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安徽说教师公众号每日一练,请及时关注。
1.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推理上以“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的学生,其道德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前道德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答案】C。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权威和法规定向阶段。故本题选C。
2.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柏黍
2.【答案】B。解析:章志光,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理论模式。品德三维结构理论认为,品德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三个断面或维度来认识品德的结构。故选B。
3.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命题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符号学习
3.【答案】A。解析:命题学习是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联系。命题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是在“圆”、“直径”、“半径”这样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故选A。
4.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创造性
C.无结构
D.一般性
4.【答案】A。解析: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是指问题明确,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比如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题等。故选A。
5.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对同一函数公式展示了多种题目与解题过程,这属于( )。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概括教学
D.变式教学
5.【答案】D。解析:变式是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本题中教师通过对题目形式和解题过程进行变化,突出和函数公式的本质特征,这是变式教学,故选D。
6.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
A.影视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图像直观
6.【答案】C。解析:知识直观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观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故选C。
7.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属于( )阶段。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者赞扬为定向
D.以社会契约为定向
7.【答案】A。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而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阶段。故选A。
8.瓦特从蒸汽把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 )作用。
A.原型启发
B.迁移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8.【答案】A。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题干中就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启示,因此体现的是原型启发。故选A。
9.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9.【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其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故选C。
10.问题解决策略中,通过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是( )。
A.逆推法
B.爬山法
C.算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0.【答案】B。解析:爬山法是先设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方向走到与起始点临近的一点,逐步逼近目标,与题干意思一致,故选B。
11.初中阶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 )的特点。
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11.【答案】B。解析: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故选B。
12.下列不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 )。
A.问题情境
B.思维方式
C.功能固着
D.知识经验
12.【答案】B。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酝酿效应、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等。思维方式不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都能够进行问题解决。故选B。
13.( )是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生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活动因素
13.【答案】D。解析:人的品德是否得到发展以及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取决于人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个体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
14.以下问题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是( )。
A.从北京乘火车到重庆,最好的路线应该怎么走
B.求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C.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求第三边
D.让大学生考查本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写一篇论文
14.【答案】D。解析: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让大学生考查本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写一篇论文,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途径,每个学生的论文内容也带有各自的主观色彩。符合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概念,故选D。
15.技能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技能的是( )。
A.游泳
B.跳远
C.推理
D.吞咽
15.【答案】D。解析:技能是通过学习和练习后获得的习惯化活动方式,先天就会的或者是本能行为都不是技能,吞咽属于本能,不属于技能,故选D。
16.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 )来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16.【答案】C。解析:动机的理论包括本能理论、需要理论、强化理论、认知理论等。其中观念冲突论,又称为认知失调论。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观念冲突论)来解释,故选C。
17.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过程( )。
A.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到“自律”
B.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C.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到“他律”
D.从“自律”发展到“他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17.【答案】A。解析:自我为中心指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他律”指根据他人和社会的要求进行是非判断,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自律”则表示自己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三个阶段是依次成熟的。故选A。
18.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得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指的是( )。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管理
D.知识的新发现
19.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到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18.【答案】A。解析:获得是指个体使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各种联系。B项知识的转化是指对新知识进一步的分析与概括,用获得的新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构,以适应新的任务。C项知识的管理是指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更新等,实现知识的积累与创新的目的。D项知识的新发现是在人类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的获得了新知识。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C。解析:题干中知道道德规范是属于道德认知,愿意遵守属于道德情感,但是不能抗拒诱惑属于道德意志的范畴,故选C。
20.根据奥苏贝尔学习分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的学习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技能学习
20.【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例如汉语的字词教学和英语单词的教学。因此区分“你”“我”“他”和“1,2,3,4,5”属于符号学习。故选A。
21.(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为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1.【答案】B。解析: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故选B。
22.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游泳
B.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C.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D.有效记忆的方法
22.【答案】A。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游泳属于操作性知识。故选A。
23.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 ),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看到一种现成的方法。
A.功能固着
B.首因效应
C.心理定势
D.晕轮效应
23.【答案】C。解析: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能想到一种现成方法。故C项正确。
24.人们在看电影、电视剧或舞台戏剧时,看到剧情中人物的不同命运,常常情不自禁的表现出与剧中人物相同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抑制与去抑制功能
B.情绪唤醒功能
C.反应促进功能
D.刺激指向功能
24.【答案】B。解析: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抑制与去抑制效应、反应促进效应、刺激指向效应、情绪唤醒功能。情绪唤醒是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者身上容易唤起类似的情感。例如在看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时,看到剧中人物的不同命运,自己常常情不自禁的表现出与剧中人物相同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故选B。
25.教师在直观教学时,经常会运用变式的方法,其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分化概念
C.丰富想象力
D.引起注意
25.【答案】B。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分化概念。变式不充分,可能扩大概念,也可能缩小概念。故选B。
26. 下列有关知识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按照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B.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C.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属于表征学习
D.学生学过自然数的概念再学习整数属于上位学习
26.【答案】CD。解析: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C项正确。整数包括自然数,属于上位学习。上位学习是指学生掌握一个比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学习,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D项正确。故选CD。
2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多选题)。
A.知识经验
B.惯性思维
C.认知水平和特性
D.人格特征
E.问题的表征
27.【答案】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指的是个体自身的主观状态,包括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与惯性思维,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客观因素指的是问题本身的性质,如问题的情境和表征。故选ABCD。
28.所有的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经过个人的(多选题)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社会化的结果。
A.服从
B.顺从
C.认同
D.内化
28.【答案】ACD。解析:品德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包括服从和从众,故选ACD。
29.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多选题)。
A.独立性
B.自信
C.冒险精神
D.易怒
E.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29.【答案】ABCE。解析:高创造性的个体一般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ABCE项均属于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为正确选项。
30.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多选题)。
A.联想
B.课题的类化
C.审题
D.阅读
30.【答案】ABC。解析:知识的应用作为知识学习过程的掌握过程的一个阶段,是通过具体化来实现的。具体化过程虽因课题的性质、知识的领会水平与解题技能的掌握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就其涉及的智力活动而言,主要包含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彼此相联而又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成分。故ABC符合题意。
31.心理学研究发现,无论是有结构的问题还是无结构的问题其都含有的成分是(多选题)。
A.给定的条件
B.要达到的目标
C.存在的限制和障碍
D.解题的策略
31.【答案】ABC。解析:问题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难以直接解决或应付的事物或情境。任何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即问题要求的答案;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ABC三项均符合题意。
32.关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保护好奇心
B.鼓励独创性和创新精神
C.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32.【答案】ABCD。解析: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4)重视非逻辑思维,重视直觉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ABCD均正确。
33.下列任务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是(多选题)。
A.打电话
B.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C.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后,计算5×6
D.发微信
33.【答案】AC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有:(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打电话、发微信、熟练背诵乘法口诀后计算5×6均不具备序列性的特点,不属于问题解决。故选ACD。
34.在程序教学法的应用中,编制程序应遵循的原则是(多选题)。
A.积极反应原则
B.小步子原则
C.及时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34.【答案】ABCD。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主要由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首创,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当属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1)小步子原则,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3)自定步调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4)及时反馈原则。(6)低错误率原则。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ABCD均正确。
35.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时要做到(多选题)。
A.讲解正确
B.示范准确
C.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35.【答案】ABCD。解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具体包括四点:(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题干中舞蹈属于操作技能,应遵循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