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在实践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

《强师计划》明确了教师教育的中长期建设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建设举措以及保障措施,现在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实践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主动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高师院校、师范大学在建设教师队伍方面担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必须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另一方面各学校也要建设好自己的教师队伍,支撑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这两项使命是非常重要且相辅相成的。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按照“十四五”规划,一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二要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三要鼓励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构建这一体系很重要的是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包括观念的更新、政策的支持、经费的扶持。总之,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宽容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生态。

其次,要探索多样化、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以及业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目前的教师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及相关专业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培养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培养路径方面,要进行多样化探索尝试,比如教师培养层次适当上移,实现本硕贯通培养;扩大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重视学科教学领域的教师队伍建设等。另外,在培养过程中学科教育和教师养成,是“融合式”培养还是“剥离式”培养?国内外两种做法都有成功的先例,应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学科专业优势以及学生培养规格等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再次,师范院校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大学与中小学、政府、研究机构的协同。同时,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人才培养的制度性保障。人才培养效果,以及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要能够得到社会和中小学的认可,这涉及到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教师职后培训也需要创新探索,各级政府花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培训教师,要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改革传统培训方式,尝试自主探索、行动反思、互动研讨、案例教学、情境体验等新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11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