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

□鲁先圣

我读高中是在故乡的嘉祥县二中,一所设在乡镇的农村中学,有着极其浓厚的乡村色彩。语文老师有三位,其中一位是王春兰先生。

王老师担任我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在1981年,那时候她还没有结婚,大概二十六七岁。王老师属于长相很精致的女性,印象中夏天就是穿白色的衬衫,春秋穿一身蓝色制服,冬天是黑色的棉袄,身体总是很健康,从来没有见她有生病的时候。她走路与一般人不一样,不拖沓,快捷,感觉是在走舞步的样子,很有节奏和美感。

上王老师的课,我们都喜欢。每当有同学听课走神,或者开玩笑,王老师最常说的一句批评的话是:“你这个孩子,真调皮!”

因为我的语文成绩是班里最好的,自然得到王老师的格外关注,每一堂课的提问,我是少不了的;每一次诵读范文,也大多是我的作文。

一次晚自习的时候,王老师把我从教室里喊出来,很神秘地递给我一本杂志,低声对我说:你把这本杂志送到李忠朝老师宿舍去。我当时不明白,李老师是后勤老师,不任课,而且他们的宿舍相距很近,为什么让我送给他呢?后来,当我毕业几年以后,得知王老师与李老师结婚了,才恍然大悟,我做的是信使!现在想来,王老师给了我多么大的信任,我完成了一次多么美好的作业!

高中毕业以后,我考学离开了学校,有几年的时间没有去过学校,但是,几年以后,我分配到故乡的县政府,做分管文教的县长的秘书工作,经常有机会随县长到学校去检查工作。每次去,工作间隙,我一定会去看望王老师,感觉每次见到我,她都很欣慰,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先圣,上学时我就知道你会有出息。”王老师的这句话,我常常记得,成为我一直以来的人生鞭策。

后来,李忠朝老师调到嘉祥南部的三中当校长,王老师也跟着去了三中任教,我那时已经到济南生活了,有一次借到故乡采访的机会,邀了几个同学一起去三中看望王老师。记得那次雨下得特别大,我们进校园的时候,操场里的雨水几乎淹没了我们的车轮子。但是,当我们到了操场南边的那个小院的时候,我看到王老师正站在院子门口接我们,雨水完全淋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我后悔提前打电话给她了。我们进了她家的客厅里,她也不去擦满脸的雨水,一直高兴地说:“真高兴啊,又看到先圣了。”听着老师的话,我的心中一阵阵暖流流过。

李老师那天因为去外地没有在家,王老师请了两位副校长作陪,她专门请厨师给我们做了一桌子菜,拿出藏了多年的茅台酒。那天,我们都喝醉了。

这次见面之后又过了几年,我有一次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恰好与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景科教授邻座,她得知我是嘉祥人,特别问我是否认识一个叫王春兰的老师。我说,王老师是我的恩师啊。她说,王春兰老师是她的学生,毕业以后几十年了,再也没有见过,也没有消息。我当即拨通了电话,两位近半个世纪没有联系的师徒,激动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我得知,70岁高龄的王景科先生没有过几天,就专程去嘉祥看望她的得意门生了。

2014年,因为我把孩子送到故乡的嘉祥一中读高中,借居的住所,恰好与王老师同在一中隔壁的盛世花园。因为李老师任嘉祥一中的校长了,王老师的家就安在了县里。孩子高三那一年我常回去,多次到王老师的家里去,也几次组织同学们一起请王老师吃饭。每次聚会,王老师都穿得特别讲究,认真梳理头发,她说:“我不能让我的学生感觉我已经衰老。”其实,在我的心中,王老师一直是我刚刚做她学生时的样子,那样亲切,那样和蔼,像一位年轻的母亲。

有一次下大雪,因为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我与爱人上午就专程赶回故乡陪孩子。到了晚上九点多,我们听到敲门声。儿子说:“一定是王奶奶来送吃的,她经常这个时间来,因为她知道这个时间我下晚自习了。”我打开门,果然,是披着一身雪花的王老师!她拿着一包热腾腾的肉包子,一只冒着热气的烧鸡……

我什么也没有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2015年6月,孩子考学离开故乡的时候,我们去王老师家里告别,可惜她与李老师一起回老家去了,从此再也没有见。

我回故乡的时候越来越少,但是,王春兰先生的音容笑貌一天没有忘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