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有着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和基因,多年来在兴教育人的理念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挥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深化教师教育的改革探索,着力开展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的苏大实践。
苏州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东吴大学在半个世纪的办学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师范教育在这一时期获得初步发展,创办了多个基础教育附属学校。1952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系调整合并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成为江苏省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1981年,江苏师范学院成为国内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建为苏州大学,开始加速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转型中,苏州大学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传统,继续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纵观苏州大学122年的办学历史,教师教育贯穿其中,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教学名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
学校把教师教育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师范类本科专业12个,基本涵盖基础教育学段所需要的专业,构建了教师教育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扎实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需求,承担“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以“国培”和“省培”项目为契机,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同时,长期开展教育对口帮扶,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重大战略。为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培养改革顶层设计,苏州大学于2019年单独成立了师范学院。
《强师计划》为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顶层设计,促进了新时代教师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苏州大学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将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强师计划》更高水平推动教师教育发展。
第一,全面开展师德教育,将师范生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学校通过开设师德课程、系列师德讲座,大力开展“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将师德教育细化到教师教育全过程,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师范文化是师范教育的灵魂,学校通过开展江苏师范学院历史溯源,发扬师范文化传统,传承百年师范基因;通过“明日之师”和“教育实习动员大会暨师范生宣誓仪式”等活动,加强综合性大学师范文化建设。
第二,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是探索学段衔接,推动师范本科和教育硕士阶段整体设计。2015年起学校承担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加强了师范类本科与硕士培养阶段的衔接,逐步探索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共开设了18门师范专业高年级研讨课,相关学分在硕士阶段可得到认可。二是推进学科交叉,开展教师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多年来通过辅修及双学位的“1+1”培养方式,鼓励师范生修读跨专业课程;作为制度补充,通过开设“教育领导+”微专业,涵盖教育、法律、心理、艺术、STEAM等课程组,探索“1+X”的跨学科培养方式。三是为非师范生提供接受教师教育的机会及发展通道。学校通过专业大类招生,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修读师范专业;通过转专业机制,接收非师范生进入师范专业。未来,学校拟将书院制建设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相融合,进一步培养师范生跨学科能力,融通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校地协同,创建教师教育发展区域生态。在苏州市“名城名校”发展战略背景下,学校与地方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校地协同发展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在省内创办了多所实验学校及附属学校;同时积极探索“大学+高中”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在优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学校建设了以数字化、镜像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云中苏大”,并接入2021年新建的师范实训中心,旨在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师教育实践模式。目前,实训中心已在苏州、南京等地多所优质学校配备远程同步设备,希望借此突破师范生培养与一线基础教育资源的地域和校际限制,丰富师范生多学段多学科的职业体验,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未来,苏州大学将以《强师计划》为契机,织就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苏大教师教育“双面绣”。
(作者系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18日第1版
作者:江 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