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房:专卖情怀的面朝大海,也终于没人买单了

   可能是因为中国古有“水能聚财”的说话,也有可能深受海子那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国人对大海一直有着很深的情节。

中国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适宜居住段更短,再平均给14亿人口,数字就更少得可怜。

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开发商们兜售海景房时,广告文案和案场销售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海景房:专卖情怀的面朝大海,也终于没人买单了

一、国人对海景房的执念

有说法是,中国人的两大高级甚至是终极居住梦,一是别墅,二就是海景房。

相对于别墅,海景房的门槛确实要更低一些。

资金充裕的去海南,资金有限去山东、辽宁的二线,再不济还有三线四线的沿海城市在等着。

想想自己能够拥有海景、吃着小船海鲜、吹着凉爽的海风,绝对是国人对于自身经济达到“小康”、“小富”的象征。

海景房:专卖情怀的面朝大海,也终于没人买单了

二、报喜不报忧的开发商

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开发商们,隐瞒掉了关于海景房的实用性、居住舒适度、持有成本、保增值空间等诸多相关问题。而这些“忧”,又大多会转嫁到购房人头上化成“悔”。

依据开发商的一般定义,海景房按距离分为“三档线”。“一线”通常指距海滩300米以内,可直观海的房子;“二线”指距海800米内,步行至海滩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房子;800米开外的均可归为“三线”海景房。

在前些年比较强烈和旺盛的“海景房置业潮”下,品牌房企纷纷上马,能拿到相关地块要上,拿不到,创造条件填海也要上。

很快,供过于求,不少海景房项目——尤其是缺乏产业和文化支撑的那些,苦守沙盘多年也盼不来买单客户。

海景房:专卖情怀的面朝大海,也终于没人买单了

三、三四线海景房“割韭菜”

无论几线海景房,都有一些共通的问题,总结来说:潮、吵、腐、危。

海景房的“潮”很好理解,靠着这么大的水源,想不潮都不可能。而潮气带来的除了对建筑、家电的腐蚀,还会带来海边城市多有的,例如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

如果说“潮”是循序渐进的影响,那么台风则是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每年6月开始的台风季会造成多少灾害,相信看过新闻的人应该也很清楚。

还有经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吵”。平常白天去海边玩,听着海浪的声音可能不会意识到有多吵,但当夜深人静之时,尤其是“一线”海景房们,基本上可以直接听见海浪的声音,“枕着海浪的声音”真的只是听上去很美,夜里谁失眠谁知道。

海景房:专卖情怀的面朝大海,也终于没人买单了

那么三四线的海景房还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是周围配套。

三四线城市海景房的价格低廉,主要就是周边的配套根本满足不了夏天来度假的人的需求,此类城市的海景房大部分成为了“鬼城”,没有成熟的商圈、学校、医院,更不要提高端的文化基础,什么都没有的三四线海景房,没有人真正住在这里,买的人后悔,低价出售却无人问津。

成功开发的海岸线都是生活、工作、休假三位一体,除了旅游之外,有很多现实生活的内容,因此配套也非常完善。

而中国的海岸线开发都很单调,除了盖房子,没有其它产业。因为入住率低,中国很多旅游地产根本没有配套,导致生活不方便,这又拉低了入住率,最后变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