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施行 专家建议加强不规范办学查处 引进民办资本

南都讯 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落地与执行成为接下来的关键工作。在法律的执行层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广东如何抓住新法机遇?日前,南都教育联盟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

加强不规范办学查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由现行法的3400余字修改为10000余字,是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的系统总结,对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祁占勇认为,新法完善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职业教育开展的时代适应性更强。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提升社会认可度,有利于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的认识。

4月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打通了职业教育学生上升的通道。

新法落地首先要坚持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执法模式。”祁占勇分析道,职业教育中不仅涉及职业学校,还有多种培训机构、企业办学和参与办学等,其牵涉的行政机关多元、丰富,审批管理的形式等各有不同,行政执法要秉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若需联合执法的,要分清各部门的权责,有序的组织协调。

其次,要加强对先前不规范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的查处。“特别是长期一些职业培训机构乱象丛生,培训的质量和内容参差不齐,既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职业受教育者受教育权的实现,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日常监管和定期审查的职能”。

最后,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遵守执法的法定流程。同时,在执法过程中突出执法的专业性以及教育执法的特殊性。

加大投入 引进民办资本

“企业”是此次新法的关键词,全文一共出现47次。新法明确指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可见企业和民办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不高,投入不足。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化,职业教育正好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立法学会理事管华认为,从整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产业发展来看,要想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向智能制造发展,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仅仅依靠中央财政投入远远不够,政府主导的示范校职业学校力量始终有限,应该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提高民办职业教育质量,或引进国外相对高端的职业教育力量,同时加强监管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护理专业实训课堂。

管华表示,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此次新法也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未来的前景是引进民办资本,提高教育质量。“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加大投入,办起自己的品牌,另外中职、高职、本科的职业教育应实现一贯制培养。”

祁占勇亦指出,在举办者的权益分配方面,新法丰富了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的内容,强调联合办学的举办者,要签订协议,明晰权利义务,委托办学的要签订委托合同。这对法院辨明协议、合同性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凝练出职业教育的“广东模式”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职教大省,成果显著。去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在出席论坛时表示,作为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广东已有职业院校635所,在校生265.34万人。全省76%的高职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规模亦为全国最大;校企合作共建80多个省级教学标准和1000多门省级课程工程,1+X制度试点工作规模位于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金额4.2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4.8亿元等。

“体量大、种类全、层次高,职业教育和产业链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是广东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华南师范大学华南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世勇认为,和广东的普通教育类似,广东职业教育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再者,广东职业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缺乏一支在全国职业教育界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尚未凝练出职业教育的“广东模式”。

祁占勇也指出,此次新法将“地方为主”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地方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掌握了更多地主动权,可以因地制宜推进本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因此,如何抓住新法落地实行的机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而言,亦值得深入思考。

吴世勇认为,一是要迅速紧跟政策,对《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进行修订,从法律上保证与上位法一致,做好广东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保障,其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原来提质培优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力度,对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标准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并且切实让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普通高等教育参与到职业教育举办中,从人才培养上寻找突破口,如与高职联合委托培养硕士、博士,定向培养中职在职硕士等等。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职业教育基层委员会主任蔡昶文认为广东可借此契机,提前谋划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增强职业教育“四个”适应性。即增强职业教育对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适应性,增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增强现代教育体系适应性,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的适应性,筹划布局一批在全国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高水平中、高等职业院校,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广东品牌,让广东成为全国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持续推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 孙小鹏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晖亦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