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故里气象新

晨曦中的霞街村。余国强 摄

少年骑车经过林氏大宗门前的“三斗”科举石桅杆。

余国强 摄

林召棠故居约7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平房。

余国强 摄

状元桥。余国强 摄

吴阳镇霞街村林氏大宗祠。余国强 摄

状元林召棠纪念馆。郭龙碧 摄

三江过境,濒临南海,著名水乡。吴川建县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吴川文物古迹甚多,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晋代茂山书院、唐朝古船遗址、宋朝梅菉祖庙、明朝吴川学宫、民国名将张炎将军故居等,如同一轴画卷,展现出各个历史时期吴川的锦绣人文景观。

吴川八景闻名遐迩,延华弄月、一览凭高、极浦鱼归、丽山樵唱、文翁耸翠、通泗垂虹、限门飞雪、东海朝阳,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时光流逝,历史更替,现存的景点仍焕发着历史的光彩。古今多位文人墨客曾为其题诗,粤西地区唯一状元林召棠便是其中一位。

吴阳镇霞街村,是林召棠出生之地。四季更迭,岁月轮转,环霞街村而过的霞江依然平滑如镜,微波粼粼。东岸屋楼林立,祠宇庄严,西岸灌渠纵横,稼穑飘香。绿柳红花点缀步道之间,美丽宜居特色乡村跃然眼前。

林召棠的长子林心彝亲书“状元”二字的牌坊是林召棠纪念馆的“门面”,庄严大气。其后,极具岭南风味的纪念馆里陈设着状元墨宝、应试试卷以及林则徐等名人到访的题词碑刻。不远处的林氏大宗,院内鲜花四溢,檐下“进士”“学士”等匾额琳琅,古朴祠宇里满是书香文墨之气。

在林氏大宗前,立着两根已有180多年历史的功名桅杆,桅杆上有三托,一托为举人,二托为进士,三托为榜眼、探花。桅杆上所刻的葫芦和金钱样式,展现出林召棠的状元身份。两根功名桅杆激发了粤西地区文人读书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吴川人踏上好学求知之路,铺就吴川文化的荣光。

作为粤西地区唯一的状元,林召棠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病逝于同治十一年(1873年),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享年87岁。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林邦瑞是个国学生,父亲林泰雯为乾隆贡生,参加两次乡试均中副榜,30岁开始教馆授徒,培养门生数百人。

耳濡目染下,林召棠3岁能背诗,6岁熟读四书及部分五经,七八岁起学诗作文,17岁以一等成绩考取秀才,学使姚文田称其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1812年)被恩师程国仁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并命入官署肆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通过顺天府的乡试被录取为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在殿试中写出了横扫癸未科场的天下第一策,被道光皇帝钦点为状元,名扬天下。

林召棠纪念馆中有林召棠会试、殿试的答卷,馆中包括状元坊和林芾南公祠,布局为一牌坊一路三进三开间。内中每间的正檐之下皆有牌匾:清代翰林吴道镕所题“林芾南公祠”置于公祠门额;清代著名学者吴兰修所题“海山别院”置于首进门额,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于1932年重题;海南探花张岳崧所题“守一养和”置于二进门额;刑部侍郎程国仁所题“心亭亭居”置于三进门额。馆内文化氛围浓厚,展出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吴川历史上曾出状元1名、文进士7名、武进士1名、举人56名、武举人17名、恩赐举人25名,可谓人才辈出。近几年来,吴川市政府紧紧抓住吴阳镇历史文化名镇这一定位,结合多个城镇的文物古迹,对吴川的传统民居院落、古建筑、古驿道、抗战文物、红色文物等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状元故里的名片愈发响亮。

林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