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自从傅首尔在综艺节目中现身说法,为观众展现了“撒娇式育儿”的神奇效果后,这一育儿方式瞬间火遍全网,被许多父母称赞和效仿。

的确,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但是,如果不了解“撒娇式育儿”背后的运作原理,盲目应用,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

恰当示弱让孩子变得自信有担当在孩子心里,父母总是无所不能的。年龄越小,这种感觉会越强烈。当孩子逐渐长大,自主意识迅速崛起,便想要验证自己的能力,并期望拥有如父母一般的胜任力。

这个时候,父母偶尔对孩子撒个娇,适度示弱,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我曾在小区运动场碰到过这样的场景。有个小女孩在大人的运动器材上面做运动,估计是有些害怕,她问妈妈:“妈妈,你能陪我一起玩吗?”

母亲大概是看出了女儿的不安,但她并没有走过去和孩子一起玩,而是微笑着说:“妈妈有点害怕,不敢上去,我好像没有你勇敢呢。”

这句话就像是有魔力一样。听完妈妈的话,女儿略作停顿,猛然站直了身子,双腿运动的幅度也变得大了起来。她大声跟妈妈讲:“妈妈,你看,这个很简单的,不用害怕。你勇敢一点,有我陪着你呢。”

当这位妈妈“小心翼翼”地站上运动器材时,女儿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说:“妈妈,你真棒,好勇敢呦!”

这位妈妈用“撒娇”帮助女儿克服了恐惧,同时让女儿在“帮助妈妈”这件事上获得了成就感,变得自信和勇敢。

上述案例与著名教育学家海兰的观点不谋而合:当孩子面对完美型父母时,会养成两种性格。要么学习父母,让自己变得完美;要么什么都不做,等着父母帮自己做。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面前恰当地示弱,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宽容、更自信、更勇敢。

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控制性示弱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撒娇式育儿”虽然有其特定优势,但是践行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信任孩子,并且以帮助孩子成长为目的。

如果父母仅仅是为了借助孩子的同理心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以此依赖或控制孩子,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角色就很容易倒置,这将给孩子的人生造成极大影响。

知乎上有位网友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他在文章里抱怨,父母经常对自己撒娇,并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自己在忙碌之余还要费尽心思安抚父母的情绪,以至于身心俱疲。他很想拒绝父母,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看似“大逆不道”的文章,却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许多人留言说,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这就是那些“被撒娇的孩子”长大后的样子,他们懂得照顾父母的情绪,也比一般孩子更懂得担当。可是,他们并不快乐。

因为父母过于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压制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这些孩子内心严重缺失安全感、满足感和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被忽视的孩子》里讲到:当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失了应有的界限,就意味着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这使得他们在青春期叛逆的风险将更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或许会责任心过度,却永远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始终处于情感缺失的状态。

因材施教,营造最舒适的亲子关系每个家庭的育儿环境不同,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各有差异。所以,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第一种情况:如果家庭教育环境良好,孩子有较强的安全感和自主意识,父母适当示弱,就能够帮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这里的适当示弱是指,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且这件事情不会颠倒了亲子角色。

比如,你可以跟两三岁的小朋友撒娇道:“妈妈做完家务活有点累,你能帮忙把玩具摆放好吗?”这样做,不仅能给孩子创造干家务的机会,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但你不能跟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说,妈妈太累了,就由你来负责今天的晚饭吧。这件事情完全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外,只会让他们变得惊慌和不知所措。

第二种情况:如果因为教养方式不合理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等,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通过满足孩子的需求帮他们获取安全感并养成良好品格。

为人父母需要清楚,没有哪一种育儿方式是绝对有效或者堪称完美的,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时,关注点不应在方法本身,而应聚焦于应用对象的个体特性,因材施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