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驴友”徐霞客,曾五次到访上海这里|海派城市考古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今天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409年前的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迈出壮游天下第一步。《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中写到:“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为纪念“史上第一驴友”徐霞客游历天下的壮举,“5·19”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千古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布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被称为“千古奇人”。其留下的60余万字游记资料经由后人整理成书,就是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与佘山的不解之缘

你知道吗?徐霞客与上海的佘山有着不解之缘。据记载,见多识广的徐霞客曾在公元1624年至1636年的12年内5次到访过这里,这也是徐霞客一生中所到次数最多的地方之一,可见佘山的魅力所在。在今天这么有意义的日子里,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徐霞客与佘山的不解之缘吧。

徐霞客开启西南万里行之前曾5次到访佘山,与当时在佘山隐居的大学者、文学家、书画家兼博物学家陈继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霞客”这个名号,也是陈继儒起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正是在陈继儒的鼓励和协助之下,徐霞客顺利完成了西南万里行之旅,成为游历中国河山的鼻祖,并因此为后人留下了60万字的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

东佘山脚下的徐霞客雕像

首访佘山

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徐霞客在福建籍学者王畸海引荐下结识陈继儒,这是他第一次到访佘山。他们在佘山初次见面之时,徐霞客39岁,陈继儒68岁。一个是声震朝野的名士,一个是不为人知的布衣,徐霞客难免拘礼。不过,陈继儒却被眼前这位“墨颧雪齿”、面容清瘦的后生深深吸引,赞徐为“奇男子”,倒过来“叩”敬霞客。因为,徐霞客所谈“磊落嵯峨,奇游险绝”的探险故事,和他掩藏在清瘦仪表后的过人胆识,令其折服、钦佩。

陈继儒画像

仅仅是初次相会,徐霞客就与陈继儒结成了深厚的忘年之谊,他称陈继儒为“眉公”,陈继儒则因他酷爱旅行,经常餐霞宿露于山林野泽之间,为他起了“霞客”的别号,“徐霞客”之名便是从这时开始使用。

二访佘山

1625年,徐霞客母亲因积劳成疾病故。此时徐霞客未忘记前辈陈继儒,特地至佘山登门约请他为父母写合传。这一名为《豫庵公徐公配王孺人传》的合传,今天陈列在徐霞客故居。

这篇传文中后有一段十分感人又耐人寻味的话:“弘祖之奇,孺人(徐母)成之;孺人之奇,豫庵公(徐父)成之”,这正是对徐霞客一家人最为客观又贴切的评价。

三访佘山

崇祯元年(1628年)中秋,43岁的徐霞客闽游归来,第三次来到陈继儒结庐隐居的松江东佘山。

第四、五次访佘山

徐霞客第四次到佘山的记载,是在崇祯三年(1631年)。崇祯九年(1636年)秋,徐霞客西南之游前,第五次来松江佘山。这既是徐霞客西南之游前最后一次到松江佘山,也是他和陈继儒的最后一面。这一年的徐霞客已经51岁,陈继儒更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

此次,徐霞客并非由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是迂道东行第五次来佘山,并把佘山作为此次西行的起始地:“前犹东迂之道,而至是为西行之始也”。

佘山藏着一条“霞客古道”

据记载,徐霞客自佘山启程,一路经辰山、天马山、横云山、小昆山等地,由小昆山之西入泖河。此后,徐霞客一行远走浙江、江西、湖广、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开始了历时四年之久的最后一次西南万里之行。

其中,松江段走水路共14里,自佘山坐船沿辰山市河西行,由辰山市河转马山塘过天马山到横山,经横山塘过小昆山至汤村,最后入到泖河。

佘山寻踪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西南古城松江境内,呈西南东北走向,逶迤13.2公里,涉及“九峰十二山”,是上海唯一的陆地自然山林。

佘山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科普教育、中西文化、古今文明于一身,钟灵毓秀、四季葱郁。

“以竹为景、以竹为胜”是佘山景观的一大特色,“佘山拾翠”也被评为上海新八景之一。

位于 西佘山园秀道者塔,建于北宋,其亭亭玉立的修长身形生动演绎了“秀”的美学结构。

佘山天文台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天文台,当年曾装备“远东第一”的双筒折射望远镜,现已成为中国五大天文研究中心和最大天文观察基地之一。

天马山园内现存的 护珠宝光塔,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其斜度超越意大利比萨斜塔,被誉为“世界第一斜塔”。

小昆山园,曾是西晋文学大家陆机、陆云兄弟俩的归隐生活之地,至今仍留有二陆读书台等遗迹。

素材综合自:上观、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趣游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