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报》28日在一篇报道中披露,今年1月初,美英澳三国外长打电话讨论新冠疫情起源问题时,“五眼联盟”情报人员曾故意给中国设套,“想观察中国的反应”。但很可惜,他们失望了。
报道称,今年1月初,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与包括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内的“五眼联盟”伙伴共同主持了一次通话。在通话中他们“故意提到掌握的高度机密情报”,并表示“要将已经掌握的情报公开”。
报道称,三人在通话中提到,“情报显示,2019年11月感染新冠病毒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多名科学家疑似是首批感染者”,他们还提到“中国军方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关系,及实验室内曾执行秘密军事计划”。
拉布和佩恩都对蓬佩奥打算公开相关情报表示“支持和感谢”,强调保持透明度是正确的做法,并高喊“自由世界希望美国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卑躬屈膝”。
报道引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官的话说,此次行动是故意让中国“窃听”,要让中国知道“五眼联盟”国家已经掌握了什么情报,然后“观察中国的反应”。
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提到,“任何拥有相关窃听能力的人,尤其是中国的情报单位,都应该知道当时蓬佩奥、拉布和佩恩的通话”。
美国驻亚太地区最高外交官戴维·史迪威说:“我们必须让情报界在声明的一些细节上签字,以便让人们相信实验室泄密理论是有价值的,不会危及情报来源和方法。”
但事情的发展让“五眼联盟”感到无比失望。他们本以为,相关情报解密后会引起重大舆论回响,但意料中的“媒体大肆报道”并没有出现。
高官们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他们自我安慰称,没有人搭理是因为“相关情报解密的时间点,正好遇上美国国会暴动以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声称选举舞弊等事件,因此当时媒体的注意力大多被分散”。
果真如此吗?5月,美国总统拜登要求情报机构对新冠病毒的源头进行调查。8月调查结果出来了,也没有证据能证明美国口口声声所谓的“新冠病毒是自中国实验室泄漏”。
“五眼联盟”在新冠溯源问题上搞政治操作、抹黑打压搅混水,无论设多精妙的“局”都是枉然,小心把自己陷进去!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9月26日在访问美国期间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国家”节目的专访。澳大利亚新闻网27日称,莫里森在采访中宣称,中国领导人已经近两年不接他的电话了,他还为澳大利亚引进美国核潜艇的争议性决定进行了辩解。
CBS主持人玛格丽特·布伦南首先就中美关系的最新进展询问莫里森的看法:“你认为我们会与中国发生冲突吗?”莫里森称,从根本上说,“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大家可以“幸福共处”。在被问到是否认为澳大利亚被中国“胁迫”时,莫里森称,澳中关系面临困难,澳将保持弹性,继续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莫里森此次访美主要是参加美国总统拜登24日在白宫主持召开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领导人峰会。主持人问莫里森,“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是否意味着结成了“联盟”?莫里森否定称,这是个很“积极的联盟”,“并非为了反对某事,而是为了支持某事”。主持人对此表示质疑:“那你为什么需要美国制造的核潜艇?”莫里森辩称,“由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距离任何国家都很远,因此需要远程(武器)”。澳大利亚第九新闻网称,当主持人表示,澳大利亚并不是“众矢之的”,引进美国核潜艇可能会让中国感到更多威胁时,莫里森予以否认。他称,澳大利亚寻求一个“战略上更加稳定的”印太地区。
主持人询问澳中领导人互动问题时,莫里森称“澳方的电话始终是开放的”,但是“中方对此不感兴趣”。主持人追问:“中方会接你的电话吗?”莫里森尴尬地回答“不会”。主持人对这一回答表示出惊讶,问道:“一场热战的威胁有多真实?”夹在中美博弈间的莫里森回避了这一敏感问题,称“这些问题将主要在中美之间解决”。
“和所有的大国一样,美国在双面下注。”《悉尼先驱晨报》27日发文称,拜登在筹备召开“四方安全对话”峰会时,也在秘密策划另一事项:解决中方关切的孟晚舟案。孟晚舟顺利返回中国,再次表明美中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中美之间的转圜余地足够大,但澳大利亚可能会被置于对华“无牌可打”的尴尬局面。文章指出,在近几年澳中关系恶化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以“民主原则”为由打光了所有的子弹,失去了华为5G技术、中国的大量投资和维多利亚州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缺乏美国与中国“讨价还价”的关键资源——杠杆。澳政府至今坚持不会对中国提出的要求让步,“这让澳处于有原则、但困难的局面”。
美国《纽约时报》9月27日文章,原题:澳大利亚单挑中国,做对了吗?几年前宣布将“站起来”对抗中国的澳大利亚,如今正艰难应对政策和语气急剧转变带来的政经后果。正是这种转变的助推,堪培拉与北京的关系陷入几十年来的最冰冷状态。盟友称赞澳展示了小国如何重新定义与中国的关系。但日益大声的批评者发出警告:澳面临在抵制中国的热度中失去战略焦点的风险。为对抗中国影响,澳制定“一刀切”的新法案。这使澳日益增长的华裔处于被怀疑的阴影下。看似良性的对外交往(不仅是与中国的)也受到影响。
澳农民和酒庄老板不知中国是否或何时会解除对其产品的禁令。中企对奶牛场等行业的投资提议被澳政府叫停,且往往没任何解释。甚至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合作也被取消。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澳大利亚研究员安德鲁·查布说,其他国家需从澳吸取一系列警示性教训,特别是不必要的危言耸听——这反过来又推动了过度的国家安全立法。
中国已变得更加敏感和具有惩罚性,受到挑战时决不退缩,并通过制裁和冻结高级别会谈来打击澳大利亚。迄今,澳在很大程度上经受住经济打击。但一些前澳大利亚官员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将带来更大伤害。而且,澳政府觉得自己敢于带头反对北京“霸凌”,这种心态阻碍了对于像澳这类中等国家应如何处理(对华)关系的健康辩论。澳不愿公开详细说明如何应对中国——其最大贸易伙伴,这加剧了不确定性。
前外交官理查德·莫德说,澳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相比中国正在减弱。但这一点,在澳国内并没有大声讨论。澳官员知道中国可能对(澳的)强硬政策作出严厉回应,但较少预料到澳对自己造成的损害。
澳政府把注意力转向大学和研究机构可能存在的非法影响和间谍活动后,科学成为另一个定义模糊的敏感领域。最近,这种担忧渗入一个美中澳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气候变化。澳最高科研机构6月份表示,将结束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合作关系。澳情报官员称,外国可利用海洋研究来获得海战优势。但有关科学家对这种说法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的研究聚焦全球海洋趋势,对导航并无用处。
许多观察家说,澳政府内部容忍的讨论范围已缩小,这造成群体性思维的危险。过于关注安全影响了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增加了政策错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