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闻:2014年,丈夫坦白36年前的出轨后,遭70岁妻子殴打致死
日本网络:在搜索引擎搜“丈夫”,最先自动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
小林美希的采访:虽程度不同,受访者都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
有恨意的妻子们为什么不离婚?
耻感意识、忍耐美德的束缚,隐形的歧视和不尊重令多少女性对生活失望?
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何种程度影响着普通人的生存质量?
小林美希,自2007年成为自由记者。2013年,获贫困新闻报道奖。做自由记者14年,她的报道始终聚焦雇用、结婚、生产与育儿、重返职场等问题。
小林美希用跨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持续追问: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
原貌记录女性视角,同时补充男性观点,省思固化观念的同时,也向职场文化、社会环境提问,给各年龄段读者一次深入思考婚姻和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她们“为什么恨”“为什么不离婚”,是值得思考的。
作者: [日] 小林美希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中信·春潮
原作名: 夫に死んでほしい妻たち
译者: 阿夫
摘句
1 “真希望我丈夫去死——”
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深爱着自己丈夫的妻子们,就算丈夫卧病在床也不离不弃的妻子们,无法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妻子们,听到这句话,肯定会惊愕失色吧。
有人可能会反驳:“既然都这样想了,干吗不离婚呢?”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女性想离婚却离不了,而认为“只要丈夫去世,问题就能解决”的女性比比皆是。采访中,我对这一点感触颇深。追根溯源,就业问题是关键,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导致妻子们希望丈夫去死的核心。
时移世换,今天的日本却依然保留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女性“结婚离职”是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后果集中体现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夫妻关系上。
2 关于就业原因,很多女性的回答是: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考虑外出工作。实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现今日本的经济状况导致男性工作不稳定,经济压力确实是夫妻二人均外出工作的原因。然而随即出现了这样一种论调:一旦身为人母的女性外出工作, 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工作”,就会被 视为 “自私”—— 作为女性、作为母亲不该有的“自私”。
自1986年《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颁布以来的30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持续工作。
3 与美幸同样边育儿边工作的职场女性,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她们父母当年的完全不同,由此也导致 了她们与父母之间巨大的观念隔阂。许多长辈不了解现今的职业女性因怀孕、生育和育儿在职场遭遇的各种困境。
4 美幸夫妇为究竟该由谁来休育儿假争执不断。孩子出生在 5月,虽说第二年 4 月就能上托儿所,可上托儿所之前应该由谁照看呢?美幸热衷工作,无法想象自己休一整年的假,计划“最多休息半年就回去上班”。她问丈夫能否“休六个月或一年的育儿假”,丈夫以“会被炒了”“会被降职”为由,拒绝了。
5 从1996—2014年日本休育儿假或产假的男女比例来看,女性从49.1%上涨到了86.6%,而男性仅从0.12%增加到了2.3%。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当然与职场缺乏对“男性休育儿假” 这一合理事实的理解有关,但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才是问题根源。
6 东京都内一家托儿所的所长,多年来接触了很多双薪家庭的父母。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若妻子休育儿假,丈夫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男人一旦习惯了轻松自在,便无法接受妻子返回职场后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
7 美幸产后身体恢复之后,像以前一样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她的丈夫过着天天桌上有热菜热饭,早上出门有人送,晚上回家有人等的生活,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节假日里,他会元气满满地大喊一声:“为我们家做贡献喽!”然后,劲头十足地和孩子玩、帮美幸做家务。可美幸觉得“贡献” 这个词,怎么听怎么刺耳。
8 美幸在“刚满一岁、可爱得不得了”的孩子和热衷的工作之间左右摇摆、心绪复杂。在职的母亲和在职的父亲,有了孩子以后本应面对相同的生活,可育儿的重担却往往只压在母亲、压在女性身上。比如孩子发烧了,托儿所会自然而然地先给美幸打电话。为什么不优先联系孩子的父亲呢?做父亲的从没经历过突然接到托儿所电话时的恐慌。
9 最近,我没喝过一口热汤、没吃过一口热饭。吃饭的时候,给儿子喂一口,给女儿喂一口,就像老燕子,把食物衔回来喂到一只只小燕子嘴里。自己的事情总是排在第二、第三位。我都想不起来自己上次好好吃一顿饭是什么时候。
10 “按照团体人寿保险的规定,贷款人一旦去世,所有的贷款都不用偿还。这可比离婚划算多了。”听到银行有关还贷的说明时, 美幸猛然意识到,自己竟如此真切地盼望丈夫的死亡。
11 志穗申请育儿缩短工作时间后,公司以她需要照顾孩子为由,不再让她参与重要项目。“真应该让男人像女人一样,边育儿边工作!”义愤填膺的志穗,不禁迁怒于丈夫:“为什么那么无能,还那么得意 ?!”
12 榊原律师事务所的打越咲良律师(离婚诉讼专家,著有《为何妻子突然提出离婚》一书)亦发出了这番愤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是停滞不前的社会。受过高等教育, 且有能力的女性,仅仅因为身为女性就被埋没,男性却被抬高身价,收入稳定。”
13 关于自己的婚姻,志穗每次都在同样的问题上兜圈子,苦思冥想却毫无结果:如果离婚了,孩子会怎么想?如果不离婚,孩子又会如何看待彼此冷漠的父母?如果决心要离婚,趁孩子还小、不太记事时离了最好吧?
14 在日本,“结婚 = 成人”的观念仍然存在。前文提到的《关于婚姻及家庭结构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日本人认为“只有结婚才算真正成人”。由此可见,婚姻制度依然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离婚对女性极为不利。另外,整个社会环境也不利于单亲爸爸或单亲妈妈的生活。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志穗的沮丧情绪就不会消失。就这样,丈夫死亡成了妻子们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
15 休完产假、重返职场后,聪子为了能每天准时下班,申请调到了公司“养闲人” 的部门。虽心中不甘, 但她极力安慰自己:“孩子还小,没有办法。”
公司一位很优秀的男性员工也被调到了“养闲人”的部门。聪子在家里和丈夫聊起这件事时,同情地说:“真可怜!”丈夫却轻描淡写地说:“真有他的!还真去那种垃圾部门。”丈夫随意说出口的话,刺得聪子的心生痛。
16 “我以前听说,如果妻子比丈夫挣得多,或是妻子比丈夫工作忙,夫妻关系就会恶化。还真是这样!”
5年前,聪子的工作量突然加大,下班比丈夫还晚,丈夫为此很不开心。两人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路人。聪子没有想到,丈夫竟会嫉妒她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一直以来,他的工作再忙,聪子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哪怕他去海外出差,聪子也没说过类似“别去”的话。可他竟然……
17 在这个世界上,妻子、母亲、女人总是处在劣势。女人是娘,男人也是爹啊!不是吗?我当然知道,在公司里老是提孩子不好,请假太多也可能丢了工作,可如果大家都不出声,这个社会就不会改变。为什么不声讨呢?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我们的社会制度呢?
18 身处对育儿女性毫无同理心的职场,咲子向同事们连声道歉,说着“对不起”提早下班;去托儿所接孩子迟到了,向托儿所的老师连声道歉,说着“对不起”接走孩子;对着孤零零等了很久、哭了很久的孩子连声道歉,说着“抱歉啊,我来晚了”,把孩子抱在怀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个月后,咲子心力交瘁,再也撑不下去了。
19 咲子丈夫的工作调动成了他们夫妻二人命运的转折点。咲子跟随丈夫到了欧洲,开始了全职主妇的生活。渐渐地,丈夫显露出了本性。
看着做家务、和孩子玩的咲子,他感慨道:“每天只是和孩子玩玩,真好呀!”
咲子被激怒了:“你说什么?对, 我现在只是做做家务、和孩子玩玩的全职主妇,可是之前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那么辛苦,那么拼,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我的不甘你又知道多少?”
20 搬到九州以后,我的年收入连20多岁时挣的一半都不到,我怨过一句吗?现在,仿佛终于从乌云后面透出了一缕阳光,他却丝毫不了解我内心的感受。混账!去死 !! 一股杀意从我心底涌起,他却完全没有察觉。
21 咲子不离婚,也是不想便宜了丈夫。在如今的社会,离婚对咲子的丈夫来说好处多多。她的想法是,就算丈夫在外面找小三也没有关系,但作为交换,必须继续维系婚姻关系,让他履行养家的义务。毕竟,自己在九州被中断的 11 年职场生活,永远也回不来了。
22 女儿只能再活半年,可我丈夫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下班回来,照常先去洗澡,然后坐在电视机前,一边乐呵呵地看电视,一边等着我做好晚饭。
——真该把你的心脏换给女儿!
23 我简直快要被他逼疯了。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朝墙上打了一拳,结果,墙面马上就破了一个洞。我丈夫虽然不知体惜他人的感受,看到东西被打坏,却心疼得不得了。后来我们的争吵再度升级,两个人扭打起来。我被他推倒在地,刮坏了墙壁,他连看都不看已经倒在地上的我,直接扑过去检查被刮坏的墙。
24 当初不和他结婚就好了。
我不知歇斯底里地冲他喊过几百次“去死”。我跟他吵, 把桌子掀翻,还推倒圣诞树,把屋里搞得乱七八糟。不管我怎样闹,他都漠然地站在一边,一言不发。
马上就30岁了,收入稳定,生活安定,找个差不多的人就结婚吧,这是我结婚时的想法。这样想,是不是错了?
25 明日香的丈夫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周六、周日除了加班, 还要陪客户打高尔夫球,每个月只有一两个周末能待在家里。明日香以前也在丈夫就职的公司工作,27岁时嫁给了年长自己10岁、事业上风生水起的丈夫——完美的职场婚恋,人人羡慕的“结婚离职”。
婚后,丈夫完全将明日香视为家里的女佣。只要发现家具上有一点灰尘,就用手指一抹,问:“这是什么?”为了保住市中心豪华公寓中的奢侈生活,明日香忍了。
26 外表的光鲜和家里的惨境真是对比鲜明,明日香只能用艳丽的妆容和名牌奢侈品隐藏自己的真实生活。“受够了!”明日香想,但却无法从心理上摆脱丈夫的束缚。
—— 对啊!我丈夫死了就行了。
27 全职主妇觉得自己靠着丈夫的收入生活,因此选择忍气吞声,但是,她们每日做的家务也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在经济学上, 她们的劳动是“无偿劳动”。
内阁府经济与社会研究所国民经济计算部的《家务等评估》(2013年)显示,截至2011年,日本无偿劳动,即家务报酬的估算金额为974000~1385000亿日元(因计算方法不同,数据有所不同)。其中,全职主妇的年无偿劳动预估报酬和时间最多,分别为500000亿日元和 3618万小时。双薪家庭中,女性承担的无偿劳动预估报酬为385000亿日元,时间为2651万小时。
人均来看,日本男性无偿劳动的预估报酬介于 292000~517000日元之间,而女性介于1422000~1928000日元之间。整体来看,日本女性无偿劳动的时间是男性的4.9倍。全职主妇也在赚钱。
然而,许多妻子受“丈夫喂养自己”的观念束缚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内部支撑”的功劳。
以上几例,是因为孩子而不愿离婚的妻子。那么,没有孩子的夫妇又是何种情形呢?虽无孩子羁绊,但出于经济原因无法离婚的妻子也不在少数,而其中一些经济独立的妻子宁愿暗自期盼着丈夫去死,也不愿选择离婚。
后记
到底何谓夫妻、何谓婚姻?
这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永恒存在的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曾经相亲相爱、信誓旦旦地步入婚姻殿堂的两个人,到头来为何恨不得对方“去死”?
就日本而言,妻子希望丈夫去死的原因,深植于人们在面对家庭琐事、育儿烦恼时,呈现出的刻板性别角色观念中,而导致这种性别角色观念产生的一大因素是男女就业差异。这与夫妻同姓问题也密不可分。
有些读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在本书探讨男女社会性差异的段落中,频繁地出现了大量我平时会尽量回避的措辞。其原因, 一是我采用了忠实记录受访者原话的写作方式;二是在今天,性别角色观念仍然让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极大的痛苦,这些措辞恰恰是她们苦痛的证据。
例如,我的同龄人(1975 年出生)的父母属于团块世代,那一代的女性即使不愿意,也必须结婚离职、改用夫姓。这些在当时,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她们婚后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丈夫。就算是自愿成为全职主妇的女性,也常常因为做家务和抚养子女的劳动得不到认可而苦闷。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离婚还存有严重的偏见。
女性一旦因生育离职后,便很难再就业。抚养一个孩子长大需要支付大笔学费。
据文部科学省统计,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如果所读学校均为国立和公立学校,所需的学费约为769万日元;若小学和中学为公立学校,其他为私立学校,学费约为1280万日元;如果一路就读的都是私立学校,学费约为 2 205 万日元。单亲妈妈凭借一己之力,很难把孩子抚养成人。因此,很多女性无法下定决心离婚,只能一忍再忍。与团块世代年轻时的情况相比,现在人们对离婚的偏见少了很多。但出于经济原因无法离婚的状况,即使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也并无太大变化。
《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已实施了30多年,却依然有大约60%的职业女性在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失业,每4位怀孕女性中就有1位遭到“孕妇歧视”。曾经的“结婚离职”被“怀孕解雇”和“育儿假难休”代替。现在,社会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将育儿女性推出了劳动力市场。以非正式员工的身份雇用女性,只要以不 续签合同为由,就能简单地将其合法解雇。约半数日本女性得到 第一份工作时,是以非正式员工的身份入职的。目前,日本职业女性中,非正式员工的比例高达60%,而这一情况仍在日益恶化。
即使是正式员工,在以“长时间工作”为前提的职场环境中,仍有很多女性由于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而备受责难,最终被迫辞职。职业女性在外拼搏事业,回到家后,还必须承担育儿和家务,压力极大。休育儿假、调换短时间工作制提早下班接孩子、在孩子突然生病时请假的,大多是女性。为此,女性在职场中被贴上了“无法胜任工作”“靠不住”的标签。“缺工即扣钱”的规定导致女性加薪困难。从世界范围看,日本育儿男女的工资差距极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因生育造成的工资差距称为“对母亲的惩罚”。2010年对16 个组织成员国的调查显示,在怀孕、适育(25~44岁)的职业女性中,与无子女的女性相比,有16岁以下子女的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更为显著,平均相差14%,而在日本则高达61%。女性一旦成为单亲妈妈,就会瞬间跌入贫穷的深渊。
即使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很多女性也因工作环境恶劣不得不辞职。五分之一的公立学校老师每月加班超过100个小时(2012年,日本教育工会);由于夜班频繁及工作人员不足,80%的护士有辞职的打算(日本医疗工会联合会);托儿所的私营化导致教师被迫低工资长时间工作。2013年,公立托儿所教师的离职率为7.1%,私营托儿所教师的离职率为 12%,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上升至17.9%(厚生劳动省)。养老院等照护机构护理人员的离职率也很高,为17.7%(护理劳动稳定中心)。
长期以来,很多女性对这些“女性更具发展优势”的职业心怀向往,往往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了职业资格。这让她们的离职更令人遗憾。
无论何时何地,女性寻求经济独立都困难重重。
因此,当已婚女性打算放弃婚姻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离婚, 而是“美妙的制度”—— 遗族年金制度。我在本书正文中并未提到,警察和消防员遇难后,遗孀得到的抚恤金额极大,感叹“真希望我丈夫因公殉职”的妻子比比皆是。警察和消防员因公殉职后,家属能得到最低3000万、最高6000万日元的抚恤金。因此, 警察和消防员在相亲大会上颇受欢迎。有一些相亲会甚至限定男方必须是警察或消防员。
平等的夫妻关系难道不比盼着丈夫死亡的夫妻关系更好吗?今天日本的就业目标,难道不是无论性别、无论正式或非正式员工,实现同工同酬,达到平均年收入400万日元(单亲父母也有能力将孩子抚养成人的收入标准)吗?双薪家庭模式日趋核心化, 可育儿制度依然薄弱,如此自然无法确保夫妻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2016年4月(当时我还未写完本书),托儿所当年的入托考试结果公布后,一篇题为《孩子入托落榜,日本去死 !!!》的匿名博客文章引起了巨大反响,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其纳入国会议题。
这里,隐藏着等待入托的孩子们的身影,也是女性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虽然托儿所为双薪家庭设立,但出现在托儿所的大多是妈妈。日本25~34岁的育龄女性中,非正式员工的比例高达40%。2014年日本实际休育儿假的人数(初次领取育儿假补助金的人数)为274935人,其中非正式员工仅9231人。也就是说,非正式员工仅占休育儿假总人数的约 3%,很多女性并不能享受应得的休假。
从孩子出生,女性就有着极大的育儿需求。可是,日本1~2岁幼儿入托比例约40%,1岁以下幼儿入托比例仅为10%。如此现状下,许多本应提供更多入托机会的地方政府却一致认为:“既然未满 1岁的幼儿父母可享受育儿假制度,那么,托儿所只接收1~2岁的幼儿,不再收1岁以下的幼儿。”实际上, 他们不愿扩招的真实原因,是照顾1岁以下的幼儿需要支出更多的费用。
此外,就业保险基础上的育儿假制度并不适用于个体经营者。然而,个体营业者照顾1岁以下幼儿也需要花费极多时间精力。根据《就业结构基础调查》(2012年),日本女性个体经营者有 462500人,女性家族企业经营者有 225100 人。也就是说,几乎有 70 万女性被排除在了育儿假制度之外。政府认为个体经营者在工作时间上具有灵活性,但实际上,由于没有替代自己工作的人手,很多个体经营者的育儿需求更甚于公司职员。工作实情与育儿政策不符、1 岁以下幼儿入托困难,这些都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剥夺了就业机会。而这些女性愤怒的矛头,最终都指向的是她们的丈夫。
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员工,所有人都享有生育前后的休假权利,育儿假制度本应如此。现在,非正式员工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取得育儿假,导致了因雇用形式不同而产生的哺乳期育儿权差异。另外,男性休育儿假的比例极低。这不仅剥夺了男性抚养子女的权利,也剥夺了子女受到父亲抚养的权利。若不从这里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及整个社会的观念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其实,男性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男性希望与妻子愉快地共度宝贵时光,一起分担家务和育儿工作。但是, 严酷的职场环境削减了男性做家务和育儿的时间,引发了妻子诅咒丈夫去死的不幸开端。让妻子满足、让夫妻关系稳定的首要任务,是改变职场中的观念,创造一个对男女都友善的工作环境。
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吧。
都说“远在天涯海角犹如近在咫尺,这就是男女关系”,可到底何谓夫妻?只因为在冥冥之中被月老红线一牵,便姻缘缔结?第三章中的美容师叶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她口口声声诅咒丈夫去死,却还是说:“也许,我让他‘工作到咽气’, 其实是我想到死都和他在一起吧。” 这句话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希望今后我能够继续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感谢朝日新书编辑部的星野新一先生,感谢星野先生将终生沦为丈夫附属物的妻子们的愤慨,变为了公众的愤慨。
小林美希
2016年3月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中信出版社
“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你来自哪里”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书写了乌克兰不为人知的命运之书
《N号房追踪记》:韩国N号房事件直击实录孤独终老,有时是一件很酷的事推送在《古董局中局》上映前从无数经典作品中穿过,唐诺串起了对声誉的思索在今天,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思考无用的问题会给你带来什么,这里是刘擎的回答平原上的摩西:平凡人的诗意与浪漫我本不该成为母亲世间再无王小波,但永远有人正在爱上他身为女性,我们需要怎样的对话拍电影时,他们在想的事留守打工人如何把春节过得比回家还爽,这里是作家们的建议马菁菁:被艺术填满的圆生命唯愿爱与自由少女养成,才是花木兰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82岁的托尔斯泰和他计划了40年的离家出走百年前的蒙学课本重编再版,大人们却在这里“寻根”开嘲小镇做题家之前,先看看这里的生活班宇:既有爱,也有凄苦埃尼奥·莫里康内 大师的陨落学好心理学,张东升老师才不会请你去爬山
「 2022年4月7日 张克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