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教育专网、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

  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建设、升级校园网络、保障绿色上网……7月21日,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了解到,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涵盖了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等六大类20项重点建设方向。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

  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信息网络建设十分重要。意见提出要建设教育专网,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以及部省数据中心、高校超算中心等设施的高速互联。

  同时,推动校园局域网升级,保障校内资源与应用的高速访问。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意见指出,要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

  其中,在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方面,要汇聚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各方开发的个性化资源,建立教育大资源服务机制。系统梳理各学科知识脉络,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分步构建国家统一的学科知识图谱。升级资源搜索引擎,通过平台模式为师生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和精准的资源服务。

  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意见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

  “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支持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意见提出要完善智慧教学设施,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

  同时,建设学校餐饮卫生监测系统,加强食材供应链管理和厨房环境管理,探索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楼宇智能管理,因需调节建筑温度和照明等,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意见提出要不断普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同时,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意见还提出要创新评价应用,推动学生数字档案在评价中的应用,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生评价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探索试行规模化在线考试、无纸化考试。

  此外,为保障绿色上网,意见提出,要在教育专网主干网和校园网互联网出口建设网络访问防火墙,自动识别、过滤不良网站和信息。在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终端增加青少年保护功能,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