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效药”引爆市场,30亿订单成就“凯莱英”,复牌既跌停?

来源:药智网/头孢

风水轮流转,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从口罩、手套到呼吸机、疫苗等,都成为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目标,上周“新冠特效药”概念再次引爆A股市场,直接导致疫苗概念股大跌的同时,部分“新冠特效药”上游产业链“鸡犬升天”。

-01-

“新冠特效药”原料药供应商备受追捧

11月4日,默沙东/Ridgeback宣布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已在英国批准Molnupiravir(MK-4482,EIDD-2801)上市。往前追溯两天,11月2日拓新药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尿苷是生产EIDD-2801的原料,EIDD-2801是生产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的原料。

因此,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资本市场猜测拓新药业大概率是默沙东特效药的原料供应商,11月5日-12日,拓新药业被迫取得五个20CM的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85%。11月11日,深交所对拓新药业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等情形,拓新药业对此回复称:未与默沙东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任何直接合作关系,也未直接向默沙东供应尿苷产品。

目前看来,尽管拓新药业极力否认了关于供应默沙东新冠原料药的事实,但多数投资人也是骑虎难下,大势下已不允许其承认事实,一旦舆论转移,停牌后拓新药业将面临的将是比185%涨幅更大的跌幅。

不过,拓新药业投资者在继默沙东“新冠特效药”原料药热点后,又找到了新的热点-阿兹夫定。

另外与拓新药业相反,天宇药业情况却是另一番场景,高调宣传其作为默沙东莫努匹拉韦中间供应商,暗示其与默沙东热点的相关性,但却不被投资者买账。

作为目前唯一确认与默沙东合作的企业,投资者在对其涉及业务的分析上却远比拓新药业更理性,不少人认为莫努匹拉韦作为新冠特效药几十个中间体之一,并不能对天宇股份造成较大的业绩影响。

对比上述两者的整体表现,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们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02-

30亿订单,将凯莱英和所有CRO企业都推向了“云端”

11月17日,凯莱英公告称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与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签署新一批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合同订单,累积合同金额为4.81亿美元。

外界对此首先猜测订单来源或是近段时间因“新冠特效药”走上热搜的辉瑞,而4.81亿美元(30.68亿人民币)的累计金额,已接近了202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短短7个交易日内,凯莱英便从每股355元低位回调大涨,累计最高涨幅近30%。截至收盘,凯莱英收报447.6元/股,总市值高达1095亿元。

同时,凯莱英方面还表示,虽说因为此次交易涉及保守商业秘密,未披露交易详细信息,但明确表示近三年与该美国大型制药公司均有往来合作,且详细透露了其在营收总收入中占比情况:2018年收入1.85亿元(占比10.07%);2019年收入2.49亿元(占比10.11%);2020年收入6.38亿元(占比20.25%)。

足见凯莱英与该客户的合作规模正在逐年扩大,今年更是将这个数字整整扩大了近5倍,如果按照去年基数粗略估计,明年凯莱英业务或将面临翻倍。近两日,凯莱英涉及研报更是基本把明年的业绩增速从50%提升到了68%。

要知道这还只是一家企业的收入增长影响,除此之外,凯莱英与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的15家建立了合作,且大多数为多年老客户,未来着实可期。

此外,凯莱英事件的爆发除了给其本身带来了增长因素,也为整个CRO行业吸引了更多目光,众多投资人及媒体机构也不只是单单谈论事件本身,更多的人也将目光放在了同处于CRO行业的优质企业。

在目前医药行业政策方向明晰,创新驱动的临床需求始终不变,随着自主创新的深入,CRO、CMO等相关外包产业链也将水涨船高,更多优质企业也将借此大好时机有一番大动作。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