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这座网红寺院,徒步22公里才能到达 | 觉悟禅游

别梦仙峰二十年

四围雄秀插云天

观音岩下仙圭石

不遇仙时已遇仙

寻找盛世梵宇、大美梵刹

“觉悟禅游”带您走进

峨眉山“仙峰寺”

走进仙峰寺,味净慕道,问禅体空

悬崖陡壁之下苍松翠柏之中,隐秘着一座古老的寺院。虽貌不惊人,却打着惊天动地的历史烙印。这一带常年云雾缭绕,古树参天,恍若仙境。

▲点击查看视频

峨眉山山腰,一条羊肠小路崎岖陡峭,蜿蜒直上。细雨朦胧中,烟气氤氲里,几位脚着僧鞋的出家人,背负箱包,虽步履蹒跚却又健步如飞,一颤一颤往远山深处走去。

这一行犹如移动的山峰,非俗人也,乃是峨眉山仙峰寺的一众僧侣,此时他们正从山下往山上寺庙,运送生活物资。僧侣旁有一大黄,原为流浪狗。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动物亦是生命,于是收留大黄。此后,茫茫大山深处,大黄常伴身侧,随行随远,呈现出一派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之画面。

僧侣修行之禅寺曰“仙峰寺”,古名慈延寺、仙峰禅院,海拔1752米,因旁靠仙峰岩而得名,这里山峰挺立,仪态若神,形如仙翁。

仙峰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并取名“仙峰禅林”,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太安祖师在此打坐三天,得九老指引,修复寺院,取名仙峰寺。

去往仙峰寺,需经过全山坡道最长、最陡、石蹬最高、拐弯最大的一段路,号称“九十九道拐”,可谓是步步惊心。清代文学家赵熙在《峨眉记游诗》中曾写道:“险处依稀到百分,上方人语半空闻。人行转折传书势,春蚓秋蚊画子云”。

由于不通公路, 前往寺庙需步行22公里左右,才能到达。极其考验胆量和心智。非有顽强毅力而不能达。但又恰如人生修行,行路、盘山,众生在一次次行进中悟道、顿悟。

正是由于避世不出的大隐风范,峨眉山仙峰寺也得以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因此也被称为峨眉山最美寺庙。

仙寺奇景,九老仙府,充满神秘传说

仙峰寺后的仙峰岩,是九老峰的主峰,壁立千仞,倾危欲坠,门迎华严顶,烟云缭绕,恰似翠玉屏风,千古不堕。

仙峰寺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四合院布局,中轴线对称,依次由餐秀山房、财神殿、大雄宝殿、贝叶殿(舍利殿)组成。

沿寺旁小径前行里许,有石柱六角亭台,名仙皇台,又称天皇台、三皇台。上行二里有九老洞,洞内岔洞很多,蜿蜒曲折,大小洞纵横交错。往前百米,有大洞若厅,方广数丈,是财神赵公明修行之地,供有财神像,名财神殿。

“寺号仙峰,洞邻九老;门迎佛顶,台栖三皇。”这副楹联悬挂于仙峰寺财神殿门柱上,1931年,由卢廷栋撰、鲜英书。

“九老仙府”为峨眉山古十景之一,相传九老洞是仙人聚会的洞府,绝大多数人都习惯把九老洞作为峨眉山的寺庙来称呼,其实九老洞是洞而非寺,在九老洞附近的仙峰寺才是代表九老洞的古寺,只是因为九老洞名字太响,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明崇祯年间,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胡世安三次游历峨眉山后,在《登峨山道里记》一文中说"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皇真人游此,遇一叟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所谓九老,即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明清以来的旅峨游记,多有"烛独行三十余里,闻鸡犬鼓 乐声,蝙蝠如鸦扑炬"的叙述,语多矛盾。近人林散之的《九老洞》诗写道:

山雨不可晴,秋径没蒿莱。

大坪何兀兀,九老尤奇哉。

洞古潜蚊螭,风云时徘徊。

松翠自波涛,半空起层台。

此中有驯猿,时时清啸哀。

老僧唤之来,饲之以青梅。

相依两摩挲,情好如婴孩。

我叹天地间,万物何相催。

人与物无连,物与人何猜。

仙峰茶山,好一派田园风光

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寺左大山深处,一眼望去百里茶海,葱葱郁郁,茶香飘溢,好一派田园风光,犹如世外桃源。这里群峰耸峙,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清泉鸣音,九老神水,涌珠如玉。

煮一壶九老洞中水,置一杯九老茗香茶。啜一口,从“俗”到“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品一杯,以"静"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

仙峰寺众僧众,居陋室,却惟吾德馨。一心礼佛,万物皆空,粗茶淡饭,垦荒自给。法师自号“笨僧”,通读经典,参天悟地,修为颇高,广结善缘,引领一种僧侣,参悟本心,弘扬佛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仙峰寺上遥望远方城市氤氲灯火,退身于神仙洞府,可谓是身心俱静、心无杂念、清心寡欲。峨眉山仙峰寺,值得一去!

▲点击查看视频

美丽而安全的峨眉山欢迎您!

-END-

来源/觉悟号

推荐阅读

每一个在峨眉山望见贡嘎雪山的日子,都值得你奔赴而来

春天除了去金顶,峨眉山原来还有这么多可以做的事情!

一场高质量的峨眉山春游,我只花了15块

“在看”的瘦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