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在我国民族文化“大熔炉”山西,一件件别致的文物,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位于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有专家称其为“东方佛教的第一圣地”。其中第20窟露天大佛高约13.7米,着袒右肩式袈裟,端坐于石台座上,神情庄严、慈祥泰然。其衣服上既有云冈特有的衣纹形式,又有联珠纹、忍冬纹等西方传来的装饰图案。
“这尊佛像体现出一种融合创新的气质,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也融入了鲜卑族的精气神和审美情趣。”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如果说云冈大佛象征着精神层面的交融,经济生活交往融通的弦歌也在长长的商道上响彻三晋之地。
山西博物院珍藏着一件生动的胡人吃饼骑驼俑。骆驼高大健壮,张嘴嘶鸣,驮着沉甸甸的皮囊等物,一名胡人骑坐在上面,头戴圆帽,浓眉深目,鼻梁高挺,左手握缰绳,右手持一饼,嚼得津津有味,看表情仿佛在说:嗯,真香真香……
这件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太原的斛律彻墓。考古报告显示,墓主斛律彻为北方高车人,家世显赫。其远祖是敕勒部首领,曾率部投附北魏,担任朝廷要职;他曾祖父斛律金善骑射,官至北齐丞相;他祖父则是北齐著名大将斛律光。至隋朝时,斛律家族已完全与华夏文明相融。
“随葬品一般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反映。这件陶俑反映了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景象,当时达官贵人与这些远来的商人们接触频繁,而由他们带来的各地商品与生活习俗则渐渐融入市井,成为后世中华大地上人间烟火的一部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庆捷说。
文物印证着三晋大地古已有之的开放基因和重商传统。不久前,《山西省“十四五”“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规划》发布,山西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谋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率先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近日,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中鼎物流园内,太重高铁车轮、忻州法兰、朔州陶瓷等“山西制造”走向世界。2021年,山西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规模、增速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山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实施首季,香椿、苹果浆、羊毛产品等多种山西特产首次走出国门……
1500年前开凿的云冈石窟,用其雄奇壮美记录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型成长的故事,留存住中华文明包容开放的印记;1500年后,不断开放的三晋大地向世界证明,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既有开放包容的大格局,更有融合创造的大智慧。
“宝藏中华第一季”已上线微信表情
或点击-微信表情-搜索“宝藏中华第一季”
添加使用
让这些“文物小可爱”陪伴你!
策 划:邬焕庆、孙爱东
监 制:王曙晖、王新亚
统 筹:杰文津、潘阳
编 辑:杰文津、栾若卉、张初、王鑫宇
记 者:王学涛、王皓、陈志豪、申峰
视觉设计:栾若卉、王小东、白雨夕、刘彦芝
鸣 谢:山西博物院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新华社国内部、半月谈杂志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