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安徽说教师公众号每日一练,请及时关注。
1.对基本素质提出了要求的是( )。
A.基础型课程
B.综合实践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1.【答案】A。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即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学。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题干中强调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基础课程。故本题答案选择A。
2.关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
B.经验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方法
C.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
D.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
2.【答案】A。解析: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罗杰斯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经验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教育的方法。
3.制度性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下列属于制度性隐性课程的是( )。
A.教学指导思想
B.教室的设置
C.学校人际关系状况
D.班级管理方式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结合选项,A项教学指导思想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B项教室的设置属于物质性隐性课程,C项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属于心理性隐性课程,D项班级管理方式属于制度性隐性课程。故本题选D。
4.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4.【答案】C。解析: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或者说,课程论侧重研究选择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有效地教这些内容。
5.现代课程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的是( )。
A.目标对课程的主导
B.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C.教师对课程的执行
D.专家对课程的设计
5.【答案】A。解析: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体现的是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A。
6.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课程成为( )。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6.【答案】C。解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最大的区分在于是否具有计划性。间接地、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隐性课程。
7.结构功能论认为,( )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意或无意习得的,正式课程中所未包含的或不同或相反的知识、规范或态度。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比正式课程更重要。
A.潜在课程
B.显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7.【答案】A。解析:结构功能论认为,潜在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意或无意习得的正式课程中所未包含的或不同或相反的知识、规范、价值或态度。故本题答案为为A。B项显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C项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因此本题选A。
8.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 )。
A.教材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8.【答案】D。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本题选D。
9.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
A.永恒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教育
9.【答案】A。解析:永恒主义主张教育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习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即阅读古典名著。
10.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10.【答案】A。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本题选A。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活动课程特点( )。
A.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B.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C.是针对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
D.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11.【答案】C。解析:活动课程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优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2)认为教育即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3)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崇尚学生的自发性。(4)课程具有偶发性质。因此本题选C。
12.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民族体育课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12.【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题干中“民族体育”课的开发设计者是学校,因此是校本课程。因此本题选C。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
A.选取课题
B.活动导入
C.活动展开
D.活动总结
13.【答案】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大致包括活动导入、活动展开、互动总结三个阶段,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选取课题,故本题选A。
14.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隐性课程以间接,内隐的非公开形式呈现
B.隐性课程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验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无法进行研究的
14.【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隐性课程包括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因此,隐性课程从本质上并不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故答案选D。
1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15.【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因此本题选A。
1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保持其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课时结构要体现( )。
A.均衡性
B.统一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16.【答案】A。解析: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因此本题选A。
17.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是超越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但同时又必须是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与能力、能够予以理解的内容,这反映了课程改革要考虑( )。
A.文化因素
B.科技革新
C.经济因素
D.学生发展
17.【答案】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题干描述一切都是强调围绕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题选D。
18.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广域课程
18.【答案】C。解析: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题干选C。
19.贴在教师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9.【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题干中,贴在墙上的课程表是一种非正式课程,属于隐性课程。因此答案选C。
20.某学校开设了动物教育课程、河流教育课、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融合了语文、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些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20.【答案】C。解析:A项,活动课程也即是经验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的课程,不符合题意。B 项,学科课程是指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如语文、数学)。C 项,综合课程是采用合并有关学科的办法来编定课程,即主张把两门或者是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使得每一门学科包括的科学领域较广。题干中是符合这一条件的。D 项,分科是与综合课程相对应的,就是常说的单科形式,故排除。正确答案是C项。
21.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的是(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开放性
21.【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因此。本题选D。
22.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 )两种基本方式。
A.直线式编写
B.横向式编写
C.逻辑顺序
D.心理顺序
22.【答案】A。解析: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因此本题选A。
23.(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材
23.【答案】D。解析: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因此本题选D。
24.( )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A.安排课程表
B.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C.了解学生
D.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24.【答案】D。解析: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本题选D。
25.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泰勒
C.柏拉图
D.福禄贝尔
25.【答案】B。解析: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因此本题选B。
2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多选题)
A.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B.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绪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C.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基础
D.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26.【答案】ABC。解析: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故ABC选项表述正确,D选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不在课程标准的定义范围,属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教学过程方面的体现。故错误。综上所述,此题选择ABC选项。
27.学校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多选题)
A.整体性
B.迁移性
C.针对性
D.生理适宜性
27.【答案】ABD。解析: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故此题选ABD。
28.课程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多选题)。
A.教学目的
B.学科开设顺序和各门学科教学时数
C.教学科目的设置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8.【答案】BCD。解析:课程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因此本题选BCD。
29.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多选题)。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29.【答案】ABD。解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等等。由此可知 C 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BD。
30.属于泰勒原理主要内容是的(多选题)。
A.确定目标
B.选择经验
C.进行教学反思
D.评价结果
30.【答案】ABD。解析:泰勒原理的四步骤分别是:第一步,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第二步,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步,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步,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因此题干选ABD。
31.以下属于分科课程的代表人物的是(多选题)。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孔子
31.【答案】ABCD。解析:分科课程又叫科目本位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代表人物: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因此本题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