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节能减碳如何找准“破局点”?

从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2021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建筑业是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重要领域,能做哪些工作?如何实现行业的转型?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副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王炜表示,建筑行业需要从生产模式、建造方式、开发模式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变,助力减碳。

“碳排放大户”的挑战与机遇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王炜表示,我国整个建筑行业依然体现三个特点: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一年多以来,我国“双碳”政策体系建设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推进局面,为深化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双碳”实践积累政策基础。在建筑行业,今年3月份,住建部官网发布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尤其是第二个文件,明确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等基本原则,提出了“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等目标,以及“推广绿色建造方式”等任务。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宜根据《“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持续提升建筑效能,大力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于建筑业而言,可以大有所为。

王炜认为,建筑行业的节碳分几个阶段,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阶段、建筑建造和拆除阶段以及运行阶段。“建筑行业以前更关注建筑节能,而建筑节能则更关注建筑的后期运行阶段,因为在建筑的碳排放比例周期中,运行阶段要占到50%以上。但是,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运行阶段,还更要关注前两个阶段,建材生产、运输阶段以及建造阶段。”

上述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建筑生产阶段碳排放27.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28%,高于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吨二氧化碳的数据。“建造过程是一个高碳排的过程。”王炜如是说。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型企业代表,王炜所在的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早在2016年就进入了装配式领域,是全国首家具有完整装配式全产业链资质体系的单体法人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企业已经成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装配式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平台,并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和产品体系。

可以说,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打通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维保”全流程,成为建筑行业减碳排头兵。

“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节能减碳如何找准“破局点”?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已成为一家装配式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平台。图为装配式建筑构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趋势1:改变生产模式

“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能做出哪些改变?作为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又是如何进行技术、产品创新助力减碳?王炜认为,需要从生产模式、建造方式、开发模式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变。

在王炜看来,建筑行业如果想要减碳,首先要改变生产模式,其生产模式要推动建筑企业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通过资源整合打通设计、生产、施工,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围绕“双碳”加快技术迭代和创新应用。

对比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部件全部在房屋工厂流水线上模块化生产,省去了传统的房屋施工系列复杂工序,比传统项目工期缩短3-4个月,而且拥有绿色、环保、节能、可循环等特点,可以减少九成的建筑垃圾。

据了解,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在京津冀地区拥有8个生产基地,混凝土建筑构件年生产能力从2016年的4万立方米快速发展到现有的超50万立方米。

近年来,在打造预制构件智慧工厂方面发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更是研发了箍筋焊接机器人、网片焊接机器人、箍筋骨架焊接机器人及大型立模生产线,自主研发的“PCIS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

趋势2:创新建造方式

除了改变生产模式外,创新建造方式也是建筑行业减碳的重要一环,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以及后期的装修成为主要的创新领域。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进行了一系列自主科技研发,减少碳排放。诸如,该企业开展了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发,首创纵肋叠合剪力墙BIM设计软件,建立纵肋空腔墙板系列化产品库,实现了新产品标准化技术、BIM技术与各建造环节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建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同时,该企业在封闭箍筋和钢筋网片智能化焊接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节省人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节材率、节能减碳及降低成本等方面效果显著;研发新型高效、绿色低碳维护体系,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轻质节能围护墙板、高性能新型预应力叠合楼板和隔声、装饰一体化预制内隔墙板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此外,现在推行的装配式装修与传统装修相比,节能、节碳更加明显,减碳量超过50%。“因为装配式装修从材料和安装方式上大大有别于传统装修,大幅降低了对于材料的用量和损耗。”王炜如是说。

“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节能减碳如何找准“破局点”?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自主研发的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已在200多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项目上应用。

总体来看,装配式装修的特点是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由于统一批量施工,材料成本明显降低,污染和浪费大大减少。

据了解,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对于装配式住宅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在室内装修方面独创了八大系统包括集成地面系统、集成墙面系统、集成厨房系统等,还有七维定制包括户型定制、系统设备、风格色系等,可以多维度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趋势3:革新开发模式

如果说生产模式和建造方式的主体在于企业,那么开发模式需要政府从土地出让环节进行革新。

在北京的住宅地块中,越来越多的地块要求竞配“高标准建设方案”,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

去年,北京发布的《关于规范高品质商品住宅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更是明确了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要求。其中,高品质住宅建设方案由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六个部分组成。

据了解,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的股东之一北京市保障房投资融资中心,承担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收购和运营管理,在前期环节就引入装配式建筑,并加大对于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投入。而由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承接的部分项目,打造成为超低能耗建筑,包括装配式、保温性能、新风系统、负离子内部墙板、隔声窗等。

值得关注的是,由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参建的“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项目”(17#、21#、22#公租房、DE地下车库-1),荣获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这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该项目还获得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这是北京市首个荣获“鲁班奖”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公租房建设项目。

文/段文平 图/新京报资料图片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