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婚生子的三个想法

  关于结婚和生子,

  最近几天有些个人想法,

  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去年9月份,我一直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建议拍全胸片。我遵医嘱去拍了全胸片,结果肺部没什么问题,倒是意外发现甲状腺上有个结节。

  当时也没在意,但春节前做年度体检的时候,专门做了甲状腺B超,医生和我说:“你的结节有些严重啊。”

  结果出来以后,报告上赫然写着:“四级。”

  甲状腺结节是级别越低症状越轻,一旦到了四级,就有可能是肿瘤,无非是手术摘掉甲状腺以后,存活率较高罢了。

  老实讲,前两个月都蛮抑郁的,我都做好后半生低质量生活的准备了,也就是那段时间,我开始喜欢听《孤勇者》这首歌。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前段时间郑医生和我去一家知名医院,挂了专家号,想着再做一个B超,看看有没有误诊。

  我原本都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做最后的挣扎罢了。

  结果非常喜人,那个专家给我做完B超以后说:“不要紧,根本没到需要做手术的地步,回去好好休养,以后时刻观察。”

  那个报告上,结节的等级重新鉴定为三级,这种就属于正常情况了,人体可以和它共存。

  好家伙,走出医院大楼的那个瞬间,我感觉天都变蓝了,风也是香的。

  鸡汤文里总说,人生最大的惊喜是虚惊一场,现在想来,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不走一趟医院,还真体会不到。

  因为三次检查都是郑医生操办的,这件事过后,我对“结婚生子”这件事,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前些年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虽说是三室一厅的房子,但有两三年时间,是我一个人住一间卧室。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人有免费房子住,当然是好事,但有时候感冒发烧,难免一个人窝在床上,想喝杯水都起不来。

  我那时候就想,要是哪天猝死在这间房子里,估计短时间内也没人来收尸。

  这种感觉,你们可以体会一下。

  不结婚有不结婚的好处,比如省钱省心省时间,但坏处就是孤独。结婚以后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好处就是,遇到大事的时候起码有个伴。

  你我都是普罗大众,一辈子都是马马虎虎的活着,遇到事情也得自己来解决。不像那些侯门公子,平时是众星捧月,遇到麻烦也有一群人鞍前马后的伺候。

  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能有人和你共克艰难,就烧高香吧。

  所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结婚的好处就是对抗人生的孤独。这个功能平时不明显,等到需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是真香。

  2.

  结婚便要生子,而孩子最大的功能是对抗人生的无趣。

  人到三十岁以后基本定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三十岁是普罗大众,后半生也很难大富大贵,更不会有跌宕起伏的生命经历。

  刘邦和刘备那种大器晚成的人,属于异类,而正因为是异类,数千年来才被人津津乐道,才让大家有了代入感。

  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刘邦、几个刘备啊。

  也就是说,人在三十岁以后,便很难有新鲜事物出现了。

  随着荷尔蒙的逐渐消退,见到漂亮姑娘心跳的感觉再也没有了。参加工作十几年,那些职场上的小心机都见识过了。买房购物时被一分钱难倒的感觉,也体会的多了。

  所以人这一辈子要经历的事,三十岁以前基本都经历过了,后半辈子大概率是重复,而且随着体力的衰退,人生体验可能是一年不如一年。

  机械重复的日子太无趣,你以前感到非常喜欢的事情,比如旅行、游戏、玩乐等等,重复次数多了也索然无味。

  所谓玩够了,本质上就是机械重复过后的麻木,这个逻辑,和你发现一种美食然后一直吃到吐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时候能出现的新鲜事物,其实也只有孩子。

  孩子会冲淡你后半生的无趣。

  不管他小时候如何顽劣不堪,成年以后能不能成才,但只要他一天天的长大,对父母来说就有新鲜感,于是平淡如水的生活也多了一些颜色。

  而且父母培养孩子,相当于重新练个小号,只要不是那种天生的熊孩子,在此后的三十年里,也就是孩子从出生到定型的时候,他给父母带来的可能是失望,但也可能是希望和责任。

  这个称之为“希望和责任”的东西,其实就是父母努力生活奋斗的最大动力,要不怎么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做父亲是男人成熟的标志”呢。

  我这么说,你可能觉得太过于功利,没有考虑到人的感情。

  但在人类数万年的历史上,感情从来不是必需品,生存才是做出选择的第一要素,所以人类繁衍至今,结婚生子是生存的必需品,感情只是赠送的附加属性。

  所谓的感情,其实是吃饱喝足之后才能追求的高级趣味,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大部分都处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最低两层,一辈子能吃饱喝足就不错了,哪有资本去追求高层次的趣味和需求。

  感情这种东西,有是最好的,没有也强求不来,这世上的大部分夫妻,无非是抱团取暖罢了。(这段划掉)

  3.

  除了现实生存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结婚生子”还有一种精神方面的追求。

  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不朽。

  不朽即永生。

  人类的生命太过短暂,自古以来便有永生不死的渴望,从飞升极乐到嫦娥奔月,从唐僧肉到炼丹药,都是中国古人对永生的追求。

  但无数次试验说明,肉体是一定要衰亡的,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匹夫,都逃不过那一关,想要永生,只能在精神方面下功夫。

  于是便有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意思是肉体衰亡以后,只要这三种东西能留在人世间,让后人想到你的功、念起你的德、读到你的言,就能自然而然的记起你这个人。

  能长久的被人记起来,便依然活在后人的精神世界里,那就变相得到了永生。

  从这个层面来说,秦皇汉武唐宗明祖是永生的,李白杜甫苏东坡是永生的,张骞郑和王玄策是永生的,孔孟老庄也是永生的。

  但三不朽是给大人物用的,每日为衣食奔波的普罗大众没有功德言,却也有永生的渴望,那就只能活在子孙后代的精神世界里,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自己。

  于是便有了祖坟、族谱和香火。

  有这三件套,子孙后代就和祖宗紧紧联系在一起,每年都有人祭祀,每代人都能看到祖宗的名字,那么这个人就是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和三不朽永生是一样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重男轻女的原因了。

  毕竟族谱里只会写父系祖宗的名字,祖坟里只有父系祖宗的尸骨,从来没有哪家人会常年给外公外婆上坟,家谱里更不会写外公外婆的名字。对于只生一个女儿的人来说,两代以后就没人记得他了。

  这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执念。

  现在当然是男女平等了,更没有什么祖坟和香火的讲究,不管生男生女,都只能保证三代人能记住,再往后就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任何意义了。

  现代的生活节奏快,搞得“精神生命”也缩短不少。

  虽然这种事情有些虚无缥缈,但数千年历史的惯性非常强大,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中国人口的基数大,总有人在意“精神永生法”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