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想“躺平”?从“躺平”到“摆烂”,都是成长要绕开的弯路!

本文共2788字,阅读约需9分钟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年轻教师们为何选择“躺平”?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近几年,“佛系”“躺平”“内卷”这些网络流行词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折射出的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理状况和价值追求。

随着90后、00后等一批新生代教师登上三尺讲台,“佛系老师”,“躺平老师”也开始大量涌现,成了教育界的一个怪现象。他们追求的不再是春蚕、蜡烛所代表的无私奉献,而是“佛系”“躺平”般的无欲无求。

他们不再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而是心如止水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他们不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荒谬的道理,他们明白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孔子弟子三千才教出七十二个贤人,佛都只渡有缘人,而自己又怎么可能去拯救每一个学生呢?

但是,先不要急着批判这些年轻的“佛系老师”和““躺平老师”,我们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他们选择宁愿“躺平”之路,也不愿意继续奋斗。

我觉得很多的年轻老师之所以选择“躺平”,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这些年轻老师整天工作忙的晕头转向,职称晋级却毫无希望。二是家校关系日渐焦灼,家长动不动就举报揭发,让他们原本一颗炽热的热爱教育的心逐渐走向绝望。三是学生越来越难管难教,批评不得,管教不得,心理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以死相逼,让年轻老师们胆战心惊。

所以,我们不应该责怪这些年轻老师们选择“躺平”,他们上升的职业发展空间被堵死,工作又被太多无形的锁链所捆绑,还有大量的非教学工作负担让他们身心俱疲。他们做的越多,反而错的越多,当老师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索性不如“躺平”,反倒落个轻松自在。

但是,谁又能做到真正的“躺平”?我想现实中真正选择“躺平”的老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很多年轻老师把“躺平”挂在嘴边实则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自我解嘲,是面临越来越内卷的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

归根结底,选择“躺平”其实是年轻教师们职业倦怠的一个巨大表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黑塞曾经写过一首诗:“我天天赶路却没有目标,从不想停下来歇一歇脚,我的路似乎没有尽头。我终于发现,只是在转圈,于是对旅行感到厌倦。”

这首诗道出了职业倦怠的几个重要特点:工作缺乏目标感、丧失前行的动力、对工作时常感到无力和厌倦。职业倦怠一般在一个人工作5到7年之后才会出现,可是随着教师工作负担的不断加重,很多年轻教师才上班一两年就开始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既不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更会对学生、学校、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营造让教师安心的工作环境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呢?我想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入手。从外因来看,学校管理者应该给教师们营造轻松、自由、安心的工作环境。

要让老师们感受工作的幸福,少一点严苛的、冷冰冰的量化考核制度,多一点有温度、有情感的人性化措施,少一点形式主义的活动、会议、评比,多一点切合实际的关心、问候和福利。

要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的尊严,出现师生矛盾、家校纠纷,学校不能为了消除舆论的负面影响,就不分青红皂白把板子打在老师身上,而应该分清是非曲直,敢于为老师撑腰,维护教师们的正当权益,让老师们感到心安而不是心寒。

要让老师们看到工作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在职称晋级方面,既要做到制度上的公平、公正、客观,又要破除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让那些真正有干劲儿、有能力的年轻老师能看到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改变职业心态,才会看到教育的美好

当然,年轻教师们要想真正克服职业倦怠,起关键作用的还在于内因。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埋怨工作环境不好,将自己工作的不顺心、不如意都归咎于此。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感到无力、挫败、焦虑,难道还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吗?

张玉石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去某学校参加教师培训会,接送她的是两个不同的司机。接她的司机一路上都在抱怨学校种种的不好,而送她的司机却在说学校能够发展到今天,实在有太多的不容易。

两个司机做着同样的工作,工作心态不同,看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景。面对职业倦怠,李镇西老师说得好,要么改变自己的职业,要么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

所以消除职业倦怠,避免走上“躺平”之路的秘诀就是要学会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教师这份工作的纯真与幸福,看到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与无聊,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蒙上了灰尘。

想想当初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想想第一次听到学生喊老师好的那一天,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们对教育又怀着多么美好的憧憬。

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要永葆当初自己对教育的一颗初心和爱学生的一颗童心。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要多读书,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认清教育的本质与真谛。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要多思考,唯有思考,才能让我们理清纷乱的思绪,超拔于喧嚣的现实,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对教育的真诚与纯粹。

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要多写作,唯有写作能让我们反求诸己,认清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即使自己能力有限,也可以给一间教室里的学生带来幸福和改变。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躺平”带给你的也是这些东西,在外部环境没有太大改变的时候,与其选择“躺平”之路,不如选择一条修炼自己之路。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实践,修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从而拥有足够的专业和底气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

今年又出现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摆烂”,“佛系”“躺平”“摆烂”,从消极的趋势来看,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程度深,“佛系”是无欲无求,“躺平”是心如止水,“摆烂”则是破罐破摔。这三者其实都是一个追求成长的教师必须要绕开的弯路。

在教育这条充满荣光的路上,荆棘与诗意并存。我们不能选择“躺平”,我们更不能选择“摆烂”,那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面对细碎、重复、庸常的教学工作,我们唯有潜心修炼,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新生的降临,把自己的创意与创造融入每一堂课,把自己的赤诚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拥有一份宠辱不惊、从容平和的心境,或许我们才能够发现教育的诗意与美好。

— END —

作者 | 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张飞

编辑|周彩丽

设计|朱强

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报》旗下《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因思考而不同”为办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长。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今日教育现状:教师时刻都忙,但很少忙教学;校长什么都管,但很少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