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家安意如说过:
“人的感情如波跌宕,本来有冒险的性质,任凭你自恃精明,千挑万捡,一样有走眼的时候,结婚还是需要冲动,白头到老更是要运气加福气。”
深以为然。
这还只是感情的不确定性,一个再喜欢你的人,也有变心的可能,即使对你的感情永远不变,也有可能出现身体上的不忠,除非你十分肯定,对方有管理欲望的能力,也有克制本能的能力。
等你确定了这些,可能在结婚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从来都不认识眼前的伴侣,因为你对伴侣的认识,只是在恋爱中的认识。
走进婚姻,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生活重心的转变,生活内容的转变,这意味着,我们都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其实也没有一件事是你可以把握的。
即使你可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但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不是凭你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最关键的是什么?无论我们和谁结婚,都会后悔,所以才会说,结婚,还是需要冲动。
非得等到有了十足的把握,才肯走进婚姻,那么即使你把结婚这件事提上了日程,距离完成也将遥遥无期。
你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哪怕你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人,也不可能对未知的生活,有十足的把握。
什么是未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迎来惊喜,可能发生变故,什么惊喜?什么变故,不知道。
02
有没有发现,人在25岁以后,结婚这件事就变难了,怎么都遇不到合适的,怎么都找不到满意的。再想到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决定了一辈子的生活体验,更不愿意将就,并称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什么原因?真的是遇不到喜欢的人吗?绝对不是。
是因为人在25岁以后,变得复杂了。这个复杂,指的是考虑的事情多了,还有害怕与顾虑也变多了。
那么这种复杂性,意味着什么呢?直接导致自己在寻找结婚对象这件事上,要求变高,条件变多,甚至都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比如22岁结婚,我们往往不在乎对方什么学历,什么条件,什么家庭,只要我爱你,你爱我,就会发生结婚的冲动。谁来阻拦都没有用,眼里就只有对方,甚至这段爱情都会成为彼此生命的全部。
但是过了25岁以后,人变得没有那么冲动了,考虑的事情也多了,见多了身边的离婚例子,对结婚对象的要求和标准,除了喜欢,还有条件、学历、长相、人品、家庭、收入、三观、身高等等。
试问,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那么完美的人?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越是不愿将就,非得等到一个合适的人。每当自己想妥协的时候,就会想到坚持了那么久,现在妥协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坚持。
之前听一个媒人讲过,很多大龄单身女性找她介绍对象,听起来的要求很简单,就一点:合适就行。
但是这个合适,根本就不简单,介绍一个你感觉不错的,她说没感觉,因为不对眼。然后介绍一个帅气的,她说不合适,因为条件不好,或者家庭不行。再然后介绍一个长得帅,条件也好的,她也说不合适,因为对方学历低,担心素质问题。
最后媒人就总结了,千万别轻信“合适就行”,这个合适的背后,要长得帅,有车有房有存款,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有单位退休金,独生子女,有学历有文化等等。
越是没有要求,要求反倒是最高的,或者因为她们考虑的事情太多了,顾及的事情太多了,导致连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03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比如许多大龄男青年,女青年,过于放大了婚姻的意义,或者对婚姻赋予了太大的意义。而导致他们对结婚这件事,过于谨慎,稍微捕捉到一丝的风险,就会直接筛选掉。
凡事都有两面性,凡事也都有一个度,太随便肯定不好,太谨慎,其实也不好。
毕竟,你哪可能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婚后过着绝对幸福的生活,不允许自己的婚姻,出现任何一次离婚危机。
我们只能说,当下选择了,不管以后发生什么问题和危机,都能去面对和解决。
当然了,冲动不是随便,而是只考虑该考虑的,当具备了结婚的条件后,就不要再有其他的顾忌了。越是思前想后,越是很难决定,越是容易动摇自己的选择,以及容易怀疑和质疑自己的选择。
所以冲动的前提,你们互相喜欢,是真正的深爱着彼此,愿意去照顾彼此的一生。还有一个就是人品过关,不存在什么原则性的缺点和不良嗜好。
至于该怎样看待条件这件事,抱着锦上添花的态度。如果对方的条件好,这就是锦上添花,如果对方的条件不好,那么要想着两个人也只是落在了正常的起点上,由两个人的努力去创造未来。
如若不然,结婚这件事,对你来说只会变得越来越难,认真是应该的,但该冲动的时候,还是要冲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