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恋爱观?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搜“恋爱观”,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标题:“正确的恋爱观是怎样的?”“成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清醒的恋爱观是怎样的?”这些阅读量不低的文章背后,是一个个对爱情憧憬又懵懂的面孔。或是因即将开始一段恋爱关系而踯躅,或是正因恋爱而困扰,不少人纷纷转向互联网,想要寻求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恋爱观呢?

事实上,关于恋爱的元素在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社交媒体上,分享恋爱故事或吐槽另一半,都能引来大批网友感同身受的留言;闪亮荧屏上,恋爱题材的作品频频上线,更是有真人秀节目24小时无死角展现着情侣的日常生活;高校课堂上,有老师专门开设恋爱课,帮助学生学习情侣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说,恋爱话题逐渐从私人议题转化为公共讨论,在一个个观点的碰撞中,人们的恋爱观也显得五彩斑斓。

无需整齐划一,但也有迹可循。有心理学家提出了爱情三维量表,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根据各个要素的组合,又分成七种爱情。平心而论,对人类的情感分门别类有些勉强,但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确实能给我们提供些许参考。比如,只有承诺、缺少亲密和激情的“空洞式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却缺乏激情的“伴侣式爱情”,都是现实中一些婚姻现状的真实写照。这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反思,间接促使年轻人更加注重在恋爱中的感受。承诺很重要,但激情和亲密也必不可少。有人向往一见钟情的浪漫,有人相信在生活中不断磨合才是真,有人追求灵魂的契合……恋爱的世界里,因观念多元而相处多彩。

恋爱不存在孰优孰劣,也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情感本就是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投射。话虽如此,对于恋爱的正确认知,每个人心中还是有一把标尺的。在各种夸张演绎的“狗血剧”中,不乏批量制造的“人工糖精”,这种悬浮的爱情不仅脱离了生活,还会误导观众。在真假难辨的直播互动里,也有部分博主精心展示恋爱细节,用昂贵的礼物和冒泡的滤镜,营造着恋爱的光鲜外表。在博人眼球的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情感导师以“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十八万”为荣,哗众取宠吸引用户点击……这些刻意制造的“恋爱”、经过加工的“恋爱”,都与爱情无关,而是与钱包有关。

耳濡目染下,难免有人错把物质享受作为衡量恋爱的砝码,量化彼此也物化感情。不少人赋予爱情以浪漫的遐想,但是,这不应该也没必要成为索取和强求的枷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所以风靡走红,靠的不只是一杯奶茶的香气,而是秋风乍起时有人想起你,秋意渐浓时有人关心你,秋寒袭来时有人惦记你。这份心意弥足珍贵,这种悸动难以言说。正是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我们憧憬着、陪伴着、经历着、分享着。

说到底,爱情有“三十六计”,也有“千变万幻”。想要从网上寻求一个恋爱模板、一道感情公式,难免弄巧成拙。或许,从来没有单方面的所谓“正确恋爱观”,对不对头、合不合适、长不长久,从来都是在双方的努力下共同验真或者证伪的。毕竟,解答爱情这道古老的人类命题不是一个人勉为其难的事,而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自然结果。

这正是:你爱我,我爱你,两情相悦甜蜜蜜。无标准,不定义,相伴日久见人心。

人民日报评论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