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海”的小岛,在武汉开车半小时就能到!(强烈推荐)

初夏无事

只为“看海”忙

位于汤逊湖西北角的“汤逊湖村”近来声名鹊起,渐有成为武汉“看海”新地标的势头。

小某书博主把它形容成“海岸村恰恰恰”、“海街日记”、“宫崎骏漫画现实版”,看海十级爱好者(我本人)决定来一探究竟。

穿过三环线的车水马龙,沿文化大道一路向南,在快驶入汤逊湖大桥的地方,冷不丁拐进一条叫“金瓯路”的小道。

沿途两侧草木葱郁,无人打理,自顾自地野蛮生长。沿小道前行数百米,到达村口大门。

只需半小时,一座渔村,赫然眼前。

进村以后沿主路一直往前,过一座小桥,看见黄色围栏和“慢行”路牌,便到了最出片的“那片海”。

天气晴好的时候,湖水是清透的蓝色。

微风从湖面吹来,裹挟着潮湿水汽,让空气变得黏腻,夏日海岛气息扑面而来

陆续有车开进村子。

精心打扮的女孩,带着相机和拍照道具,开心地担任起我们的临时模特。

走到湖边风一吹,“哎呦,我的帽子飞了!

两条拉布拉多姐妹花扒在后备厢上往外看,车门一开,就迫不及待往下冲。

“我们经常带她们过来游泳,下水玩得可欢了。”

主人艰难地牵住狗绳,被两只狗狗拉着在沿湖小径上一路小跑。

东西向的沿湖小路,走上一遍大概需要20分钟。

在这段短短的小路上,慕名而来的游客极尽所能,拍下“假装在海岛”的美丽照片。

临湖眺望,远处的城市高楼皆是虚幻,脚下这片暂时的“出逃之地”才是此刻真实

沿湖小路走到尽头,继续往右,绕进村子。

村民们平静质朴的生活与浪漫无关,却是另一番人间况味。

南起汤逊湖,北连长江的巡司河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为二。

两侧的房屋依河而建,村民枕水而居,颇有江南水乡的秀丽旖旎

汤逊湖村靠湖吃湖,百年来都是以捕鱼为业。

“禁渔令”颁布以后,渔船都停靠在各家河岸,神采黯淡。

遇到一位正在岸上收网的爹爹,问“现在还能捕鱼吗?”

“早就不让啦,我闲不住时才撒个网子,当个消遣。”

爹爹在村里出生,现在一家三代都住这里。正门是河岸,后门就是湖边。

夏天穿堂风一吹,凉快得很,根本用不着空调。

渔民退捕以后,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把房子租出去,在村外安家。

不工作也不打紧,像爹爹这样的退捕渔民,一个月还能领到1000元的补贴。

村民还有个营生,就是开钓鱼场。100块钱一天,生意好的时候,能把30个钓台坐个七七八八。

在村子里闲逛,渐渐发现很多河南元素:

停放着的豫牌车辆、河南理发店、信阳毛尖、居民的河南口音。

难道这是一座河南移民村?

打听才知道,退捕以后,很多土著村民在外定居,留出很多空房子。

村里的河南人以前租住在附近的其他村庄,后来村庄腾退,才大规模搬迁至此。

一位爹爹指着旁边的一座小楼说:

“这一整栋房子,上下3层,一年租金才一万出头。”

这个价格,听得我心痒痒。

村里的租户都是拖家带口。

男人们白天在外务工,傍晚时分回到村里,聚坐在村口的小卖部,用乡音聊家常。

女人们操持家务,养花弄草,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小小花园。

骑电动车的大姐停下来,回头对我们说:“你们要拍花吗?上我家去拍,我家的花可美了。”

汤逊湖村的土著村民也并非武汉人,而是早年间从天门、沔阳、汉川迁徙而来

一位82岁的老奶奶在湖边闲坐。她在这里出生,但仍然保留着纯正的汉川口音。

“我小时候,村里只有几个零星的茅草房子。都是汉川沔阳人,家里淹了水,划个小船,出来捕鱼捞虾讨生活。慢慢的,就发展成这么大个村子。”

旁边的爷爷搭话说:“我十几岁从家里出来,64年了,剩下的日子在这湖边养养老,清静舒服。”

说话间,两个小女孩骑着滑板车飞速经过。

“这是我重孙女”,老奶奶指着其中一个小女孩说:“她住在村子的另一头。”

“爹爹,有没有觉得最近来村里玩的年轻人变多了?”

“是多了些。就五一假期这几天,每天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得有上百人。”

“听说村子要开发成旅游景点哩?”

“新闻上都写了,说是今年动工,疫情给耽误了,谁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哦。我在这儿住一辈子了,现在这样也挺好。”

///

太阳即将落山,湖水变得更加温柔沉静。

拍照打卡的人群渐渐散去,吃过晚饭的村民们聚坐在湖边。对岸的城市灯火与小某书上的海岛风情与他们无关。

夕阳洒在巡司河上,河面泛起金灿灿的光芒。

渔船的剪影在河面轻轻摇晃,等待黑夜降临,也等待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其实想法很简单

就是和你看海

编辑 / 小璐子

摄影 / 虎子

设计 / 青山秀智

本文转自: WHatplus