奋不已。2002年,所谓马年,正是踢踏之年,宋如华自信地认定托普还得一路狂奔下去;托普新一轮的腾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02年5月底,宋如华从托普全国各地抽调了近百名“精兵强将”在上海东部软件园进行了历时三月的全封闭式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借此希望能将托普集团的各项管理及工作流程进行一次再造,以实现“科学化”、“数字化”和“法制化”的管理。按照宋的构想,托普“信息化”项目根据新的管理框架分为财务、人力、资产、投资、信息、运营、物流分销、自有产品、金融业务、生态、职业教育、增值服务等若干个工作小组,各小组负责相应工作的流程梳理和再造。

    然而,历来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质的托普在“信息化建设”中,最后一如既往地“秀”了一把。

    时任“信息化”项目的负责人姓冯,他也是成都区域负责市场销售的总经理,此前并无任何集团管理经验,更非“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在“信息化建设”启动大会上,宋如华对冯的报告内容非常不满,斥责冯“根本就没有搞清楚‘信息化’是怎么回事情”,并多次打断冯的讲话,弄得冯几乎下不了台。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冯,而在于宋如华的用人。冯是一个做市场的“能手”——曾获得1999年度成都市“十大青年销售精英”奖——而现在宋如华让他远离市场,关门搞“自己可能也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情”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设计,实在“牛头不对马嘴”。

    此后不久,冯在无奈和郁闷中选择了离开托普。“信息化”项目的其他成员大多也不是“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业经理人,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工作经历都没有过,对目前的本职工作尚在熟悉中,又谈何让他们“负责”托普集团科学管理的流程再造?

    如此“盲人骑瞎马”式的“信息化建设”,结果可想而知。在浪费了一大堆人力和物力之后,宋如华最后收获了上百张毫无用处的管理流程“草图”。设计过程中,各项目组不断有成员以“本单位工作无法耽误”为由先后“开溜”,在制止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听之任之,一个月不到,除留下的几个“闲人”继续徒劳无益的“画图”外,其余人均作鸟兽散。

    利令智昏的人做事往往事与愿违。一场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建设”就此流产。

    2002年6月初,由宋如华亲任CEO的COLL集团在内部高层会议上公布了4~5月经营情况:各部门总计亏损近400万元。宋建议,6月份过渡一下,第三季度由任守勤代理COLL集团CEO,并强调薄利、微亏的部门可以保留,否则就撤并,宋说,“一定要把生意做好”。

    任守勤,曾任摩托罗拉数字集群部总经理、(中国)惠普公司中方总经理,后任炎黄在线电子商务物流(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托普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等。2002年7月初,任守勤接任CEO的COLL集团再次公布了第二季度的经营报告:托普国际的亏损已经超过700万,是“最严重的”;常州自行车公司居第二位,为110万;其余各业务部门也大都处于多少不等的亏损中,加上集团本部的管理费用,亏损总额直逼千万……

    托普其余各集团的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亏损状况,宋被迫对托普的经营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在9月份的董事局会议上,宋提出了一个原则,即“把80%的资源放在80%的业务上,以产生80%的业绩,其余20%自生自灭”,以达到“总体调整,确保重点;力量集中,分散风险”的目的。宋再三强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控制现金流”,“先赚钱后花钱,多赚多花,少赚少花”。

    客观地说,宋如华的这些战略调整还是非常及时的,也抓住了托普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再加上各部门为确保自己的利益,宋如华的这些提议最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相反,倒成了一些部门负责人清除异己、巩固自己小团体利益的机会。

    宋当时也意识到了管理费用过高,尤其是工资成本过高的问题,早在2002年7月宋提出了非年薪制员工的本地化原则,以减少外地员工过多、驻外补贴过高造成的成本增加。但令人不解的是,宋一边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另一边却又在大肆“圈人”,尤其要“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共创辉煌”,这不但在外界看来匪夷所思,就是在托普内部也颇有微词。

    但是,如果用宋如华一贯的“倒着做”思路去分析,2002年十周年前后的托普很可能正面临着资金极度紧张的问题。何以解忧?股市没搞头,唯有银行!要提升托普在银行中的信任靠什么?形象宣传!什么样的宣传最有效?以十周年为由头更大规模的扩张!托普一位前资深副总一语点破天机:“宋老板的大招聘是做给银行看的!”

    2002年,托普十年,是“经济帝国”的顶峰,也是一个转折点。

  一个有着周年情结的企业

    ●为搞“十周年大庆”想买一架飞机

    如果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中长期目标,那么“十周年大庆”就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进入2002年以后,整个托普集团前半年的工作其实都是围绕着“十周年大庆”在运转。

    早在2002年2月的托普集团CEO会议上,就已明确了“十周年大庆”的三个重点工作:一是成都托普总部大楼的落成典礼,二是上海东部软件园的开园庆典,三是嘉善台商信息产业园的庆祝活动。5月,宋如华亲任组长的“十周年大庆”工作小组开始投入紧张的策划实施阶段。经过各种大会小会讨论,“十周年大庆”最终确定的活动内容有——

    一、企业形象宣传

    1庆典期间,在全国各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集中的广告宣传;

    2以“十周年庆”为主题的路牌广告,上海、北京、成都、广州、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机场入口、其他交通要道主要入口,都必须有立柱广告;各分公司现有的路牌广告在十周年庆期间也必须更换为该主题;

    3成都、上海布置大型的“托普十周年成就展示厅”;

    4期间,产品宣传等一律统一为“十周年”相关的形象设计;

    5庆典期间,各专业集团以及成都、北京、上海等地要联合举行大型的新闻发布会,各分公司尤其是有软件基地的地方必须配合进行宣传;

    6各地庆典仪式,必须邀请到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出席。

    二、宣传资料

    1企业文化丛书的准备:《托普典章》重新出版,《托普之路》、《我们将拥有未来》以及大型系列画册《走进托普》(共分“集团简介”、“领导关怀”、“产业基地”、“托普大学”、“发展历程”、“托普产品”、“骨干企业”等)的出版;

    2“十周年”专用纪念品的设计和定制;

    3“十周年庆”专用介绍光盘的制作;

    三、园区布置

    各软件园区必须在所有建筑物上安装霓虹灯,庆典期间统一亮灯,以营造喜庆氛围。

    因内容名目繁多,其他的次要项目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据了解,为统一规范企业形象和“十周年庆”相关宣传资料的设计,托普2001年初就与国内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签约,由广告公司对企业VI系统进行了全方位设计。由此可见,宋如华对“十周年庆”的重视程度。为便于参加在华东区域——上海、常州、昆山、无锡、嘉善、绍兴、宁波、台州、金华等地的庆祝活动,宋甚至还提出了购买一架直升机,后由于上海东部软件园正处于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空管制范围,无法修建停机坪,才不了了之。

    ●一个有着周年情结的企业

    宋如华是一个相信“天意”的人,托普更是一个有周年情结的企业。

    2002年,托普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一个全面展示托普“成就”的绝好时机,宋如华还知道,今天的托普比1996年更需要一次“公关”——无论是对外界,比如银行、地方政府等,还是对托普企业自身,比如发展现状、未来战略等。

    ●一次公开的“醉”酒

    没有谁比宋如华更看重“十周年大庆”了。

    早在2001年关于“九周年庆典”的筹备会议上,宋就说过这样一段话:“1996年四周年庆典举行的‘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对拯救托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九周年期间也要这样做——成都、北京、上海是主展示场,其余有园区的地方都必须布展,没有园区的租赁场地也要搞。费用由集团公司统支,以后适当分摊,要集中‘展示实力,树立形象’,要‘务实’不能‘作秀’,为明年的‘十周年大庆’做准备。”

    2001年6月15日,刚从美国考察回来的宋如华主持召开了“九周年庆典”准备工作汇报会。在听取上海、成都、北京三大中心展场以及中南区域、东北区域、华南区域和常州、绍兴、宁波、威海等地项目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宋大为光火,非常不满——

    你们都不是很重视。如果你们是老总,你们觉得庆典、布展应该统统都撤掉。这是一件好事情,不是一件坏事情,为什么不认真去做呢?给你们一个充分展示公司的机会,给你们一个邀请客户、邀请政府官员、邀请合作伙伴的机会,也给你们一个增加内部员工凝聚力的机会,都不当一回事情。如果不愿意干的就举手。听了半天了,我完全满意的竟一个也没有。有固定指标的完不成,没固定指标的也完不成,一个个还牛得很。等搞完了庆典就清算,没有效益的就请离开公司。在国外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庆典要泡汤,现在果然不出所料。相应的人员7月份过后要严肃处理。

    第三天,在另外一次会议上,宋又提到了九周年庆典和“十周年大庆”。

    他强调,一定要围绕九周年庆典,为明年“十周年大庆”做准备,并再次重申这里面至少有四个机会可以抓住:一是展示公司实力的机会,全面展示公司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二是提供一次与各级领导交流的机会;三是提供一次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四是增加员工凝聚力的机会。“明年十周年的时候,托普就接近国内IT企业第一集团军了,硬件是联想第一,通信是华为第一,软件托普就是第一,那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和重要的分水岭”。

    然而即便如此,托普的九周年庆典还是没有多少精彩之处。除海吃海喝一顿,弘扬了一下托普的“酒文化”外,就只是在全国各地留下一些“可有可无”的企业形象与产品展示厅。尤其是上海,当时东部软件园还没有建好,托普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基地,其展示厅是租赁的位于江苏路500号的电信世界二楼大厅,在耗资上百万装修布展后,却一直鲜有人迹光临,后来那地方便改成了几个业务部门的办公场所。

    不过,九周年庆典还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献礼工程”,那就是在浙江嘉善签下了托普最大的一块土地——占地3平方公里的嘉善台商信息产业园。2001年7月18日,宋在嘉善举行的签约新闻发布会上“豪情”宣布:托普两年内将完成100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使这个占地4500亩的信息产业园建成后产能达到500亿人民币,赶上并超过苏州的台商园区。

    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后,醉醺醺的宋如华一行回到了上海继续为“九周年”狂欢,那天从不曾在公司员工面前醉酒的他,居然在两百多号人面前实实在在的醉了一回,也许是被酒精闹的,也许是被那个“100亿投资”的豪言陶醉的,反正宋那天是真“醉”了。

  ●还要招10000名软件工人

    2002年7月,正值托普“十周年大庆”之际,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的主流媒体都刊登了一则同样的招聘启事——“托普:从风雨中走来,急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共创辉煌”。几乎一夜之间,这些城市主要交通要道的入口处也都树立起了相同内容的路牌广告,加上网络传播,关于“托普急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帖子在论坛里被炒得热火朝天。

    托普的招聘广告不仅详细列出了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具体构成,还非常细致地写明了具体的工作地点和人员分配,让你不得不相信此次招聘的诚意和急迫性。

    5000名软件工程师,具体包括——

    行业专家100人,其中业务规划人员40名、业务建模人员60名;

    技术员40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100名、配置管理人员100名、质量管理人员100名、测试管理人员100名;

    系统员1500人,其中构架人员100名、数据建模人员400名、分析设计人员500名、网络设计人员200名、界面设计人员300名;

    开发人员3000人,其中编码人员2000名、测试人员1000名。

    此时的托普在全国有27个软件园,招聘广告表示新员工将被分配至哪些地方工作。其中人员安置最多的是成都西部软件园,共970人;上海东部软件园次之,为640人;居第三位的是咸阳软件园,为384人;其余普遍在100~300人之间。数量最少的是乌鲁木齐、拉萨以及三峡软件园(宜昌),也各拟安置52人——而实际上这三个地方当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托普软件园,也没有托普的分公司或办事处,直到现在也没有,只是因为宋如华根据构图的需要在中国地图上随便点了一下而已,于是那里便就有了一个软件园。

    根据托普的“计划”,未来3年,托普将在全国建设30个软件园,员工规模达到4万人,流量人口达到10万人。而无论国内外,软件公司人数超过千人已属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公司,托普号称要组建万人级的软件公司,着实令人惊叹。

    5000名软件工程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别的不说,按照2002年的时价年薪10万计算,仅工资一项托普一年开支就需要5个亿,如果再加上办公设备、差旅费等,那更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据业内人士预算,托普一年至少需完成100亿的销售额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而2001年中国软件生产总值才300多亿!

    依照朴素的商业逻辑判断,无论怎么扩张,关键问题是扩张之后干什么、有什么可以干。托普声称,自己的优势就是未来的30个软件园,目前已建立了27个,在各个区域都拿到了项目订单。但具体是什么项目、在哪些地方有项目,并没有说明。

  《托普检讨》 一次公开的“醉”酒(2)

    因此,业内人士对托普的惊人举措普遍持有疑问,媒体对此更是质疑不少。

    2002年8月,面对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媒介的记者,宋如华和当时负责“5000名软件工程师”招聘工作的托普集团高级副总裁刘代俊是这样解释的——

    记者:像你招这么多人有这么多项目要做吗?

    刘代俊:应该是有,现在我们为什么萌生要招这么多人,实际上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包括很多项目现在都觉得人手不太够。

    刘接着向记者解释,目前仅成都工商银行基金信贷部的项目,就需要增加400名员工,招聘5000人不足为奇。刘又向记者说起了托普1992~2001年光辉灿烂的“发家史”,“目前拥有员工6000人,企业总资产96亿,2001年完成55亿产值”。

    一年多来一直没有面对媒体的宋如华,他又是怎样向记者解释的呢?

    宋:这个工作应该说三年以前我们就筹备做这个事情,而这5000名软件工程师也是第一步,我们下一步还要招10000名的软件工人。

    记者:怎么招这么多人?

    宋:高端的人才作设计,低端的人才编源代码,这样工作就有个分工。就像我们搞建筑一样,设计师他做房屋设计,然而真正的是民工修房子,我们设计师又在设计又在自己砌砖头,又在自己和水泥,可能是一种浪费。

    记者:有人说你招这么多人养活不了,你怎么认为?

    宋:我们的平均工资大概是三万元,这样如果一万人就是3个亿的工资支出,我如果接了一个大客户,我就可以把他养起来了。

    记者:有人说您招5000名软件工程师是一种炒作,您怎么看?

    宋:我想技术一定有个储备过程,先有凤还是先筑巢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讲不可能先给我了再去招人,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们做这次人才储备,会在一年到二年之内很快会见效,做生意肯定是一个赌博了,你就不可能说我一定能赚到钱,谁也不敢说。

    尽管宋如华们极力否认自己是在“炒作”,尽管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前100家企业的名单中,托普集团凭借2001年在软件和计算机服务方面的销售收入5007亿元,排名第22位。但是,外界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言不由衷的苍白乏力的解释。托普自诩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就连托普的竞争对手都搞不明白托普是靠什么在赚钱,大多只有一个印象,托普的成功太传奇以至于太神秘。

    托普从1999年就开始生产电脑,但至今在全国各大IT市场鲜见其名;托普的手机,尽管在距离北京机场不远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其非常醒目的广告,但在市面上似乎也是尊容难见;曾经热闹一时的网站“炎黄在线”,2001年大量裁员后,2002年变成了物流公司,业务到底是在网上还是网下,就连成都本地伴着炎黄在线成长的记者们都说不明白。

    那27个软件园,则更被外界质疑为是在作秀,认为托普实际上是借软件园在搞房地产。以托普大本营成都的软件园区为例,西部软件园是托普1997年在国家支持下兴建的高科技园区,当时被称作全国四大园区之一。但建成以后,尽管当地一些厂商口头上表示愿意进入,但实际上至今除了托普自己,几乎没有一家真正的高科技企业进驻。

    托普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刚在内部做完“思想总动员”工作的宋如华绝对没有想到的。他本以为把内部员工的“思想统一”了,通过“信息化”就可以使托普迈上一个更高的资本和管理平台,没想到外界的反应竟还是如此要致人于死命般的强烈。

    托普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计划”又是怎么出笼的呢?

    ●到底招聘5000名什么

    现在来看,一切还是惯性使然——宋如华一贯的炒作之术。这个惯性有多种因素混杂其间,最关键的有两个,一是被自己的理念“热昏”了头,一是“一不小心”弄巧成拙。

    2002年,在结束4月“思想总动员”的内部讲话,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再树托普新的里程碑以及策划好“十周年大庆”主要活动内容后,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宋如华关于托普未来十年的构架与运行体系的思考也日渐“成熟”。

    6月14日,在托普集团上海、成都、长沙等地高层管理人员的大会上,宋如华以“你的目光有多远,前程就有多远;你的胸怀有多宽,人生道路就有多宽;你的胆量有多大,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的气势作了“托普、托普哲学及其未来十年的构架与运行体系”的报告。

    这是托普10年中宋如华“最著名”的一次演讲。

    “正值托普十周年之际,我们每一位托普人都十分激动。”宋如华的报告第一句话以此开头,分别阐述了托普哲学与托普成立之源、托普集团的组织构架与运行体系、“最近我们围绕托普的整体构架及目标在做些什么”等。那是一场充满了“思辨”色彩与盲目乐观的演讲。他从150亿年前宇宙的一次大爆炸讲到了托普产生、发展、存在的自身规律,此后,这段报告内容经部分修改后还被编为2002年版的《托普典章》第1卷——作为“十周年献礼工程”之一的2002版《托普典章》计划为5卷,但实际上只完成了由宋如华亲自操刀的第1卷,该卷共分两章,分别为“托普哲学”和“运行体系”。

    宋如华还说,“一个人的威严可以吓倒一批人,而一个人的诚实却可以感动所有的人,因为诚实,我们做成了很多事情;对事业忠诚,我们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宋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招聘5000名软件工人和工程师”的计划。他说:

     “我们今年准备招5000人,这里面可能有人要走,走了没关系,但是构架要先搭起来,四年之内要招两万人,可能进进出出就十万人,十万人在全国软件行业的比例就比较高了,这些人将来会与我们建立很直接的真正的客户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体系和部门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与维护体系的支撑,那么多银行,全国那么多网点,没有一个公司能做他们的技术支持,而如果你能做,银行一年投给你5亿、10亿的也不是个大数目。外国公司有这个实力,但是由于成本核算关系,国内银行出不起那么多钱,而国内又没有一个有这么强大实力的公司。”

    宋如华觉得托普应该理所当然地扮演起国内这个“强大实力的公司”角色。

    不能不说宋是一个市场意识非常浓的人。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界出身的他“6·14”报告关于教育产业则另有一番高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产业,学生收进来就能赚钱,学生给我们干工作能创造效益,分出去后是我们的社会资源,他给我们作宣传。到了客户那里,以后我们做生意就很方便,留在我们公司又解决了我们的人力资源问题,等等,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托普培养出了几十万学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好的客户。”

    招聘5000人与教育产业之间,到底有何逻辑上的联系或者思维上的跳跃,我们不是很清楚,我们清楚的是先前“十周年大庆”的主要策划活动上并没有“招聘”,是宋记忆错误还是心血来潮,或者说这样的招聘在他看来还只是一个小活动根本上不了台面?

    答案显然还在变化中。“十周年,作为托普的一个分水岭,我们做事要从感性化过渡到理性化,从模糊化过渡到数字化”,宋如华的眼中只有“十周年”,他说,“十周年活动以招聘5000名软件工人和工程师这样一个方式来全面展开。”

    注意,这里宋提的是招聘5000名“软件工人”和“工程师”,而不纯粹是“软件工程师”,并且“软件工人”排在第一位,“工程师”排第二位。

    什么叫“软件工人”,什么叫“软件工程师”,这两者的区别,人人皆知。但是7月初,一个以“托普:从风雨中走来,诚聘5000软件工程师共创辉煌”为主题的托普“十周年庆”广告在全国各主要媒体上演,竟然没有了“软件工人”。为达到宣传的效果,托普还委托一家公关公司,在各大媒体登载“软文”,力挺托普“招聘5000软件工程师”是“对阵跨国公司人才圈地”,是为了“打造软件航母”,具有一个“美不胜收的前景”。

    那么,“软件工人”到底是被有意省略的,还是无意之中漏掉的呢?如果是有意,那为什么要省略?如果是无意,在后来媒体密集式的轰炸报道中,那为什么托普又没人专门对此做出“明确”解释,而总是含糊不清?答案只有两个——一是托普“习惯性”的炒作;二是其时自认为理性的宋如华正在成为一个穿着“新装”的皇帝——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他手下的人可能有意识到的,但又有几个敢向其直言不讳?或者说,大部分人包括宋如华自己都沉醉于“托普哲学”中而不能自拔。只有当那个“诚实”的小孩一言中的时,“托普经济帝国”也就唯有“裸奔”了……

  大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

    ●“7·18”的一封“致敬信”

    人一旦飘飘然起来,便很难再保持理性,而当一群人都飘飘然起来,这种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染开来。宋如华的“6·14”报告,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效果。一会是“宇宙大爆炸”,一会是“托普产生的必然”,再则是“托普存在之基础”,宋如华的报告讲得可谓是气贯长虹,势吞山河。在他的鼓动感染之下,托普上下摩拳擦掌,群情激昂。

    7月18日,托普十周年生日。“托普集团全体员工”给宋如华写了一封“致敬信”,这篇“文革遗风”十足的“颂歌”,正是托普内外当时最为真实的写照。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托普创始人宋如华先生:

    今天是托普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喜庆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您,在这里,我们要真心地向您说一声:您辛苦了!并致一声诚挚的祝福!

    我们记得,1992年的夏天,您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激励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毅然从高校走出,白手起家创立了托普。没有您,就没有托普,就没有托普的今天,十年前您的勇气和自信铸就了托普今日的辉煌。

    我们记得,创业初期,我们一无所有,是您身先士卒,筚路蓝缕,率领我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出“借鸡生蛋”、“搭车上路”等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了下来。

    我们记得,是您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抓住了托普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机遇,从“红庙子工程”到“西安地税工程”、从“重组川长征”到“挺进东部”……您向我们发出“将一件事推向一个事业”的号召,指挥我们齐心协力不断的冲关夺隘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托普列车在运行的轨道上永不停顿快速前进。

    您有宽广的胸怀、您有远大的抱负、您有坚韧的意志、您有超人的智慧;您做事雷厉风行,您为人正直真诚,是您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们,也不断召唤着更多的IT精英加盟托普。

    我们看到了您为托普的事业殚精竭虑而越来越多的白发,我们看到了您办公室的灯光在深夜里还是那么明亮,我们也看到了您365天不知疲倦的背影……您在托普事业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中国把十年称为一代,托普十年,从懵懂幼儿成长为翩翩少年,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回眸往昔的足迹,放眼今日的成就,您,又在勾画托普发展的蓝图。

    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您的带领下,我们托普集团必将成为全球最具实力的IT增值服务商,必将成为我国软件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军。我们有幸与您一起,为托普集团事业而奋发努力。

    然而,我们总感到自己获得的太多,付出得太少;与您相比,我们差距太大,进步太小。我们坚信在您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想得更多、钻得更深、做得更好!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喝了这杯庆功酒,我们将在您的带领下向新的里程碑进发!

    托普集团全体员工

    2002年7月18日

    7月18日,另一篇署名为“托普中南全体员工”的题为《您带领我们从风雨中走来》的文章,则是这样颂扬“托普创始人、托普集团董事局 宋如华教授”的:

    十年的励精图治,十年的艰苦奋斗,十年的喜乐交加,十年的风雨兼程,托普全体员工共同撑起了一片片蓝天,铸就了一个个高耸的丰碑,奏响了一曲曲激昂的华彩乐章!

     “破浪自有划桨者,弄潮全靠掌舵人”——正是因为有了您这样一位目光远大、襟怀坦荡的掌舵人,托普才创建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战斗团队,并在您的领航下,风雨同舟,安危与共,跨越一道又一道激流险滩,踏平一波又一波惊涛骇浪,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是您,正是在您所制定的“扎根西部,拓展全国”的正确决策,使得托普大军挺进三湘,逐鹿中原;是您,正是您精心选址,严格要求,使得在很短时间内,一幢巍峨屹立的高等学府和一座风景秀丽的托普软件园就在中原大地上拔地而起;是您,又是您亲临指导,热情扶持,使得身处硝烟弥漫商战中心的托普事业能勇立潮头,傲视群雄!

     “喝水不忘挖井人”,再一次衷心祝福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永远蒸蒸日上!

    一个人失去理性是可怕的,一群人、一个企业失去了理性那就更可怕。所谓“天欲亡之,必先狂之”,托普内部的这种疯狂的情绪宣泄预示着一场深重的危机即将降临,宋如华也许早已忘记了1996年前后曾笼罩在年轻托普身上的那个飘忽的“幽灵”……

  ●大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7月18日,同一天晚上8点左右,参加完西部软件园的十周年庆祝酒会,兴高采烈的宋如华一行15人由专车送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准备包机前往北京参加庆典。

    据成都国际双流机场内部人员向我们提供的证据材料显示,登机之前,宋如华们在机场还上演了一幕“丑剧”。这份证据材料如下——

    2002年7月18日,成都双流机场贵宾服务中心发生一起包机旅客酒后肇事、无故殴打机场职工,冲击安检现场,危害空防安全,严重扰乱机场秩序的治安事件。机场已于7月19日将事件的基本情况上报管理局。

    几天来,机场公安分局对海南航空、双流机场贵宾服务中心及安检站、西南航等有关单位当事人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件的发生

    当日21时35分,公安分局候机楼派出所接安检值班员报称:“贵宾服务中心有旅客酒后肇事,殴打机场工作人员,冲击安检现场”。接警后,值班所领导××教导员立即派值班民警于两分钟内赶到案发现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人民警察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及时查处)。

    据查:

    当日托普集团总裁宋如华一行15人包乘海南航空金鹿公务包机有限公司两架飞机前往北京。21时20分左右,包机客人达到贵宾服务中心时,海南航工作人员××及贵宾服务中心服务员××(女)早已在门口等候,××见状向××询问是否就是这批客人,引起其中一位旅客(据调查证实,此人即为托普集团总裁宋如华)的不满,开始辱骂,言辞粗俗:“妈的个×,贵宾中心××个中心”。

    ××闻到客人满嘴酒气,在受辱骂后,担心情绪失控影响服务工作,流着眼泪回休息室请同事××(女)送客人。当××向客人作耐心解释时,仍然被托普旅客不停地辱骂。后来××在安检门前无意碰倒了旅客放在地上的一件行李,立即被其中两位男性旅客推搡,××在按要求扶起行李和道歉后,又被要求向宋如华道歉,××多次向宋如华表示道歉,他却称:“喊你们领导来!”××无奈,只有通知要客车司机暂不开车,向上请示。

  大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

    在此期间,宋如华一行开始骂骂咧咧地通过安全检查台,当安检员要求旅客配合检查时,再次导致宋一行人的不满,他称道:“老子是农民企业家,素质就这么低!”并蛮横指责安检人员:“这是什么破机场!私人包机还要检查?!”(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对乘坐民用客机旅客实行人身检查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该包机旅客及行李不属于免检范围。拒绝安全检查的,不准登机,损失自行负担)。

    在此情况下,检查员仍一边耐心向旅客解释,一边按规定实施安全检查,但这批旅客极不配合。要客车司机在接到服务员的通知后,下车了解情况,已通过安全检查的宋如华等3人(据调查,当时仅为宋如华三人实施了安全检查)从已登上的要客车上冲下来,冲入隔离区后,宋如华追在司机后面猛地将其击倒在地,并大声吼道:“为什么关掉空调!不送我们登机?!”他一边大声辱骂,一边要求其立即开车送他们上飞机。司机克制住自己情绪,忍痛站起来,继续耐心的向他作解释,又被强行冲过安检通道(违反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四十四条之规定)的五六名未经安检的托普旅客在隔离区内拳打脚踢(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1款),为避免进一步发生冲突,司机通过玻璃门强忍伤痛跑入飞行活动区,这时仍有一高一矮两个托普旅客继续追打至飞行活动区内。

    接到此情况报告的安检二科科长立即向机场公安分局报警。

    为了询问托普当事人及平息贵宾服务中心、安检区域的混乱,民警来到人群中了解情况。此时,托普旅客见有警察来,便叫嚷:“不关警察的事,滚出去”等。民警见这批旅客满身酒气,情绪异常激动(据案发当时机场要客服务中心服务员、安检员等在场民航职工反映,这批人酒后失态;并据托普集团高层人员说:该批包机旅客到机场前确已“喝[酒]多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二条之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以处罚),便告诉他们:“不要激动,事情总会搞清楚的”。这批旅客不但不听劝告,反而上前将警察往外推,并仗着人多,进而对警察进行围攻、推搡、殴打,致使4名警察受伤(有伤情照片为证)。

    随后赶到的人见事态扩大,经请示后,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程序迅速封闭了安检通道(符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手册》第七十九条之规定)。这批旅客中一个据称是宋如华保镖的高个子(身高约185m),见此情况猛地抓起××的警帽,狠狠地砸在××头上说:“老子当警察的时候,你们不晓得在干啥子?”另一名旅客又猛踢××腹部,××也被人用肘部打击,固定的安全检查门被撞移位,整个贵宾中心安检现场陷入一片混乱,正常工作已经完全瘫痪。

    ××迅速将此情况报告公安分局值班领导副局长,副局长立即指示增调警力赶到现场,控制事态,调查取证。在现场,民警始终保持克制态度,多次、反复、耐心地劝说直至口头传唤托普旅客尽快离开贵宾中心,到派出所调查处理(有在场多位机场职工证实;民警的传唤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但旅客中的托普集团高层领导及随行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甚至蔑视法律,置民警的传唤于不顾,抗拒执法,拒绝离开现场。

    双流机场贵宾服务中心系迎送VIP旅客、机组人员、公务包机旅客的安全通道,也是保障专机、国家警卫对象抵离机场的警卫场所,是民航空防安全和对外服务的一个关键部门、重要窗口。特别是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民航总局连续颁布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空防安全的规定,强调了执行特别安全检查方案的13条措施,增加了实行机组安检和脱鞋安检等强制措施,把航空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为此,双流机场全面强化了旅客活动区,尤其是VIP区域的空防安全和治安管理。

    托普旅客的所作所为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构成了殴打他人、扰乱机场秩序和阻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并冲击安检现场、危害空防安全,构成重大犯罪嫌疑。

    在多次(5次以上)口头传唤无效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贵宾服务中心一系列服务,安检工作尽快恢复正常,保证其他抵离双流机场的VIP旅客的安全,以及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处理,经批准,公安分局民警实施强制传唤措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七条、第八条之规定),于23点30分依法将7名肇事者强制带离现场。

    在强制带离过程中,因托普肇事旅客及送行人员的阻挠和抗拒执法,托普方有人员受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实施阻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机场方同时数次告知其余8名旅客,希望尽快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尽量缩短包机延误时间,除涉案当事人外,其余旅客可乘机离开。

    被带到派出所的7名肇事旅客仍然拒绝配合公安机关按法律程序开展的调查取证工作,当民警多次询问这批旅客姓名等基本情况时,他们却蛮横地回答:“不晓得,我们没有文化”,拒绝提供任何情况,致使依法正常的调查工作无法开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5款之规定:传唤当事人讯问查证,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

    其间,机场派出数名医护人员及两辆救护车给托普旅客进行身体检查及备用,但托普员工以不信任为由予以拒绝。不但如此,在场的托普集团领导人还打电话召集托普集团职工到双流机场集合,相继有近百名托普集团职工赶到机场,聚集在候机楼派出所前,部分托普集团职工甚至向派出所投掷矿泉水瓶等物品,以制造混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之规定)。

    由于行为极其恶劣,宋如华等7人被拘押6小时后释放。四川本地媒体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没有报道此事,但消息还是很快传播开来,宋愤愤不平,强烈要求机场方面给予赔偿并给个说法。本着客观及息事宁人的态度,在有关官员调停之下,最终不了了之。

  托普沉默再沉默(1)

    ●一场12天的“人际”盛宴

    正是在这种近乎疯癫的状态中,托普“十周年庆典”上演了。

    从7月11日位于绍兴的浙江托普软件园拉开庆典序幕,到嘉善信息产业园庆典活动落下帷幕,托普“十周年庆典”总共历时12天,耗资上千万元,活动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参与人次不下10万。为便于参加各地庆祝活动,宋甚至不惜重金还租赁了两架小型商务专机,供其及董事局、监事局等成员使用。可谓物尽奢华,轰动一时。

    让我们全程来回放下托普“十周年庆典”12天的活动内容——

    7月11日。上午,绍兴,宋如华一行陪同绍兴市党政官员参加在浙江托普软件园的庆祝活动;下午,宁波,宋陪同宁波市政府官员一起参加“十周年庆典”。

    12日,珠海。参观完珠海托普软件园工地后,宋与珠海市“四大班子”会晤。

    14日,自贡。李智、高云秋等到长征机床公司参加庆祝活动,并在汇东大酒店与自贡市党政官员“把酒言欢”。宋如华没有出现在长征机床公司的庆典上。

    15日,常州。常州托普软件园举行庆祝大会后,宋如华宴请常州政界高层。

    16日,上海。国家科技部、上海市人大、市政府、致公党中央等领导出席“东部软件园开园暨托普集团十周年庆典”。入夜,东部软件园燃放礼花。

    17日,长沙。庆典后,宋如华等人陪同湖南省市官员视察湖南托普软件园和湖南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同日,咸阳。宋如华亲临在咸阳财苑大厦举行的托普“十周年庆典”答谢会,咸阳“四大班子”应邀出席。

    18日,成都。托普总部大楼举行落成典礼,宋如华与到会的成都市委、市政府、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及部分银行官员共同为大楼剪彩。为与上海呼应,西部软件园也燃放起节日礼花。同日晚,酒足饭饱的宋一行15人大闹双流机场——结果,数人受伤,数人被拘,身心俱受“打击”的宋如华取消了此后前往北京、大庆、鞍山的庆祝活动。

    19日,北京。MYTop集团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芭蕾舞精品——托普专场”庆贺演出,并在翠宫饭店宴会厅举行了庆祝酒会。

    20日,大庆。李智等董事局成员宴请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大庆市党政官员。

    21日,鞍山。鞍山市政府、辽宁省教育厅官员出席在软件园举行的庆典活动。

    22日,嘉善。托普“十周年庆典”的压轴戏在这里上演。

    近300人出席了庆祝酒会,10个同是1992年出生的小女孩手捧蜡烛,围在一个直径约2米巨型的生日蛋糕前,齐声合唱“祝你生日快乐”,并由一个1992年7月18日与托普同日出生的小女孩向宋如华献花。虽然气氛是那么的炽热,但宋还是中途就退场了,原因是胸口疼痛——据说是双流机场“肢体冲突”后留下的后遗症。由于宋血压本来就偏高,此后很大程度上他因此而改变了作息习惯,以前不到凌晨一两点不休息,十周年后就很难见到他工作到深夜了。

    一派歌舞升平,一片歌功颂德。此间,银行方面对托普也是青睐有加。

    7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中国农业银行与托普集团签订了银企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信贷、结算、中间业务、网上银行、进出口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7天后,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授予托普“最佳诚信客户”称号。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托普,俨然就是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形象。然而,一幕一幕有悖常识的闹剧、丑剧,掩饰不了“帝国”正在沦陷的深刻现实。“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疯狂中结束”,这是投资界的一句名言,用在宋如华身上再恰当不过。

  ●“媒体风波”中托普沉默再沉默

    2002年8月,就在宋如华和托普还沉浸在“十周年大庆”所带来的亢奋中的时候,一场被托普内部称之为“媒体风波”的风暴悄然来临。一系列赤裸裸的质疑报道,矛头直指托普为“十周年大庆”所精心设计的“5000名软件工程师”招聘;“祸不单行”,恰好这个时候又爆发了一场始料不及的诉讼,首当其冲的正是托普系赖以生存的根基——“银行信用”。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质疑声淹没了“表扬”声。其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具胆识的一篇报道叫《托普泡沫》,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2002年8月联合采写。该文以“5000人才之谜”、“常州软件园5家企业亏损”、“神奇子公司为何风光不再”、“托普的核心产品在哪”4个段落对托普进行了全面考问,考虑到诉讼风险问题,记者们在文章最后一节还专门写上,“对于各种质疑,托普没有出面澄清,本报多次联系托普采访,均被拒绝。”

    3年后,重新回味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句句击中托普要害。《托普泡沫》首先引用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意见来寻求托普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无限”可行性——

    一位资深专家指出,软件人才的管理一直都是全球软件公司的难点。一般说来,软件行业有条不成文的规律,无论市场前景有多好,内部管理多么成熟,软件公司一年内招收的软件工程师数量不能超过公司原有工程师的20%。

    一个例证是,全球拥有5万名员工的微软,在过去的一年中业务发展良好,却也只招收了数千名员工,不到原有职工比例的15%。

    中科红旗总工程师,有“中国Linux之父”之称的袁萌教授认为,国内公司根本不具备对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管理控制能力。现在托普整个集团仅有技术人员1640名,一次性招收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要说是在软件产业尚不成熟的中国,就是国际赫赫有名的软件业巨头也做不到。

    目前,国内员工总数能够超过500人的软件企业还属于凤毛麟角,能够拥有千人以上技术开发队伍的也就是东软、中软等极少数几家企业。

    即使托普真需要5000名软件工程师,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又给托普算了一笔账,以此来证明托普的资金链能否承受得起这5000名之“重”——

  托普沉默再沉默(2)

    据微软中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测算,按照目前国内软件业的管理状况,在假设销售部门能100%顺利实现销售的前提下,一名合格的国内软件工程师必须至少为公司每月完成2万元的业务,公司才能维持正常运行。

    依照这个指标,如果是50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每月至少应为公司创造出1亿元的产值,那么一年的就是12亿元。

    此外,加上托普集团公布的对全国27家软件园建设的巨额投入,这张单子上有对上海园区超过10个亿的投资、对陕西咸阳的托普西北软件园总投资5亿元等等一系列大手笔投入,业内人士预计托普软件一年至少需要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才能收支平衡,但去年中国一年的软件产值才300多个亿。

    在号称已有十几家高科技企业入园的常州托普软件园,《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除一幢办公楼和宾馆、餐厅有人走动外,其余几幢楼均空空荡荡。而占地1500亩的上海东部软件园,情况更为严峻。在遍布全园的63幢楼房中,只有托普与东芝等合资的“华之樱”公司进驻。

    此外,《托普泡沫》还援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上市公司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对托普软件的4家子公司从托普科技、长征网络、托雅科技、自贡电脑摇身变为托普通信、托普电脑、托普国贸、东北软件园(鞍山)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同样迷雾重重。比如长征网络,在1999、2000年创下绩优神话之后立即走下神坛,出现了254万元亏损。那么,长征网络1999年主营收入只有3227万元,为何能创下2069万元的净利?长征网络经增资扩股后,为何净资产能从5832万元增加到10264万元?

    托普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为外界所诟病,这也是宋如华心中永远的痛。《托普泡沫》“摆事实,讲道理”,举了几个托普最为看重的产品比如 M++Builder向多家国内顶尖软件公司求教,很遗憾,竟无一家能说清楚M++Build是什么。

    对此,沉默,托普让人压抑的一直保持着沉默。但沉默能有什么用呢?正如宋如华在托普内部的一次金融会议上所言,“最不缺钱的时候往往就是最缺钱的一个前兆”。是啊,在托普“如日中天”之时,谁又能想到银行会一纸诉状把托普告上法庭?

    把托普告上法庭的正是中国建设银行四川分行。建行四川分行向四川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长征机床股份公司(托普软件前身)”和自贡东新电碳股份公司为四川省聚酯股份公司向建行四川分行借款及利息36337613.99美元事宜承担担保责任。

    2002年8月6日,托普软件(000583)接到了省高院的传票,随即发布公告称:

    公司在重组过程中,并不知道这一事情。目前了解的情况是,1993年12月,有关部门要求川长征和东新电碳为四川省聚酯股份公司向建行四川分行借款各1985万美元事宜承担担保责任,并且承诺因此事造成的损失由地方财政资金给予补偿。

    “承诺”分口头承诺和书面契约,对此,公告并没有特别指出。显然,宋如华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早在2000年托普软件增发后的6月,在“营救洪涛”的动员大会上,宋如华就气愤难当地表示,要将自贡方面没有公开披露、“也未经我公司同意”,擅自为聚酯厂担保3000万美金的行为“诉之法庭”。后来之所以没有“诉之法庭”,双方之间是否达成某种共识,我们就不知道了。

    不过,当9年前的担保现在“突然”找上门来时,宋如华着实被搞了一个措手不及,就一如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堂堂托普在泱泱13亿人口的中国招聘区区5000名软件工程师竟会引来众多电视、报纸、网络的“立体轰炸”一样。

    谁都在谈论天气,但谁都对天气无能为力。自7月下旬以来,成都这座城市里所有的闷热和烦躁不安似乎都在朝托普汇聚过来,伴随着庆典上阵阵觥筹交错声,托普软件股价应声而落。山雨欲来,此前对托普“宠信有加”的银行,信心也开始动摇……

    托普正经历着其成长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危机。

  宋氏解读康熙皇帝(1)

    ●宋氏解读康熙皇帝的“三杯酒”

    盲目,增加了宋如华的勇气,使其无法看到危险。但他的嗅觉无疑是灵敏的。

    就在托普接到四川省高院传票的前一天,8月4日,他在托普金融集团董事会扩大会议上作了“托普金融十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十年规划”的报告,他说,“金融和产品经营不同,(产品经营)做错了事情仅仅是丢掉一个单子而已,对整个托普事业的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而金融方面一旦出了问题,则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越是担心的事情越要发生,只能说明托普已是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金融问题是托普系最大的问题,宋如华把这个报告放到“十周年大庆”之后,自有一番深意。一种可能是他已经对此束手无策,或者说他也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当时托普的一位副总裁曾经向宋进言,“ ,不要再继续搞了”,宋回答说,“哥们,我能停得下来吗?”现在媒体质疑不断,宋如华认为问题明摆着,不能不讲,讲出来也好集思广益,共同突围。

    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托普金融工作十年回顾,第二部分是目前面临的任务,第三部分是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典型的逻辑“三段论”,在此背后,宋如华表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托普金融要从战略上的被动,转向全面主动阶段,“应该讲我们金融的思路还是不明确的,还是在非常被动的应酬,这种局面是有问题的。银行为什么要借托普钱,为什么肯开L/C,因为你是托普。”一旦托普本身或者托普随着整个国家或世界经济出现一些风波,赖以支撑和生存的平台受到冲击,宋如华的报告透着冷肃的气氛,“我们的金融体系就会土崩瓦解,而这种瓦解将会彻底破坏和粉碎我们整个集团的基础,整个集团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宋如华说他前些日子看二月河的《康熙皇帝》颇有感触。康熙皇帝临终前喝了三杯酒,“第一杯给孝庄太后,她把他提拔起来,第二杯谢各位,第三杯谢鳌拜这些人,因为这些人使他坚强起来,使他知道问题在哪里。所以托普为什么会不断发展,因为别人不断地在搞我们,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他们要搞死你,肯定要找你弱点,而我们平时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弱点,这里就要看你摒不摒得住。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关键看你是不是被敌人制住。如果被制住,那么就完了。”

    “完”的结果有三种“可能”导致。宋如华认为一种可能是有关部门把他给抓了,“就像刘晓庆被抓走,她的这个体系肯定就瘫痪了”;第二种可能是托普自身的信用体系彻底破坏;第三种可能是托普本身的内部管理体系出现混乱,“也会导致事业的颠覆”。

    那场报告之后,“托普经济帝国”的“信息化”战略其实全面转向了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首的“救火”工作。那是一个比“信息化”更为棘手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宋如华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来建立信用,重树银行方面的信心。

    ●考官被问得瞠目结舌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或者等你找到答案的时候,才发现,生活已经换了谜题。充斥着喧嚣与骚动的“十周年大庆”结束了,打出去的广告、吹出去的“承诺”还得兑现,“要建立信用首先要树立信心”,宋如华比谁都更能体味其中的利害关系,“这种信心要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都建立起来”,“有了信用才能进入良性的经营循环”。事已至此,对宋如华而言——5000名软件工程师,招与不招,不是程序问题,而成了态度问题,严重事关“信心”。招得到招不到,那是战术问题,也好找借口搪塞了事。

    然而,托普能招到5000名软件工程师吗?它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招呢?从7月25日开始,托普成立了专门的招聘工作小组,硬着头皮着手“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选拔和录用。这是一场在广州、上海、北京、成都、深圳、长沙等20多个城市同时进行的“工程浩大”的面试招聘活动。据说,参加面试的人都是托普从全国上万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整个招聘工作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才全部结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招聘的过程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面试考官参差不齐。全国20多个城市同时进行招聘,面试量之大,可以想见。这就需要大量的面试考官。因为招聘的是软件工程师,所以一个合格的面试考官自身应该就是一个专家,对技术应该非常熟悉,再怎么不济,起码也应有技术出身的背景。可是事实情况却令人匪夷所思。托普的很多面试考官根本就不懂技术,或者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已。比如负责江苏区域招聘的工作组组长,就是当时“托普软件事业推进部”行政办公室的一个普通文员——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小女孩;一个刚从苏北某县级报纸招聘到托普的“自学成才”的文员,为了能“衣锦还乡”,强烈恳求下加入了南京招聘小组;加上托普“有福同享”的“小帮派”风气作祟,面试考官队伍中还混进不了不少想乘机“捞”一把的人。

    结果,整个面试过程中笑话不断。有考官被面试者问得瞠目结舌;有主考官提出的问题让应试者不知所指,尴尬万分。如此招聘,人员质量如何也就不难想象了。

    其次,应聘者鱼龙混杂。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是一个小数,托普能提供的待遇和3000元~5000元的月薪,与国内其他同行相比,并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属低水平,更别说与微软、IBM等入驻中国的跨国公司相比。于是,应聘者中大多数是国内二三流学校毕业的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人,或者是应届毕业生,其间假文凭有之,冒名者也有之。

    但无论如何,“招聘”毕竟结束了。

    全国各地共有2000余名“幸运儿”被“从风雨中走来”的托普初步录用,这个数字与目标5000名还有很长的距离,在人才的“成色”方面,也是大打折扣。宋如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似乎他也全然顾不了这些。有人跟宋如华说,托普的招聘搞得很悲壮,宋回敬到,“干伟大的事业肯定是悲壮的”。

  立此存照:

    我的托普面试经历

    我上周在托普的招人网站上添了简历,这周收到通知,让我周四去面试。

    正好下午几个头全出差了,我连假也没请,带上毕业证就溜出去了。事先打听到托普的北京公司在知春里小学的对面。离我这里不是很远。走了20多分钟。在中关村大街的旁边一条小路上找到了这个公司。

    托普就在知春里小学对面的一座4层楼里,这座楼外表普普通通,贴着很常见的白瓷片,已经不新了。外表看更像一座招待所。若不是上边树着“托普集团”四个字和贴在墙上的“招聘5000……”招贴画,还真不容易找到这个最近在招聘人员数量上NB得一塌糊涂的公司。

    进去一看,前台小姐正在接电话。我说我是来面试的。小姐没有放下电话,而是立马递给我一份公司简介,然后手一指:“二楼”。走上二楼,发现有五六个房间,里边都是一个考官一个应聘者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桌子两张椅子。我正纳闷我该进那个房间时,瞅见一位秘书似的小姑娘,正好她也看见我了,问我是不是来面试的?我说是。“那你先签个名,然后先在休息室里等着”。于是,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和应聘的职位(自己原来应聘的职位的具体名字忘了,只好大致胡诌了一个)之后,走进了休息室。

    休息室里摆着40多张椅子,里边已经坐了有20多个人。我找到个后排位置坐下,细细打量这个休息室。椅子四周靠着墙摆着五六张展板介绍托普公司。地上和窗台上放着不少用过的纸杯子,看来不少应聘“先烈”已经来过这里了。想到我的面试编号是4××××,如果是流水号的话,他们莫不是已经发出了4万多份面试通知?看看展板,展板上说托普打算建造20个软件园,几年之后要达到销售多少多少个亿,加上这次一下子招5000人,总是让我想起了50年代时“小麦亩产12万斤”的卫星。当然,现在人们不说放卫星了,都改成说“炒作”了。

    说托普产品的展板有3块,一块上边的照片都是托普的台式机,似乎还有2张PDA的照片,感觉一般。另外一张名为“核心技术”的展板上列出了托普的软件:toplinux(Top Linux)、多媒体光盘、M++ Build,还有烟草、税务、电力的行业软件。

    真不好意思,我就听说过那个M++,但还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还有一块展板是硬件的,上边有托普的大型LCD、通信电源、数控机床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托普说自己过了CMM3 ,这个的确比较NB。不过也不好说,我们公司过了ISO9000,快吹到天上去了,可我感觉过了和没过一样,还是没什么管理。

    看完展板,我从地上捡起一份“托普报”看,和所有企业的内部报纸一样,上面充斥着“神龙教”和“新闻联播”的味道。看了一会,才知道托普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几个老师办的,开始作代理,后来搞软件,然后就跟吹气似的大了起来。硬件是有次给一个证券营业厅搞了个LCD显示屏,标志着托普“由贸易代理型公司向技术开发型公司转变”,软件的契机好像是给一个税务局作了套系统,然后赶上了金税工程,软件也就扎根了。还有一个比较有印象,就是托普的老总现在每天工作的时间还在16个小时以上。

    大约每隔10分钟,秘书进来叫那么两三个人出去,而且也陆陆续续地还有别人进来,房间里就总保持着近20个人。每当有人进来,大家都有些紧张,怕遇到同事。应聘人中有刚毕业不久的瘦小伙,也有小软件公司肥头大耳的中层干部。还有几对是两口子一块来的。当然,有些NB人物一看这架势还要等,立马扭头就走了。

    我看着这个房间,越来越觉得这里像个招待所,起码以前是个招待所。房间中墙壁都用黄色木板包了起来,门也是,上边贴的房间号一看就是招待所用过的,当然这都是我在瞎猜。 能看的都看完了,我也等了近30分钟,还是没叫到我¨(,我已经很少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了,又是下午3点多,实在是犯困啊,迷迷糊糊中我就睡了过去……

    睡了有10分钟,换了几个姿势,由于空调开的太大,把我给冻醒了,我不由得又怀念起外边的艳阳天了。想想刚才,其他的人都在正襟危坐,就我一个靠在椅子上睡觉,看来我这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皮实么¨)不过要是托普在这里安个监视器什么的,看看各人的等待面试时的表现,嘿嘿,哪我就完了。

    过了5分钟,我彻底从瞌睡中挣扎出来了,正好这个时候也叫到了,我就跟着出去,去了第3个面试房间。

    对面坐着的面试考官像南方人,尤其长得像“辛普森一家”中的那个儿子,当然人家要比那个“小土匪”老多了,也斯文多了。大概30多岁,快40吧。问了我的面试编号,看了毕业证书,核对了身份证号码,也许因为人太多,怕搞错了。然后开始具体谈,主要是他问我,工作经历、使用的工具等等。他似乎对我以前的电力行业软件的工作经历感兴趣,看来他们手头有电力项目?问了我的工资要求,能不能去上海或者成都,15号能不能上班等等,边问边往笔记本里劈里啪啦敲字。

    这些说完之后,似乎他还满意,接着跟我说10号之前会把录取通知书发我邮箱了,然后跟我很客气地说就这样吧。于是,我就下楼走了出去,结束了这次面试。

    我出来了,心里细想,一种就是我不合人家胃口,赶紧打发走了事。发什么通知书是一个托词。但我又看着不想,似乎他对我还比较满意,可如果这样就算招一个人的话,托普也太草率了,起码也应该还有一轮面试,谈谈其他的。像它这么招人,招的人里起码有一半是水货!还有,面试全是他问我,而我想了解的具体东西(比如工作情况等等)根本没机会问。我不了解清楚是不会这么草率地去一家公司的。

    出来的的路上,又碰到几个穿着T恤衫休闲裤、右边背个包左边拿只矿泉水戴眼镜的年轻小伙,边走边四处张望,一看就是在找托普公司。哈哈,祝他们好运。(转载自IT写作社区日,网友赵建国原创)

  ●“现在起码有100万人都讨厌宋如华”

    按照计划,托普招聘的2000余名“软件工程师”还要进行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培训是一种员工福利。如果一个号称在全国要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高科技企业连培训都没有,又谈何树立内外信心?宋如华必须还要下好新员工“培训”这步棋。

    为便于管理,培训活动在全国17个城市分两批进行:上海、宁波、无锡、成都、昆明、威海、珠海、长沙、常州等9个城市从8月27日开始,北京、武汉、重庆、鞍山、咸阳、海口等从9月17日开始。培训的内容包括五天的文化课和四天的军训。

    2002年8月30日,托普董事局 宋如华现身上海东部软件园。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他以“尊敬的托普的第二批创业者”开门见山作了题为“艰苦奋斗,二次创业”的演讲。这次演讲,最明显的感觉是宋已经没有了先前那种“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豪迈气势,相反,一种“大厦将倾”的气氛在东部软件园死寂的夜空中时隐时现。

    “大家现在可能也注意到了,可能也感兴趣,大家上网的话可能看到关于托普的说法,而且说法很多,昨天、前天股市大跌,这几天,银行纷纷要债,我给你们大家敞开说,很多人都紧张了,你们紧不紧张?如果你是带着第二批创业者的心态来,你可以一点都不紧张!”

    宋如华一边打气一边说他昨天给员工简单写了个邮件:第一,大家受惊了,不要急,面包会有的;第二个,只要托普团结,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还怕什么?“最后我还写了一句,我说:我随时准备又去拉三轮车,你呢?所以托普人只要团结,只要永远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只要随时准备又去拉三轮车,这些问题是小事的小事,对吧?”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宋此时特希望别人能与他一起看到托普的未来,“事实上托普就是从风雨中走来的,而我们的第二批建设者、第二批创业者,你们来了就感受到风雨了,而且这个风雨来得还不小,怎么样?还有点大吧?但是托普必将成功!”

    天文物理学专业出身的宋如华喜欢研究哲学问题,他说,“我要出个作业题让你们想想,我预言托普不会垮,这里面除了我刚才讲的我们内部以外,还有外部对托普极其有利的东西,你们去想想,这个问题想通了,保证里面没有问题,外面也没有问题”。

    一脸茫然的“软件工程师”们估计到现在也没有想通“尊敬的宋 ”到底要表达什么。倒是当宋搬出一些政坛重量级人物来说明他们对托普的“支持”时,大多数人可能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原来“尊敬的宋 ”现在也需要有人给壮壮胆。“昨天陈良宇市长来视察了一圈,很满意,因为托普当时来的时候就是他在当常务副市长时接待的。本来开园他要来,后来出访去了,所以说近期来一次”,宋说陈良宇市长昨天带了所有的副市长,“我陪着他们转了一圈,他们觉得环境很好,很满意。到我们这里来的都很惊讶,都觉得很好。”

    “我陪着他们转了一圈”,“都觉得很好”,宋如华说这话时不知心里感触几多。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8月29日下午率团视察南汇区高教园区的陈良宇一行,在东部软件园连车都没有下,只是把宋如华叫到车上陪同绕园区一周,算是点到为止。

    这在到托普视察过的相当级别的官员中,此种情形尚属首次。

    本来安排是30分钟的演讲,宋如华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其中,他数次提到了“你们是新来的,我们招聘时跟你有承诺的,那些承诺除了公司确定不行了以外,是不会变的”、“你们呢,我们不能说你们一来就跟我们吃苦,当然我也相信你们。你们进来了,我先按你进来(标准)的,实在付不起了我再跟你们商量”……

    宋如华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但又没有明说。他明说的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托普国际化的步伐慢了,真正的钱还是要到美国那里去拿,中国我们拿了1亿美元,那么多人就把我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像吃唐僧肉一样把我吃掉,现在起码有100万人都讨厌宋如华,想吃我一口。总共1亿美元,100万人分,平均每个人100美元,才一千人民币嘛,说到底还是因为穷。我是很想得开的,公司不行了我再蹬三轮车就行了,多少兄弟愿意跟我蹬就一起蹬,饭还是有的吃的。我们原来是5000块钱,现在自己存的5000肯定不止了,从头来,血压高一点,三轮车蹬得更快,怕什么?我个人和工作都是泰然处之的,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说起来轻松,宋如华是这样一个善罢甘休的人吗?他真有这么潇洒自如吗?

    演讲中,宋如华不但继续驳斥了外界对托普核心竞争力的质疑,而且再次说明托普招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是作秀,因为他有个“诡计”,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满腹冤屈”,说自己不太懂政治,所以托普的发展才有很多沟沟坎坎;他“高处不盛寒”,说有些媒介是外行人说外行话,“够愚昧”,他不明白为什么软件工程师非要评职称;他“满怀信心”,说华之樱公司那里单子太多,“苦于我们做不了”,他还说上海报名参加托普软件工程师应聘的有1万多名,最后托普发出通知的有500多名,真正报到的有200多名,“有意向来的很多,我们第一批录用的人比较少,实在一些的,有些要价太高的我们明说就没有录取”。

    诗人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托普经济帝国”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