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受访者希望云旅游避免过度美化滤镜 保持真实自然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云旅游成为可能,不少人通过云旅游的方式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在中国旅游日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2085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是受访者认为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65.3%的受访者希望云旅游避免过度美化滤镜,保持真实自然,62.3%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技术支持,丰富视觉体验。通过云旅游,有84.4%的受访者想在疫情后来一场实地旅行。
云旅游的主要问题,受访者认为是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
在南京工作的90后吴铭今年“五一”假期没能外出游玩,却在“云上”看了不少风景。“我在网上看了博主的自驾游视频,游览了祖国的西部地区,看到了平时没见过的风景”。吴铭觉得,现在云上游览十分方便,通过博主的视角就可以一饱眼福。但他觉得云上游览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能跟随博主的镜头,观看视角有限。另外视频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有的博主为了流量,可能会故意美化场景,或者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进行拼接整合”。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刘浩觉得旅游最重要的是有代入感、沉浸感,而现在的云旅游方式还很难做到这一点,体验感一般。云上的场景也比较少,内容比较单薄,“比如现在比较多的都是介绍自然景观,很少有对当地历史、人情、民俗的呈现,所以观看过程中很难有共鸣,缺乏与现实的连接感”。
调查显示,61.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云旅游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55.0%的受访者觉得观感不好,难以代入。
在北京工作的90后马文轩本科学的是广告营销专业,在他看来,当下的云旅游还停留在营销的层面,即通过云上观赏的方式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到实地参观,“虽然现在云旅游有图文、直播、VR、AR等多种形式,但技术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还不够深入,所以内容输出的质量不太高,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受访者认为云旅游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技术条件跟不上(43.0%),沦为网络带货的工具(36.1%),虚拟世界没太大意义(34.5%)等。
65.3%受访者希望云旅游避免过度美化滤镜,保持真实自然
吴铭觉得,云旅游和网络购物的形式其实差不多,都是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视角增进大家对某个场景的了解,对于云旅游来说,还原场景的真实面貌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能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巨大差异,“如果云上的场景和实际场景差别过大,会影响大家的观赏体验”。
调查显示,65.3%的受访者希望云旅游避免过度美化滤镜,保持真实自然,62.3%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技术支持,丰富视觉体验。
马文轩觉得,想要有更好的云旅游体验,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感,“现在不少景区的呈现都是静态的,只有一些视频和图文,缺乏互动,所以在场景呈现上的手法需要更多元,加强互动性,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要体现人本的理念,比如让技术更多地贴合人们的实际需求,满足人们欣赏美的需要。也可以在云旅游中展现更多文化元素,接地气、有人气,让人有代入感,形成情感共鸣。
刘浩也认为,云旅游应该增强文化底蕴,增加厚重感,让人们能感受到祖国大地的文化之美。他还期待云上旅游的产品更加丰富,不仅能满足观赏的需要,也能有一些方便购买的周边产品,比如当地的传统美食、手工制品等,“如果能一边吃着当地的美食,一边欣赏当地的风景,体验一定会更好”。
推动云旅游更好地发展,受访者的建议还有: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如云端的讲解(49.5%),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传播文化价值(48.4%),重视打造针对青少年的云旅游产品(42.5%),打造周边文化产品,拓宽云旅游的范围(31.3%),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提供更多选择(29.8%),完善相关服务,保证用户体验(25.4%)等。
通过云旅游,84.4%受访者想在疫情后来一场实地旅行
“我大概有一年多没有出去旅游了,上一次旅游还是去年的五一假期。”刘浩希望今年能有机会出去逛逛,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最希望去祖国的西南地区,比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因为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很想到南方看看,感受一下不一样的自然景观,体验不同的人文风情”。
马文轩最想去的地方是青岛,“因为之前去过,觉得性价比不错,有海有沙滩,很适合放松身心,而且当地也有认识的朋友,大家还能一起聚聚,聊一聊最近几年的变化”。
调查显示,通过云旅游,84.4%的受访者想在疫情后来一场实地旅行。交互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表示想的比例更高,为89.4%。
在江苏出生长大的吴铭很少出省,以前对旅游也并不感兴趣,觉得景区人非常多,旅游体验不好。但现在,他想在疫情后来一场实地旅行,“我的首选目的地是北京,从小就在课本上、电视上看到天安门、故宫。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去打卡北京天安门,游览故宫博物院,再去爬一爬长城,感受文化古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