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历史文化创品牌城市-包头(转载)

  ★鹿图腾 见证先祖辉煌

  包头的历史文化,源于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鹿的图腾、鹿的传奇谱。草原文化是关于大自然天地人合一的来自生命本源的真善美大文化。草原文明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中华大文明。

  马背民族的英雄崇拜、自然崇拜、光明崇拜(火崇拜)、母亲崇拜等,都是围绕着生命崇拜这一核心延展开来。

  古代蒙古人以自己特有的幻想形式,对草原文化中关于自然万物的来源作出种种解释。这些生命图腾崇拜的神话,或流传在蒙古民众口头上,或熔铸在英雄史诗与经典作品中,岩画、史诗、古籍、游记,特别是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留有许多图腾文化的痕迹。

  鹿,柔顺而善于奔驰,和美而具有神力,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萨满巫师所戴的帽子等饰物,所用青铜镜和法鼓等,也都刻着鹿的形象,可见蒙古先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

  《蒙古秘史》开篇就有:“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贴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一同过腾汲思海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火源洁与马沙懿黑按蒙古语原意用汉字拼写音译时对“孛儿贴赤那”一词特旁注“苍色狼”,“豁埃马兰勒”一词特旁注“惨白色鹿”。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赞叹:“恩格斯说,‘世界史是最伟大的诗人’。我们在内蒙古地区看到了这个最伟大的诗人的杰作,出现在这个杰作中的不是莺莺燕燕,而是群鹰搏击、万马奔腾。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哪里能找到这样波澜壮阔、气势豪放的诗篇呢?”草原文化是建立在草原特有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并不断发展具有传承价值的动态物质和政治、经济、思想、精神的成果。

  诞生于元代的有鹿的地方、鹿的传奇的莽包头,今日更加光彩照人。鹿城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中部的阴山文化圈,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兼具东部的大兴安岭文化圈和西部的阿拉善文化圈的人文特征,即充满活力,富于创造,自立自强,突出自我的品格;奔放豪爽,雄浑宽广,刚毅强悍,宁折不弯的性格;勤劳淳朴,热情好客,诚实厚道,与人为善的品德。相互渗透的多维多元民族融合文化,塑造了蒙汉各族海纳百川的气质和开阔峻朗的包容吸纳精神,形成了多民族彼此依存,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大爱播春的和谐大境界。

  ★鹿城文化是草原文化主脉

  按照习惯,文化区划通常遵循三种方法,即以文化特质划分的“形式文化区”,以行政区划划分的“机能文化区”和以特种文化意识划分的“乡土文化区”。

  根据鹿城草原文化的成因、演进和扩散形态来看,鹿城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文化体系,它具有显著的阴山文化圈和西口文化带复合体特征。

  从达茂草原吉穆斯泰的恐龙化石、远古岩画到大海林树沟的苍松翠柏千年古榆,再到越境而过的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和金界壕,历史上曾有两条古代商业大驼路经过固阳、达茂,一条从希拉穆仁、百灵庙向西经西河等地通往古丝绸之路;另一条向北经过满都拉等地通往蒙古国的乌兰巴托。

  从史称“俺答”在草原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阿拉坦可汗在今土默川(即古丰州滩促成明朝的通贡互市),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开拓了蒙汉之间60余年的和平局面,到清代晋西北、雁北、陕西以及鲁、豫等地区的贫苦农民到今呼市即古归化城以西的地区谋生的历经近三个世纪的“走西口”移民大迁徙,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多民族民间文学、戏曲、音乐、舞蹈、二人台、爬山调、蛮汉调、曲艺、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餐饮娱乐、礼仪祭祀、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构成包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形态。

  成吉思汗的胞弟、统一欧亚大陆的功臣哈布图哈萨尔的祭奠堂便设在茂明安部落。从远古的神鹿图腾文化到两千多年前“始皇欲游天下”而修筑的长安至包头九原的秦直道,这条“古代高速公路”将萨拉乌素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融汇交流到敕勒川阴山文化圈。

  鹿城草原文化是阴山文化圈的主脉,是我国北方文化的瑰宝,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明汇聚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文化特征和浓厚的文化包容性。探索包头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过程,对于中国北方民族史、草原文化史、宗教信仰史、政治军事史、游牧定居和垦殖发展史等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鹿城文化经营品牌城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渗透,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同时,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民族素质和地区品位的提升以及地区形象的塑造;而一个地区整体素质的提升,又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先进文化的精神和特质。文化的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彰显先进文化的无限活力,才能为包头历史文化构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才能彰显城市的动人魅力。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凯勒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写道:城市品牌经营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城市的某种特色与特定形象,联想与记忆整座城市,并对其产生一种向往感、向心力。

  在我国的城市经营实践中,许多城市已经在城市经营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如北方明珠大连、开放窗口深圳、人间天堂杭州、园林名城苏州、古都胜地西安、时尚丽都上海、七彩栖所广州等。

  ★让草原文化与国际接轨

  在诸多城市历史文化品牌经营的实践中,包头应如何打好自己的特色牌?

  首先,要突出民族、文化、地域、时代特色,对现有遗存的民族文化、文物进行最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使其在精品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运作中,独树一帜地与世界接轨,让文化促进经济交流,用经济交流发展文化。

  要对民族民间的文化、文物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通过对阴山草原文化圈的古今民间故事、小说、散文、诗词、音乐、舞蹈、歌曲、歌剧、舞剧、评书、曲艺、画册、典籍、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广播电视以及音像制品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使其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创新城市规划,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建筑文化品位。提升建筑文化品位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建筑文化的含量和质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风貌,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二是提升重点策划的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社区,铸造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精神的代表。三是富有时代气息,崇尚自然清新,以浓厚的自然、科技、人文为底蕴,用草原绿色生态平衡和谐文化勾勒城市未来发展的气韵风情。

  最后,创新城市建筑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艺术风格,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就像我们仰望崇山峻岭中腾跃着的秦赵长城,它犹如一条望不到尽头的五线谱,奏响一支无限豪气的英雄交响曲。令人到这里来不仅不能忘记祖国的古老文明,优秀的民族遗产,而且还要思考我们要如何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将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绚丽的民族风情文化蓬勃发展。

  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城市发展不仅要有一个统一良好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打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登上国际大舞台开放有序的外部环境。

  作为曾经影响过唐宋元明清历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阴山草原文化圈,地处内陆的包头应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主动地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积极与周边区域对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延伸发展触角,打通向资源富集、潜力无限、空间广阔的西部乃至亚欧大陆延伸的通道,成为与国内外协同发展的跳板和纽带,凭借包头独特的草原文化、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定会成为中西部崛起的现代化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