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这才是家庭教育#

真的很奇妙!

昨天晚上,我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让田先生把碗洗了,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事情是这样的:

原本是儿子洗碗的,可儿子洗完澡直接上床睡觉了。眼看着碗还呆在水槽里,我心里总觉得像有块石头压着,不好受。

虽然说我已经躺在了被窝里,可依旧念念不忘碗还没洗。

于是,我叫来了田先生,跟他商量着说:

“我看到水槽里的碗还没有洗,我心里总是会牵挂着,因为我希望家里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这样也对我们的健康有益”。

没想到的是,田先生一反常态,他说:“好,我抽完烟就去洗,你快睡觉吧”!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到厨房准备早餐,发现灶台上干干净净的。

原来,非暴力沟通如此神奇。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在最新版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非暴力沟通的定义是这样的:

“它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结,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

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与自己和他人进行深度联结的沟通方式,它也被喻为一种生命的语言。

恰如书本封面上的那两只燕子,它们跨越沟通的“万水千山”,向着同一个方向飞去。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暴力的沟通方式在生活中是怎样呈现的?了解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暴力沟通都有哪些?它又是如何呈现的?

举个我生活中的例子吧!

有一次,儿子和同学玩到天黑才回来,一回到家他就跟我说要玩游戏。

听到他一说要玩游戏,我立马就来气了:“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吗?白天又是看电视又是玩电脑,你最近是不是玩疯了?你不要太过分……”,然后说了一大堆。

所有我说的这些,用《非暴力沟通》中的话来说都是“暴力”,语言暴力,情绪暴力全占了。

此外还有念头暴力,念头暴力就是你对一个人在脑海中的想法和评论。

比方说,他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或者他永远不知道替别人着想,一点都不懂得体贴人等等,这些都是念头“暴力”。

这些“暴力”常常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还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存在。如果你不曾好好觉察,没有觉察意识,你永远都是无知无觉的。

因此,看到自己固有的不好的沟通方式,并有意识地去练习和改变它,这是学习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知道非暴力沟通要追溯到三年前了,那时候我正参加一个线上课程,社群指定要买这本《非暴力沟通》(那时还是老版)。

可不知怎地,书买了回来,社群里的老师却没有带着一块读,到最后还是自己抽时间通读了一遍。

通读一遍后,就记住了非暴力沟通中的四要素,并写了多篇读书笔记,还依葫芦画瓢尝试着用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阅读与尝试简直就是生搬硬套,完全没有入心,结果也自当是无疾而终。

随着自己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如今重新读来,竟然有着与往日全然不同的体悟。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在书中写道: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的觉察,而非在交流中具体说了什么”。

看吧!非暴力沟通的精髓不在于你说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对四个要素的觉察有多深,你又有多了解自己。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 非暴力沟通是基于需要的意识

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都在试图满足某种内在的需要。

马歇尔博士在书中谈起他在伯利恒一处难民营介绍非暴力沟通一事,曾遭到许多难民的咒骂,骂他是凶手,是杀人犯。

但马歇尔博士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很努力地去体会难民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体会难民的感受和需要,他看到了难民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助,他认真持续地聆听着难民,同理难民,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包容。

最后,那位难民还邀请马歇尔博士到他的家中享用晚餐。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力量。

通过对他人需要的觉察,看到他人的内在感受与需要,从而深度地倾听和同理他人,与他人建立起深厚联结。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 先同理自己,再同理他人

我们知道非暴力沟通是基于需要的意识。

同理心教练创始人董国臣在他的《同理心力量》一书中写道:

“当我们带着基于需要的意识时,看问题的视角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纳他人”。

在这里,我个人想要强调的是“意识”。这个意识不仅是对他人需要的意识,更是对自己需要的意识。

当你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意识时,你看到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他人。

就好比那天我和儿子一起吃午餐,看到儿子只给自己装了半碗饭,我察觉到了心中有一丝不快。

但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马冲口而出:“你怎么吃那么点饭?你不知道你现在正长个么?还想不想长高了……”等等一些说教的话语。

而是停顿了几秒,想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尝试了一下。

我想了想,很诚恳地说道:“儿子,看到你只吃半碗饭,我感到有点不高兴,因为我希望你多吃点,吃好点,长得高高壮壮的” 。

结果儿子直接回答我说“好”,在他吃完半碗米饭后,又重新装了一碗,并快速地吃完了。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说实话,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同时也颇感兴奋。原来,沟通可以如此简单,只要你愿意。

后来,针对这件事情做反思,我发现了自己长久以来被忽视掉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亲子互动中,我的习惯模式常常是看不到自己的需要,并且总是在向外要求。

这样的旧模式让我深陷于向外要求孩子,而不是看到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通过尝试非暴力沟通,我看到了自己对孩子长高的担忧,内心中藏着一份对美好形象的需要,最后就是向孩子明确提出了让他多吃饭的请求。

说到这里,不知道朋友们有没发现,在让孩子多吃饭的这件小事中,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全用上了。

之所以能用上,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觉察意识。

带着这一份意识,可以让自己在遇到事情时慢上那么几秒钟,先去觉察,而不是自动化地想说什么就脱口而出。

一旦有了这份觉察,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需要,去同理自己,并为自己的需要负责,而不需要再向外求。

如此,我们就能够看到孩子的需要,并同理孩子。这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爱人爱己。

只有先学会爱自己,而后才能给到他人爱。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遇事不“暴力”,没事就多读书改变旧习气,培养新的沟通方式,在新的一年,于我而言再重要不过。

虽然持续学习了那么久,也读了大量的书,正所谓好事多磨,一个新习惯的内化与养成终究需要时间。

就这么定了,今年的最好育儿之法,遇事不“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结语借用萨提亚的《如果我爱你》来做本文的结尾部分。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你不可能给出

你没有的东西

你的爱只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若你是干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养

若因滋养我而干涸你

本质上无法成立

因为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新的一年最好的育儿之法:遇事不使用“暴力”,没事就多读书

育儿先育己。

请先爱你自己,而后你才能给到孩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