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物“嗨”起来丨国潮IP“出墙来”,千年文物“活”起来

新华社南京5月18日电 “活”起来的文物再也耐不住寂寞,化身国潮IP “纷纷出墙”。记者近日来到南京博物院,带大家看看那些“镇馆之宝”如何化身日渐走俏的国潮IP。

古人也爱“蒂芙尼蓝”?

“这不是‘蒂芙尼蓝’吗?”在南京博物院文博商店,一排色调统一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一旁的工作人员提示道,这不是“蒂芙尼蓝”,而是“慈禧绿”,是慈禧太后书房“大雅斋”陈设品的颜色。

“大雅斋”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中一处斋室名称,她进宫初期即在此居住。她始终小心保留着咸丰皇帝御赐的“大雅斋”匾额。“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在她居住、活动过的地方都有“大雅斋”款的瓷器。

有专家认为,“大雅斋”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和粉彩瓷器的巅峰。它造型规整,画风细柔,色调清丽,图案多以藤萝花鸟、蜂鸣蝶舞、吉祥祈愿的美好寓意为主。器物承载了人的精神世界,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也代表了时人对美和时尚的一种理解。

“湖绿地穿越了百年,依旧毫不褪色,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南京博物院文创部副主任连凯告诉记者,作为院内国潮IP的代表,“大雅斋”系列瓷器的色彩,如今依旧跃然于巴黎流行色的色谱中。为此,设计师们提取色彩和图案元素,并开发了口罩、丝巾、签字笔等文创产品。

简约的造型、清新的花鸟图案、令人沉醉的湖绿地……别具一格的文物造型牵手前沿时尚的文创设计,引领一股古典贵族风。精美的瓷器装着满腹的故事,世代流传。岁月沉淀了优雅,如今重新绽放美丽。

奇珍异宝“吃起来”

说起文物与“吃”的联系,想必会让人联想起故宫博物院里的粉彩像生瓷果品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等等。惟妙惟肖的文物酷似食物原型,让人看了不禁垂涎欲滴。

让文物不仅好看,又能“好吃”,南京博物院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文物甜品”,汇集文物器型上的花纹和颜色,并配以适当的食材和工艺制成。

——雅致的青花百香果慕斯,造型取自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用百香果、菠萝等热带水果作为原料,浮雕装饰有小瓷花,看来古色古香,吃起来却是热带风情。

——色泽诱人的福桃,造型取自粉彩过枝蟠桃蝙蝠纹盘。放置在同款文创瓷盘里,咬开桃子,中间有黄桃和水蜜桃调制成的夹心流出,口味酸甜,外壳则用巧克力制成。

——皮球花芝士蛋糕,造型取自斗彩皮球花锦纹碗。表面镶嵌着巧克力做成的气球花,芝士入口细腻丝滑,香气浓郁。

南京博物院文创部合作经营管理负责人魏婷婷说,从“不能触碰”的文物到“可以品尝”的甜品,“文物甜品”的推出延伸了人们对文物的感官,特别是引发孩子们和年轻人的浓厚兴趣。很多孩子在品尝过后,便饶有兴致地要去馆里找到对应的文物原型。

文物也能传递“环保观念”

在很长时间里,人类都是靠火堆燃烧照明。真正意义上的灯具大量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更加普及。东汉错银铜牛灯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一时期的灯具不仅在形状、种类、材质上趋于多样化,而且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

这件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2号东汉墓的文物,不仅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最可贵的是反映了近2000年前,中国人就已在青铜灯具设计上具备了环保意识。“灯座装着水,灯芯烧出的烟通过灯柱传到水中,一部分烟尘被水过滤掉。惊叹于古人超前的环保意识。”南京博物院文创部副主任连凯介绍。

这件照明器具通体有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并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珍禽异兽的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美学设计兼顾环保理念,使其成为文创品艺术加工的原型。由此开发出各类书签、文具、摆件,观众在游览参观之余,也能把镇馆之宝“带回家”。

将文化创意,融入璀璨的六朝古都文明。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我们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创造更多更加符合今人审美观和舒适度要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策划、统筹:梁文雅

记者:刘宇轩

视频制作:刘宇轩、张可心

海报:张铎

终审:令伟家

编辑:姜子炜 陶虹

素材提供: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