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江苏、陕西等多个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近年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在高校中都比较火热。关于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2019年10月,教育部遴选确定10所高校开展首批试点;2021年7月,试点范围扩大至31所高校;2022年计划推广到全国1000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从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等方面加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推动党的建设、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保障等深入学生一线。
来源:高校思政网。
此外,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1年和2022年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
什么是“一站式”学生社区?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对育人方式的探索,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基本要求是学校、院系、职能部门等方面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以多样化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最终目标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需要做什么?各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都提到,要以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指南》(见下表)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从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四个方面入手。
“一站式”学生社区和书院制的关系
我们曾推送的文章《多所大学成立新书院!高校书院制已成趋势?》提到,书院打破了同专业学生聚居的特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即混合住宿。有高校为每个书院打造了设施齐全的社区空间,视听室、钢琴房、研讨室、图书室、咖啡吧、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很多人说书院制下的住宿更像一个社区。
有人表示疑问,书院制的住宿跟“一站式”学生社区有什么联系。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到,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2015年开始,哈工大威海校区陆续建成六大书院,形成了独具哈工大特色、覆盖全体学生、以“八融合”理念为指导的“学院+书院”特色管理模式,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哈工大威海校区以书院为载体的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因具有鲜明特色代表哈工大入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如何育人?
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行“书院+学院+研究院”育人模式,协同拓展“1+1+1>3”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大动力。
在书院搭建博雅体系。开设“博雅-博约-知行”课堂系列,深度融入“通识+专业+双创+跨文化”的课程体系,将近百期课程搬进生活宿区、学术讲堂、红色基地、文化家园、国际平台等;构建“实体+云端”多元化素质教育体系,汇聚世界高端教育资源,关注培养体系的全面性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学院推行全员导师制。为每名学生分别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生,全员进入书院,做到同层必有导师;学业导师由院士领衔,90%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80%从海外直接引进,实行“每周科研+不定期餐叙+年度家书”;成长导师由校领导领衔入住宿区,聘任海内外学者专家、知名校友、行政管理团队,实行“每周讲堂+定期餐叙+全天候值守”。
在研究院建设创新工场。深化新工科育人体系建设,全员配备“双创”导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交互实践模式;建成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一工坊、一工厂、三平台”等11间现代实验室,搭建国际化“体验-实训-孵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着眼打造党建引领、知行兼修、师生共处、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自2005年起,结合“书院+学院”双院制改革,挖掘学生公寓育人功能,提出“年级纵向贯通、专业横向交融”,把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组建为9个书院,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发挥学生社区思政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功能,2019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该校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有序下沉学生社区。将教学教务与学生工作统筹起来,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对学生社区赋予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专业咨询、创新创业等功能,为学生提供精细化、差异化、专业化的成长服务。此外,该校还科学划分部门、院系、社区权责,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自觉践行“一线规则”,把各方面优势资源汇聚到学生身边,打造学生社区立体化育人格局。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高校思政网、陕西省教育厅网站、陕西省教育厅网站、教育部网站、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闻网、华南理工大学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