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停,逛博物馆“不用停”!

2022年疫情又拦住了我们出去看看的脚步

不能去洛阳看牡丹

也不能去开封吃胡辣汤了

现在轮到夜叉出场啦

旅游停了,逛博物馆不用停

本周六晚(5月14日)21:25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博物馆之夜》,跟夜叉来一览河南博物院收藏里的荣华盛世吧!

河南博物院就像一本活的史书,漫步每个角落,都有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四神云气图》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壁画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气势恢宏。从这幅壁画中,我们也可以一睹大汉的盛世荣光。

四神云气图

刘秀继承汉高祖遗志,创建东汉,却没有继续定都当时风雨飘摇连年战乱的长安,反而选择了城廓完整,河运便利的防御要塞洛阳作为都城。

东汉时期,冶铁技术成熟,农业发展迅速,这时的洛阳生活富庶,才人辈出。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当时的洛阳城中,商人的数量已是农夫的10倍,他们拥有的财富不计其数。

两千年前的有钱人住什么样的别墅?河南博物院的这些陶屋、陶楼可以告诉你答案。

汉代连阁式陶仓楼

这座汉代连阁式陶仓楼,兼具储粮与居住功能。它高达7层,由主楼、配楼和院落组成。主楼与配楼间有阁道,顶部的塔楼还具备瞭望防卫功能,生动阐释了“高台层榭,连屋接阁”

除了地主商人,汉代普通人家的住宅也颇为讲究,根据《汉书·晁错传》的记载,平民住宅多为“一堂二内”,也就是今天的“两室一厅”。

而在一些出土的陶楼里,还能发现当下流行的百叶窗和飘窗,院子里配有仓房、厨房、猪圈等,功能齐全,是汉代自给自足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吃得好住得好远不是我们的祖先追求的全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古来仁人志士放不下的抱负,树碑立传不仅留下了他们的生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脉动。

这篇《汉司徒袁安碑》,记载了东汉名臣袁安出任官员的经历,字迹浑厚古茂,雄朴多姿,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

汉司徒袁安碑

洛阳是当时的太学城。洛阳太学规模宏大,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人数最多时达到三万人。

汉灵帝时期,太学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所谓的“统编规划教材”。在汉灵帝的批准下,《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书刻在四十六块石碑上,被称作《熹平石经》。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由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等人奏请刻立,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观者云集。

但这件中国书法史上的鸿篇巨制却命运坎坷,河南博物院如今也仅收藏了其中残石三件。

“十不存一”的《熹平石经》

讲了洛阳,就必须要讲我们历史上另一位极有存在感的都城——

八朝古都开封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又称为汴梁、汴京。此后,开封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启了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史书上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开封城的繁华。

这是北宋开封城复原模型,昔日开封城的无限繁华,令人心驰神往。

宋代的商业极其发达,商品经济发达最需要的“硬通货”就是货币,宋代出土了不少银铤。这件聂北铺出门税银铤,平面呈腰形,两端呈弧形,束腰处錾“出门税”。在宋代,白银进一步货币化,用途更加广泛。

聂北铺出门税银铤

据记载,北宋开封城内店铺林立,商贸活动活跃,“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并利用运河漕运,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沟通海内外。

作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都市,入夜之后的开封城,热闹仍不减白昼,茶楼酒肆、勾栏瓦舍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夜市在此时迎来了高光时刻,娱乐演出场所和专业艺人表演,成为了宋代夜市的一大特色。

在河南博物院的二楼陈列着一组宋代杂剧人物雕砖和散乐表演雕砖。

散乐雕砖上雕刻着持笛、大鼓、腰鼓和拍板等乐器正在进行演奏的散乐人物,杂剧雕砖上则雕刻着杂剧的各种人物角色。

杂剧人物雕砖

中原历史从原始社会直至秦汉唐宋,时代延续上无断层。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中原大地对周边地区有着极强的辐射性和影响力。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中原历史,其实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在河南博物院里,我们窥探到了历史的一瞬。

什么?

夜叉提到的文物太少了?

这周六(5月14日)21:25来CETV-1《博物馆之夜》

45分钟满满干货

东都闪耀,汴京梦华

夜叉等您一起游河南博物院

过去的五月份

你去过哪个城市玩耍呢

是否拜访过那里的名胜古迹?

点击发消息告诉夜叉你的故事

或者分享到朋友圈跟朋友们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