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双减”之下,幼小衔接怎么准备?这3个方面家长得做加法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已不见踪影,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负担。近日,针对“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建议,教育部答复,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作为跨越孩子身心发展两个阶段的重要过渡期,幼小衔接不论是对幼儿,还是对家长,都是一次考验。作为家长,如何消除焦虑,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变了!“双减”之下,幼小衔接怎么准备?这3个方面家长得做加法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转折点,孩子需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过渡和适应。但是,幼小衔接绝不是知识上的储备。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有助于孩子顺利过渡。家长不必过分焦虑,“到位”即可,不需要“越位”去做学校教育的事情。基于家庭教育的职责和定位,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学校,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第一,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孩子对数字和语言符号的兴趣。比如,引导孩子发现用数字作标记的事物,如电话号码、商品价签等,帮助他们了解数字的用处、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再如,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引导他们了解各种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帮助孩子体会通过阅读了解世界的乐趣。

  第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物品等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在外出和上学前自己准备物品或学具的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做事时积极主动、坚持不懈、认真专注等都是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搭建积木、拆装玩具时特别专注,有的孩子喜欢观察小蚂蚁、小虫子等小动物等。家长对这些活动要多鼓励多引导。

变了!“双减”之下,幼小衔接怎么准备?这3个方面家长得做加法

  小学化的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应试教育压力下带来家长心理上的恐慌。幼儿园的“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办园理念、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式上。有一些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幼儿园不能学英语、拼音、数学吗?”其实幼儿园并不是完全不能接触语言和数学等内容,只是在学前阶段,由于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幼儿所接触的语言和数学与小学阶段的内容及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

  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所持经验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学习要充分感知,要在游戏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有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但入学准备并不意味着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入学准备不能错误地或是简单地等同于识字、算数、背古诗等。

  3至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很重要。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而不是只让幼儿多识字、多写字。

  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焦虑,形成家、校(园)、社一体化,幼小衔接的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如何与孩子一起完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学习阶段到以知识为主的学校学习阶段的过渡呢?按照相关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与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衔接。

  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生活规则。比如,不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遇事人多时要排队、不拥挤,东西用过后放回原处等行为规范;以及洗手、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上幼儿园不能迟到,有事或生病不能上幼儿园要请假等生活规范。

  让孩子懂得集体活动及游戏的规则,学会关心和参加集体活动。比如,认真听完老师及同伴的发言讲话,不插嘴;回答问题或发言要举手等。游戏时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别人;会在同伴之中说出自己想法,共同决定问题。也懂得尊重别人,与别人谈话时不打断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能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主动向教师诉说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建立集体荣誉感。

变了!“双减”之下,幼小衔接怎么准备?这3个方面家长得做加法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坚持把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废;遇事会请别人帮忙,并自己努力完成。尝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刷碗等,明确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独立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独立准备入园需要的物品。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用具。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习惯;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穿脱衣服等。

  培养孩子入学意识。了解和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及活动,小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用具,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有向往小学生活、产生当小学生的情感。

  新学期,教育部提出强化幼小衔接,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很多学校包括我们学校都从多方面开展了衔接工作。

  管理对接。和辖区幼儿园开展对接活动,让幼儿园的大班的小朋友走进小学,让一年级小朋友和他们做朋友;组织教师到幼儿园给大班孩子和家长讲述小学生活,这样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印象有期待,让家长对小学有了解。

  师资对接。教师是落实幼小衔接的关键,利用学校师资优势精选一年级教师,他们大部分既有幼儿园工作经历也有小学工作经历,方便在教学上和生活上进行幼小衔接。

  心理对接。针对家长对幼儿入小学的各种不适应和家长的关切,每年利用假期给家长组织幼小衔接讲座,全方面给家长做培训和指导。

  教育对接。充分利用一年级入学前的暑假,为了让幼儿充分地了解学校,学校编印了养成教育手册,内容包括学校介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疫情防控等等内容,破解家长和幼儿的紧张心理。

变了!“双减”之下,幼小衔接怎么准备?这3个方面家长得做加法

  入学对接。为了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学校丰富入学季课程,班主任们提前对教室进行了温馨布置,设置活动专区,同时为每位学生定制了姓名牌,准备了开学的《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大礼包”。

  培训对接。利用开学前的几天,让学生提前到学校适应生活。比如科学防疫课程中,老师们通过儿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一米线,懂得了校园防疫的重要。

  减负对接。为了让孩子们丰富地感受小学生活,学校通过课堂提质,发挥集体智慧帮助孩子们上好国家课程,同时开设多样的动手课,丰富的体育课让孩子们在课内课外都能更好地生活和锻炼,切实给学生和家长减负。

  通过这七个环节,小豆包们就可以顺利开启美好的小学生活!相信每一所学校对于幼小衔接都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家长们对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