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30万,住家教师正在成为富人新宠

  今年教育行业真的是一言难尽,说倒就倒,不管是民间机构还是上市公司,都很难逃过这劫,上市公司最多靠着以前积累的家底多撑一会。

  二十几年前,教育机构还没那么猖狂的时候,校外补课也是不被允许的,学校老师为了多赚点外快,就偷偷摸摸地把学生接到家里补课,纯粹个人行为。

  据说这种私教,借以“高端家政”,“高级保姆”的形式在市场自由流动,月薪可达两三万,也就是年薪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所以短期内,针对人口增长的政策是一个接着一个,什么开放三孩,取消学区房,私立学校转至公有制,取消校外教育等等。

  在中国人眼里,唯有读书高,高考就是个独木桥,考上大学,虽说也未必可以成为什么人才,可能也就是个PPT工人,但如果考不上,连当PPT工人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你别跟我扯什么小学生当老板,博士生去打工的情况发生,这种是存在于想象中,实际生活中收入和学历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现在政策的确是雷厉风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补习市场依然庞大,无非是让补课由明转暗,甚至因为老师无法大规模补课,更可能推高补课单价,比如现在的住家教师。

  届时,有钱人和穷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大学将真正成为有钱人的后花园,靠读书打破命运将会成为一句笑话。

  可是住家教师的出现,却让这种固化公开化,让人无法再用阿Q精神来自我欺骗,毕竟能有多少家庭可以拿得出30万年薪来养一个住家教师。

  然而一对一的培训,效果一定是显著的,这相当于这部分有钱人已经提前给孩子锁定了大学名额,普通人只能在剩下的名额里继续厮杀,这会令竞争更加激烈。

  如今高考制度依然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短期内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来代替高考,这就意味着高考本身不可能被改革。

  这看似极为矛盾的行为实际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了,从此往后大学教育将成为真正的精英教育,该分流的就早些分流。

  其实“分流”这个词,站在现在的普世价值看,的确是个贬义词,它意味着职业技术学校,意味着成为蓝领,意味着工资低,工作累。

  现在的中国大概率要走德国的发展道路,就是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并且提高蓝领阶层的收入水平。

  比如前两天,国家发布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且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让资本为主导,培养高级蓝领,恢复过去的企业内部“技术工人学校”或“职工学校”。

  但是德国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家的制造业有足够的科技含量,所以可以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分配到劳动者头上。

  可是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发展了那么多年,还是在靠人口红利做最最低端,没有技术含量,只能靠压低价格来占有市场的生意。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三番两次强调要发展“小特高新”企业,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把中国的经济以及内需盘活 。

  然而,发展科技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产业没有完全升级之前,教育改革过早介入,对底层老百姓来说,短期内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影响。

  从古至今,从来都是靠读书打破阶层,尽管现在越来越难,但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有效途径,要么别生,生了就好好提供资源给到孩子。

  对于监管而言,尽快加大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让师资流动常态化,这样才能让现在的学生安稳地渡过改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