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从“长、宽、高”三个维度立体化“强师”

“强师”就词性而言有三重意蕴。作为名词,是指教师专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高水平样态;作为动词,是指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才能培养出高水平教师;作为形容词而言,是指高水平教师应该具有的独特属性。三重意蕴放到一起,“强师”当是一种理想中的样态或者对样态的期待,以及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提供哪些策略,还有我们对强师核心特质如何进行厘定,这是我对“强师”内涵的理解和界定。

今天谈“强师”,指的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其中,“创新型”是《强师计划》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创新型教师?未来社会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培养教师,教师又培养孩子,如何教会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造力及创新能力。教师教育本身肩负着两代师表共育的使命,一是教师教育要培养师范生,自身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同时师范生又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为“强师”画像,点睛之笔就是“创新”。

“强师”的路径,我以为可以具化为“长、宽、高”三个方面。

“长”,是长周期培养。我们当前正在探索师范生六年一贯制培养方式,拉长了培养周期。同时,我觉得应该做好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师培养体系的衔接,同时教师教育相关部门要对师范生提供“终身追踪培养”服务,关注师范生职前职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对师范生提供“终身保质”。

“宽”,是宽素养培育。教师教育应该努力做到师范生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的同频共振。这里面有四大核心能力:学科理解力、学科转化力、教育研究力和教育实践力,这“四力”做好了就实现了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的同频共振,这是我们与综合大学相比办教师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与之前的教师教育相比的优势所在。

“高”,是高质量追求。对每一名师范生,我们都应努力将其培养成高素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要构建一个教育家型教师共同体,实现高端引领。

“强师”应该探索出这样一条“长、宽、高”立体化的教师培养路径。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11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