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例病例咽痛后核酸仍为阴性!专家提醒:
4月22日至5月9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77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
早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称:疫情分析发现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的情况。
北京疫情新发现:
出现症状后核酸仍为阴性
本轮北京疫情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必须引起重视,就是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
感染者592:
4月30日出现咽痛不适等症状,自行服药后未缓解,当日参加社区核酸筛查,报告结果为阴性。
5月2日参加社区核酸筛查,5月3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感染者617:
4月27日到感染者328家中采样。
4月29日出现咽痛等症状,当日自测抗原两次,结果均为阴性。
4月30日进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
5月3日感染者616进行核酸检测,当日报告结果为阳性。感染者617作为其同住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阳性,5月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专家:
或因感染部位深
早期病毒载量低
为什么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然为阴性?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如何正确防控和检测?
5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需要深入研究和查找原因,比如是否因为感染部位深、早期病毒载量低等原因影响核酸检出。
“新的变异株因为基因变异影响现有核酸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甚至不能检出,不能早发现,不能及时诊断,但依然有传染性,对疫情防控影响很大,需要提高警惕。”
5月7日,北京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在发布会上介绍,过去的十多天,朝阳群众已经进行了多轮核酸检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病毒隐匿性很强,感染初期病毒载量低,不易于被发现,只有重复多次采样检测,才能把它们“捞干净”。当天通报的感染者750、752,分别在第6次、第7次核酸检测时报告结果才为阳性,此前均为阴性。
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或是接触面的千倍
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从校园周围的空气和表面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人们从呼吸的空气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从接触表面感染的1000倍。
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密歇根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和全球公共卫生教授理查德·奈泽尔及其同事在封闭的校园内的不同地点使用气泵和拭子采集样本。他们总共收集了250多个空气样本,其中1.6%的样本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而在500多个表面样本中,1.4%呈阳性。
结果表明,最危险的环境是健身房,在健身房采集的样本中,75%的空气样本和50%的表面样本结果显示阳性,其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饮水机按钮,而从健身器材中提取的样本均未呈阳性。另外,从办公室或电脑键盘、电灯开关、桌面、微波炉、冰箱把手或学生桌采集样本结果为阳性的几率要低很多。
奈泽尔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接触门把手、饮水机、键盘、桌子、水槽和电灯开关等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相比,从空气中吸入病毒的几率要高得多。尽管学校环境与其他环境可能不一样,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应该更关注冠状病毒的吸入风险。”
西蒙斯大学名誉教授伊丽莎白·斯科特并没有参与这一研究,她表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但她也警告说,“在人们居住一起并反复接触同一表面的家庭、宿舍中,新冠病毒通过表面传播的相对几率也很高,而最新研究没有评估这种私人空间风险。”
她进一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呼吸道病毒和其他细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面传播,我们需要继续对表面以及空气采取有效和全面的卫生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在社区传播”。
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来源:山西全媒体综合
科技日报、中新视频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曹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