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排行榜背后,生意的味道越来越浓。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图/新京报资料图
人大、南大、兰大等“双一流”高校要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近日,多所中国名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消息,引发很多关注和讨论。有媒体证实,中国人民大学已决定不再参加国际排名。此外,南京大学校方曾明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兰州大学也对外表示,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较为公认的四种世界大学排行榜
实际上,“退出”的说法并不准确。比如,南京大学的说法是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兰州大学说法是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退出”所指的更多是不与排名机构合作、不向排名机构提供数据,并不是说“退出”之后,排行榜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高校的名字了。今后,该怎么排,还是怎么排。
对于大学排行榜来说,这种所谓的“退出”,主要是传递出相关高校对大学排行榜态度改变的信号。
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公认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有四种,分别为QS世界大学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其中,QS世界大学排名由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起初QS公司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共同推出世界大学排名,但最后二者分道扬镳,各自发布世界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是一家国际高教传媒杂志,一开始属于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部分,后出售给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出版形式也由报纸变为杂志。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也是一份由媒体发布的大学排行榜单。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起初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
这些大学排行榜单的指标体系各有侧重。比如,QS排名强调大学软实力,着重考察学术声誉和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THE排名则赋予教学、科学研究各30%左右的权重;U.S.News排名则强调学术研究和学校的整体声誉。但这些大学排行榜对科研成果,如获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量以及在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发布数量等可量化指标的侧重是一致的。
据学者统计,在各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论文发表和引用的权重达到六成以上。其中,U.S.News的排名指标体系更加注重高校的科研成就,其中文献指标的比重就占到了65%。
▲南京大学。图/新京报资料图
生意还是公益?
大学排行榜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发布方或者是教育咨询公司,或者是媒体,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学术机构介入。
以U.S.News为例,发布大学排行榜本是媒体的一个商业项目。时至今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知名度一般,但是其大学排行榜却风生水起。
这些榜单大都由私营机构发布,所以都涉及商业操作。而与高校合作,向高校出售咨询类服务,是发布方的主要盈利方式。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商业化排名”的色彩。
可以说,排行榜背后几乎都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属于典型的利益相关业务。
其中,QS的商业化运作无疑是最成功的,不仅产品种类众多,而且与时俱进推出各种针对性的榜单,不仅有世界、亚洲大学排行榜,还有学科排行榜,面向中国市场还推出了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
正所谓,西方人做排名,中国人在看排名。这些丰富的排名产品,所瞄准的就是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求以及留学市场。也正因为此,这些排行榜背后,生意的味道越来越浓。
更重要的是,排行榜无法全面反映大学的真正实力。中国人民大学之所以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恐怕也与榜单无法客观反映其办学实力有关。例如,2020年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排在第27名,在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华东理工大学之前。
而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的2021年的最新榜单,曲阜师范大学在中国数学学科榜单中位列第一,超越了北京大学,成为全亚洲数学学科实力最强的高校,就曾引发舆论哗然,也让公众意识到这类排名的不够科学和不够精准。
再比如,牛津大学连续6年位列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第一,而在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常居榜首的则是普林斯顿大学或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牛津大学的排名相对靠后。
这也同样说明,对大学的评价是多维度的,大学的排名受指标体系差异等多重因素发生变化,排名先后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无法全面反映大学的全部。
用可量化的数据评价高校,优点是客观,但缺点也同样突出,比如教学水平就很难量化。对于中国高校来说,无论哪种大学排行榜,其评价体系都无法覆盖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部发展目标,比如高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贡献。
而用同一套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高校,也会导致排名结果大失水准。一般来看,各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对理工科高校相对更有利,人文社科类高校则吃亏。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走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4月21日,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外景。图/新华社
世界一流高校如何办
近年来,总体上,我国高校在各大排行榜上排名不断提升。
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列第16名。这既是我国首次有两所大学进入前20名,也是亚洲国家的大学迄今为止的最高排名。此外,中国内地共有10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同样创了历史纪录。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各类大学和专业排名颇受关注,不少大学也重视各类排名,甚至出现了围绕排行榜办大学、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现象。
例如,一些高校盲目追求科研项目、国际发表和成果高引用率,盲目提高师生比指标、盲目追求国际化水平。甚至有高校直接照搬排行榜指标并逐级分解分派到教师头上,并将其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看重论文数据而忽视论文质量、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一些高校比较突出。
不仅是部分高校围着排行榜办大学,一些地方引进人才也以大学排名为筛选依据。比如,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均将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筛选条件之一。
客观而言,各大排行榜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但是,如果将其作为唯一标准,过度紧跟排行榜办大学,甚至为了排名上升,而与排名机构勾连进行灰色交易,则将背离高校办学初衷。
在这种背景下,与大学排行榜保持距离,对各种商业运作说“不”,坚持办学特色,也是坚守育人初心。
文 / 李一陵(媒体人)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