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不仅仅是学习一些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的全面培养。
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今天知荐就和大家聊一聊“自然美育”。
美育,孩子们未来的必修课
专家指出,美育今后不再是兴趣,而是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它会变成和数理化同样重要的课程之一。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美学教育又是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经之路,是其他教育譬如智力教育、道德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接受美学教育应当是每个孩子的光荣和责任。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以学习其他“更重要”的学科为由,来牺牲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时间。否则,学科知识是到位了,灵魂却还没有找到归宿。
在义务教育普及的21世纪,依然有人乱扔垃圾,依然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存在是否给世界带来了向善向美的变化。”归根结底,这些粗鲁的行为还是因为心灵的钝化、 个人修养的缺失和美学教育的匮乏。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在关注艺术教育的同时,可能家长和老师们可能都忽略了自然美育,也就是通过大自然来给孩子进行美学教育。殊不知,大自然或许能够成为孩子们最好的美育课堂。
自然是什么?从细微之处着手,一朵娇艳的小花,一棵茁壮的小草,一片晶莹的雪花,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宏观之处着手,浩瀚的宇宙,无垠的大海,广阔的天空也都是自然之物。走进大自然,那些绚丽多姿的色彩、悦耳丰富的声响、馥郁淡雅的清香,无不让人身心愉悦、心胸畅达、流连忘返。
大自然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感受力,唤醒他们对于生命的主体意识。自然是培养孩子的感受力的第一源泉。感觉越是丰富,人的记忆内容也会变得丰富,想象力更充沛,甚至创造力也会增加。孩子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于大自然也有着天然的敏锐的感知力。
对于大自然的敏锐的感受力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擅长聆听自然,对于自然的细致体察为她带来了舞蹈创作的不竭源泉。她去聆听滔滔的海浪,婉转的莺啼,和煦的微风…… 大自然呼唤着她那自由的灵魂,同时她也用绝妙的舞姿来展示她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大自然,激发着青少年的想象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发展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脑对于记忆中的表象材料进行重新加工、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或者新产品的能力。然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是无中生有,荒诞不经的,它是基于一个人长时间以来的敏锐的感知力、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知识积淀。而辽阔而又深邃的大自然,拥有着如此丰富的景观,如此生动的意象,它能充分地孕育出人们绚烂的想象力的创新力。
李白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吟诵了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瞬时间天上人间连为一体,展现出大自然磅礴的气魄。苏轼通过壮阔的想象,吟咏一篇《赤壁怀古》,一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现出赤壁的壮美和词人内心的豪迈…… 这些流传千古的艺术创作,无不体现出大自然对诗人词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然而融入自然,欣赏自然,歌颂自然,也并非艺术家的特权。大自然也赐予了科学家们许多宝贵的创造灵感。爱因斯坦正是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产生了对光速问题的兴趣,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一伟大的科学理论。想象力和知识绝对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发展,也就没有创造新知识的动力;如果没有背景知识作为铺垫,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失去了源泉与根基。
仿生学设计大师克拉尼认为,大自然给了他思考与创造的方向。“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他说道,“设计飞机我就看鸟如何飞行, 设计轮船我就看鱼怎样游泳……”自然之所以能够提供创造的源泉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就蕴含着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如果我们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跳脱出传统思维的桎梏,又能细心观察和体悟,我们便会培养出对自然的一种超越常人的体察,让我们找到大自然的奥秘,获得洞见。
为什么我们鼓励让青少年接受自然美育?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美育可以非常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能够充分诱发好奇心。而孩子们还处在一个好奇心十分旺盛的时期,而好奇心又是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青少年时期是自然美育能够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力军,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仅促进了孩子们自身在学业以及今后事业上的成功;从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它更是推动着我们的国家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全面繁荣。发展自然美育,对于培育孩子们想象和创造力的作用,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